第836章 济河焚舟(2 / 2)

秦穆公率领秦军成功攻占王官及郊邑,取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当大军来到绛城,先且居和赵衰,栾枝,箕郑,狐射姑,狐溱,等将领率领晋军在绛城郊外驻扎,保护绛城。

但是晋国人只是严守阵地,鹿角拒马,深挖战壕,据守不出,此时秦军已经深入晋国境内,如果不能与晋军主力展开决战,时间久了只怕补给供不上来。

另一方面,绛城易守难攻,如果晋国人拼力死战,秦国军队也未必能得到什么便宜,再加上晋国东线军队正在朝这边赶来,此地不宜久留。

秦穆公于是和众人商议,当年崤山战败,我秦军勇士为了国家战死,我们不能让他们曝尸荒野,咱们前去崤山给这些英灵收尸安葬,以慰藉在天之灵。

于是秦穆公和孟明视率领秦军转而南下,从茅津(今山西平陆西南黄河渡口)南渡黄河,一路来到了崤山。

在这里,他们庄重地掩埋了三年前战死于该地的秦军士兵遗骨,树立标志,以纪念那些逝去的英灵。

先且居和赵衰等人看到秦国人南下,于是率领大军一路尾随,但是和秦军保持距离,当他们看到秦穆公在崤山为战死秦军收拾遗骨。

赵衰和先且居商议,既然秦穆公没有再攻打晋国的意思,他们是来崤山收拾遗骨,我们晋国人还是不要再攻打他们,这样显得我们不仁义。

只要他们不主动进攻我们,这次暂且不与其交战,先且居点头同意,晋国军队在外围看着秦国人埋葬自己当年的战死将士,随后秦穆公率领秦军班师回国。

王官之战,晋国战败,这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秦军的首次胜利,它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秦国的士气与信心。

晋国的霸主地位也因此开始动摇,秦国则凭借此次战胜晋国,在争霸之路上重新找回了自信,为秦国后续在西戎称霸,开启了西部地区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而孟明视“济河焚舟”的战术,更是为后世军事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被后人传颂不衰。

此战过后,晋襄公别提心中多郁闷了,自己继位后先后讨伐卫国和秦国,都是大胜而归,巩固了晋文公留下的霸业。

谁知道这次被秦穆公偷袭,秦军进入晋国犹如无人之境,南北东西纵横晋国疆域,这是奇耻大辱。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王官失守,导致绛城直接暴露在秦国攻击之下,东线军队一时来不及救援。

而王官主将屠击,副将韩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不是他们两个放弃王官,绛城也不会被秦国人围攻。

晋襄公战后立即追究屠击和韩舆的责任,以其怯战导致王官战败为由,免去屠击,韩舆所有职务,终身不得为仕,将二人彻底赶出朝堂,晋国上下无不震惊,个个畏惧晋襄公。

欢迎阅读下一章,六国伐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