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灭金(13)(1 / 2)

再有十天就要过年了。

徒单百家等金国官吏,还没有回复,也不放百姓出城。

这让胡湘很不满,通知要日夜不停地在京兆城上空,用电喇叭宣传。

跪拜陶俑计划传到临安后,宋国朝廷大臣对跪拜陶俑计划很是满意,回复说,祭奠的完颜族人数,可以减免。

但宋国还提出了一个要求,所有完颜部族要改为别姓,要让完颜族断绝后代。

大武国同意了,其实大武国还想让所有的女真族改汉姓。

大武国要求关中的宋军撤出关中,只留一万兵力,用于押送完颜族。

现在京兆府宋军有十五万,陈仓有宋军四万五千,湟中还有数量不明的吐蕃兵。

现在张德辉已经把关中及周边州县的官吏系统建立起来了。

现在只有湟中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地区这些地带还没有建立统治体系。

需要派军队过去,那些地方才能建立官吏统治体系。

但现在京兆城外有十几万宋军,胡湘也不好分兵去那些边远地区。

腊月二十三这天,按习俗,是农历小年,胡湘又会见了孟拱,吴潜等宋军将领,找他们谈聊。

而且也不吝啬,还让伙房准备了些高档饭菜,真不是为了吃点好吃的,主要是为了体现大武国的饮食文化先进。

“二位将军,你们何时撤军,”

孟拱回道:“回太子殿下,我们还没有接到朝廷诏书,”

胡湘说道:“京兆城只有数万金兵,你们这十几万大军,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再说你们这十几万兵力,每日粮草消耗需要几十万民夫运送,对百姓也是负担,”

关中统治体系建立后,地方村落已经不卖粮食给宋军了,宋军出的价格高也不行,当然要是出到天价也是能卖的,但天价宋军在傻,也不会买的。

宋军通过武关道运输粮食,但武关道可不是平坦的道路,那是山区道路,不能和平原相比。

吴潜说道:“太子殿下,灭金是我大宋所有将士的最高使命,也是他们的最高荣誉,眼下金国灭亡在即,让那部撤回去,都不甘心呀!”

胡湘才不信吴潜的话,普通士兵哪有啥民族大义,要不是军令,都不想打仗。

胡湘说道:“要是十年前,宋国灭了金国,那才是不世之功,可谓封狼居胥,也值得炫耀,我们现在宋国将士的使命,应该是为大宋开疆拓土,世界之大远超华夏,不应该耗在关中,”

孟拱说道:“我宋国疆域已经是万里之广,南洋各岛蛮夷皆臣服,无需增加了,”

“南洋气候炎热,非宜居之地,”胡湘说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如同我华夏中原一样面积广阔,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比如南洋再往南,大武国和大宋国都为华夏族,不应该为一些弹丸之地大动干戈,”

胡湘不怕宋国占领很多地方,尤其是距离宋国遥远的国土,因为要占领就需要移民过去,时间一长移民听不听宋国号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吴潜说道:“太子殿下,太远了,回一趟故土需要时间太长了,谁愿意迁移过去,”

胡湘说道:“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历朝历代灭亡,都是穷人没有土地,朝廷也没有粮食去赈灾,导致动乱,要是国家在海外有巨量的田地,把那些流民迁移过去,不就解决动乱的根源,”

孟拱道:“太子殿下,朝廷军队有火枪,不会有刁民敢造反了,造反那就是死路一条,”

对于现在的百姓造反,孟拱是很有体会,自从朝廷的军队有了火器,各地蛮夷,根本不做任何抵抗,就下跪屈服了。

绝对的力量面前,在嗜血好斗的汉子也变得和绵羊一样温顺。

朝廷有了火枪,百姓们造反成功率几乎为零。

“孟将军说的对,有了火枪,谁敢造反,统统枪毙,我认为国家出现刁民,反贼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朝廷的过错,除了那些想成为王侯将相的狂妄之徒,”

吴潜说道:“太子殿下这样说在下佩服,”

这时代,官民是主要的社会矛盾,百姓说官逼民反,官府说刁民不服王法,而胡湘可是最高的统治阶级首脑,作为首脑首要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谁要是敢挑战,那绝对灭族之罪。

胡湘道:“二位将军身为大宋国高级将领,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宋国的利益,这是应该的,也是忠臣良将的职责所在,我作为大武国太子,也应该为大武国的利益为重,但大宋,大武国都是华夏族,我是希望两国如亲兄弟般和睦相处,不要无端的挑起对立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