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普通人死后,就地挖个坑,再把棺材用绳子悬吊下去,悬棺下葬。
只有诸侯才可以挖墓道,棺材从墓道送进墓穴,然后封上墓道,但是诸侯的墓道只有一个,而天子的墓穴要用六条墓道,称为“天子六道”。
这象征着天子丧葬仪式的特殊流程和规格,体现对天子的尊崇和特殊的礼仪规范。
如今晋文公请六隧,这是要周襄王允许他以天子六道规格安葬,周襄王脸色立即拉了下来。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陵寝六道的问题,问题是一旦赏赐晋文公六隧,将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因为六隧还对应的有名分,规制和军事在内,因为-当时周武王册封天下时候,把天下区域划分为:“六遂”是指京城外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的区域,被划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遂”。
在“六遂”中,国人采用邻、里、酂、鄙、县、遂六级管理。
具体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六遂”的居民被称为“甿”“氓”或“野民”“野人”,多为被征伐的俘虏及他族姓,或刑罚之人,主要承担农业生产等劳作任务。
六隧相当于是王畿领土,如果许了晋文公六隧,他们晋国也依照六隧划分晋国行政区域,这就相当于是晋国也有了王畿,晋国就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并且依照六隧还牵涉到军队:“六遂”居民组成的军队为副军,是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补充。按规定,每家出一人当兵,六遂共出七万五千人,组成“副六军”。
这样的话,晋国就会违制,建造六师,按照周礼军礼规定,周天子才能有六师,加上王城守卫军,成周八师,雒邑殷八师一共九师。
而作为大诸侯,侯伯长才可以有三军,其他大诸侯两军,小诸侯一军。
如果让晋文公请六隧,那么晋国将会成为王畿之内的国中之国,地位和周天子一样,加上增设六师,这个口子一开,只怕天下大诸侯们今后都要请六隧。
周襄王心中道:“万万不能答应晋文公的六隧要求,周天子仅有的这点架子再倒了,今后可就一点颜面都没有了”。
于是周襄王道:“叔父,先王制定周礼礼法,用来规范上下臣民。
六隧乃是天子规制,朕不敢因为私人功劳而乱了周礼,再说了,朕要是答应了叔父,天下人会非议叔父违制,会给叔父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晋文公一听这话,跪在地上不起,只是道:“臣谨遵王命”,但是不起身,只是匍匐在大殿之上。
周襄王一看,晋文公伏地不起,这是逼着自己封赏他呢!今天要是不出点血,今后我这周天子位子也最不稳。
周襄王只好道:“叔父的大功,朕不敢忘记!请六隧不符合礼制,朕不敢违背祖宗礼法。
朕可以赏赐叔父土地,将温地,阳樊,原城,攒茅划给叔父,作为对叔父的补偿,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晋文公听闻立即叩谢:“臣谢陛下隆恩”。
于是周襄王只得将王畿之内的温城、原城、阳樊、攒茅四个城邑赏赐给晋侯。这件事情才算是完美解决。
欢迎阅读下一章,阳樊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