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对父亲说,柴油,汽油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柴油机压缩比大,那氧气的密度也大,柴油燃烧时候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更多,那推动活塞的压力更大。
也不知道对不对,但胡湘知道,氧气密度大,燃料就烧的越旺。
“父皇,铁牛125正在试验,说运转良好,气门,气环,油环,活塞,连杆,喷油嘴,高压油泵,曲轴等部件也正在优化,”
柴油内燃机,胡湘定的活塞缸径为125毫米,这个尺寸胡湘感觉挺好记的。
胡湘也不知道,不经意定的缸径,竟然和建国后生产的多个型号的拖拉机缸径一样,比如东方红拖拉机54型号,75型号,它们为4缸柴油机,还有东方红二八型号,是两缸柴油机。
柴油机取名为铁牛,但这个尺寸和汽油机的缸径不一样,因此汽油机上配件都用不到。
这也导致研发的比较慢,
胡湘为什么定125,这个比汽油机大很多的缸径。
胡湘想,柴油机主要用拖拉机,发电机等笨重设备,因此想一步到位研制出缸径大点,那动力也会很大。
而且以后还有多缸柴油机,比如两缸,四缸,六缸等等,这样很多部件就可以通用了。
这些多缸柴油机也都是安装在重型设备上。
要是初始单缸的缸径小了,以后增加缸数,恐怕也满足不了大设备的动力需求。
有人说,以后可以制作大缸径的,其实那样更不利,因为又得批量制作气门,气环,油环,喷油嘴,活塞连杆,轴瓦,曲轴等等一系列配件。
还是最开始批量制作一种零部件型号为好。
在古代柴油机好制作吗!
那这段历史大家看一下。
(在中国柴油机历史上,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下,称为中国柴油机之父也不为过,他就是潍坊人士滕虎枕。
滕虎枕7岁时候,在本村私塾读书3年,因家贫辍学。
父亲是锔锅铁匠,辍学后跟着父亲走街串巷锔锅。
因为谋生困难,1898年和父亲一起到德国人开办青岛铁路局工程处干工。
1902年到南洋水师工务局马尾船坞学锻工。
1914年回到家乡,没有合适工作,便去北京民生工厂当带班工头。
1917年回到家乡,在潍坊一家理化制造所,负责发电机、蒸汽机、水塔等设备的维修。
滕虎枕技术能力,在当时潍坊是鼎鼎有名,有的人是物理,数学天才,那滕虎枕就是动手干活的天才。
1920年,滕虎枕将家中3间住房和土地变卖,租用潍县(今潍城区)东关大街民房,和人合股开办华丰机器厂,维修机械设备,(当时的潍坊有很多纺织厂,还有煤矿),滕虎枕出任经理,招收20余名庄稼汉工人,亲自教授他们锻打、开车床、钳工等技艺。1927年,又购地36亩,扩建厂房,添置车床、刨床、钻床等设备。生产的“石丸式”织布机、马拉灌田斗子水车、弹花机、轧花机、榨油机等产品,行销18个省。
后来华丰厂以德国的柴油机为样品,1932年秋试制成功了中国华北地区第一台15马力柴油机。
为什么是华北第一台柴油机,因为当时的上海,广州有柴油机厂。
但滕虎枕是独立制作的柴油机,没有用外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