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第三帝国的困境(2 / 2)

第三帝国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说道。

他瞪了希特拉一眼,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把他与希特拉的战略分歧说出来。

想要获得盟友的支持就得坦诚一些,否则怎能让盟友替第三帝国出力?

其实从一开始,希特拉和哈尔德对“波波罗萨”计划的战略目标就存在分歧:

哈尔德主张集中兵力攻占莫都,认为莫都是罗刹国的政治、交通和军事指挥中心,夺取它可迫使罗刹国崩溃。

他支持传统的“歼灭敌军主力”的日德曼军事思想。

而希特拉则在1940年夏季下令分兵,要求同时进攻导师格勒(北线)、基辅罗斯(南线,夺取资源)和高加索(石油),导致第三帝国兵力分散。

莫都战役(1940年12月)因延误和补给不足失败,哈尔德将此归咎于希特拉的决策。

而现在哈尔德主张优先歼灭罗刹国部队的有生力量,稳扎稳打,避免过度延伸战线。

希特勒则坚持同时进攻慈父格勒和高加索油田,导致第三帝国在慈父格勒陷入消耗战。

哈尔德警告兵力不足和补给线脆弱,但被希特拉斥为“悲观主义”。

两个人的主要矛盾说白了就是一件事:希特拉的野心大过实力,他过高的估计了第三帝国的战斗力。

战争前期的胜利已经让希特拉目空一切,他认为还可以依靠闪电战把罗刹国打垮。

可惜罗刹国不是西巴那些小国,它有庞大的战略纵深和超多的人口,这导致第三帝国陷入了战争泥潭。

特别是慈父格勒战役的残酷巷战,极大地消耗了第三帝国的有生兵力,尤其是消磨了第三帝国原本高昂的士气和战意,这使得第三帝国军队中开始出现畏战和失败情绪。

小主,

要不是炎夏帝国即使提供了过冬的后勤补给,第三帝国的军队很可能在1940年的冬天就遭受严重失败了。

哈尔德把第三帝国战略上的分歧一说,朱大壮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了。

然后他笑眯眯地看向希特拉说道:

“首相,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罗刹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这场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炎夏帝国的士兵将与自己的盟军并肩作战!”

朱大壮先给希特拉吃了颗定心丸,也表达了一下他支持哈尔德的观点。

但是他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我很钦佩首相的战略眼光,现代战争打得就是工业,首相想要占领高加索油田,摧毁罗刹国工业基础的战略是对的!”

朱大壮这话一说,希特拉的小胡子轻轻抖动了一下,但是第三帝国的将军们却皱起了眉头。

“所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关键是摧毁罗刹国的工业基础,只要我们摧毁了罗刹国的工业基础,那么罗刹国就没有足够的武器武装它的士兵,动员的兵力越多,背上的包袱就越大!”

“现在第三帝国已经攻占了基辅罗斯工业区,并且在围困和攻打导师格勒、慈父格勒、莫都等工业区,可以说罗刹国的西巴部分工业已经几近瘫痪!”

“但是巴库(高加索油田)却迟迟没有拿下,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工业区也没有拿下,这导致罗刹国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武装自己士兵,并把他们送上前线,不知道大家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将军们纷纷点头,但是也露出疑惑的表情,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