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原本不打算讨伐卫国,可是你是真不知好歹啊!竟然敢和晋国对抗投靠荆蛮,那就别怪老子对你不客气啦!”
晋文公决定先行讨伐卫国,这不单单是能不能借道的问题,而是如果留着卫国,将来晋国进入宋国和楚国大战,随时都有被卫国抄了后路的风险。
此时先珍立即出来道:“启禀主公,卫国需要讨伐,但是讨伐曹国事不宜迟,因为讨伐曹国楚国才会放弃攻击宋国。
如果我们现在讨伐卫国,而暂时放弃讨伐曹国,宋国有可能挺不住压力,向楚国求和。
到时候中原各国都会和楚国结盟,这样对晋国极为不利,以微臣的意见,我们兵分三路,分别进攻卫国,曹国和齐国的谷地,争取撵走楚国在谷地驻军。
因为谷地留着楚国军队,到时候对我们和楚国大战是个隐患,再说了,齐孝公一定恨死了楚国,定会帮我们攻打谷地的斗宜申”。
晋文公道:“现在我们晋国只有两军,如果分兵三路,分兵之后,会不会打起来很吃力”。
赵衰道:“主公,卫国,曹国军事实力薄弱,根本不堪一击,只有谷地的楚国军队比较强。
再说了,主公上任后,既然要争霸,晋国两军已经不能满足争霸需求,主公何不进行军队改制,晋国实行三军制度”。
赵衰一句话点醒了晋文公,设置三军不但能够体现霸主的军事实力,并且还可以解决国内政治格局。
自己继任国君之后,跟着他的这些功臣,除了胥臣任职大司空,大舅狐毛任职一个下军佐,其他人一个都没有提拔上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并非是晋文公忘却了他们的赫赫功绩,不愿赋予其要职,实则是因为国内的士氏、栾氏、郤氏、荀氏、韩氏以及羊舌氏等世家大族已然盘踞于朝堂之上的关键职位。
回想此前晋怀公与骊姬之乱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晋文公在上任之后,对这些世族大家心存忌惮,丝毫不敢轻易开罪于他们。
他深知若稍有不慎,触怒了这些势力庞大之人,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便会再度煽动内乱,致使国家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因此,除却郤芮和吕甥那一脉遭到罢黜之外,其余的卿大夫们皆得以恢复原有的官职。
然而,那些追随晋文公多年的狐毛、狐偃、胥臣、先轸、赵衰、魏犨以及颠颉等人,终究才是他的心腹亲信。
晋文公无时无刻不想寻得良机,将这些忠心耿耿的部将擢升提拔起来,让他们取代部分现职官员,进而全面掌控朝堂局势。
恰在此刻,赵衰提出了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建议:将原本的晋国两军扩增至三军。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妥善解决兵分三路分别进击卫国、谷地以及曹国的军事部署问题;而且新增设的一军编制,恰好为晋文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可以名正言顺地委任自己的嫡系将领担任将佐之职。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晋文公有望逐步稳固自身在朝堂中的绝对权威,同时又不至于引发其他卿士的强烈不满与抵触情绪。
欢迎阅读下一章,三军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