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黄河密谋(2 / 2)

“其二,还需仰仗仲达,劝说魏主。待轲比能动手之后,渡过黄河,猛攻司隶。拿下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翎诸郡,进而切断西楚和雍凉之间的联系。”

“一旦楚军主力北上司隶,我季汉之兵,可从兖州出兵,攻略鲁阳,进入宛城,隔断武关。将楚军主力,困在关中。”

“之后,我们三家,可在关中,将楚军主力围剿。司隶,雍凉之地,曹魏竟可占据,我季汉则顺势拿下荆州和扬州。”

“楚国失去这些地盘后,将被隔绝于西南,靠着益州和交州偏远之地,苟延残喘,只能在我季汉曹魏之侧,做些牵扯罢了。”

和曹魏联合的计划,诸葛亮只怕早有打算。

其结果,就是把西楚逼入西南一隅之地。

而且即便如此,西楚还能通过益州连接曹魏,通过交州,对接季汉。

只是那时候,即便是加上楚国在海外的势力,三家之家的力量,才算是真正的平衡。

那个时候,曹魏和季汉之间,当如何相处,诸葛亮没有说,也没有说的必要。那个时候,就是曹魏季汉之间,决胜于中原了。

这么愚蠢的问题,司马懿不会问,他只是死死盯着地图,盘算着诸葛亮提出的建议。

船舱内,再次陷入沉寂。

牛油灯火苗不安跳跃,将两人投在舱壁的影子拉扯得巨大扭曲。

最后,他脸上的那一丝笑意消失殆尽,只剩下冰冷的审视。

“塞北轲比能,我曹魏,加上你们季汉,三家若是真能齐心协力,依次出兵对付楚国,自然是有希望把士颂按住。”

“但诸葛丞相,真当我曹魏无能,还是欺负我司马懿傻?”

“若是依照阁下的这番算计,先是塞外鲜卑轲比能壮大实力,而后我曹魏渡黄河之后,和西楚主力死拼,吸引西楚大军。”

“最后,你家季汉,坐观成败。那时丞相若是守约,则可占据荆襄九郡,切断武关通路。”

说着,司马懿嘿嘿一笑,仿佛小人算计一般,说道。

“若是不守约定,则可趁着我曹魏和西楚两败俱伤之时,杀入司隶。或者和西楚再暗中密谋,直接从青徐渡过黄河,进军冀州。”

“总之,那时候,西楚灭不灭,我不知道,我曹魏必然危险了。”

船舱内的气氛,一时间颇为尴尬。

诸葛亮面对这种撕破脸皮的质问,脸上依旧平静。

他默默叹了口气,对于说服曹魏的困难,他早有预料,只是对于司马懿的直接,有些意外罢了。

“仲达此言,诛心了。”

“淮南收复之后,我季汉自当重新经营,为安士颂之心,甚至有可能由我亲自前去淮南坐镇,巡视各县,安抚人心。”

“为使西楚大意,掉以轻心,我季汉如何能首先出兵?”

“况且,若是我季汉率先攻入荆州,士颂也不会放弃黄河沿岸的防守。”

“反之,若是鲜卑和曹魏起兵,士颂必定会调南面之军,北上支援,我季汉才有可乘之机,是也不是?”

“此策,非为季汉一己之私,实为破楚大计关键一环。若三路齐发,密谋被识破,士颂便能早做准备,那时我们如何快速重创西楚?”

“西楚国力强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不到发兵之后,伤其根本,那又何必发兵?”

司马懿听着辩解,脸上冰霜未融,反添深沉寒意。

他是聪明人,诸葛亮的分析,他自然听的懂,也明白当前局势,确实如此。

但片刻之后,他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孔明善辩,我自然无话可说。”

“然我大魏,如今内忧外患不止。拜君所赐,赤壁之败后,我魏国元气大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是这次,趁着你们伐灭东吴,今上和邓王,才说服代王,让幽州重归治下。”

司马懿口中之事,便是指的这两年来,趁着西楚,季汉,东吴三家打来打去的机会,曹魏这边,曹丕带着曹冲,率军北上,和曹彰对峙。

双方也起过几次冲突,最终,算是压服了曹彰,让曹彰交出兵权,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宗室大将。

但即便如此,幽州之地,曹魏一样需要时间安定。

更不要说,东面还有个占据辽东郡的公孙家。

司马懿走到地图前,面露无奈,倒是显得有几分坦诚。

“如今的局势,我们都需要时间发展恢复,但我们偏偏时间又都不够。唉,也罢,两权相害取其轻,如今要破局,还是得借力。”

说着,他猛戳地图上北方草原之地,眼中闪烁光芒。

“为今之计,只能先借塞外轲比能这把刀了,你我两家,都对轲比能提供帮助,让他统一塞外后,拿下雍凉,隔断西域。”

“用鲜卑人,拖住士颂,为你我赢得喘息之机。”

诸葛亮瞳孔微缩,羽扇轻摇,问道:“轲比能有这个实力吗?”

虽然多有派人去北疆探查,但季汉毕竟和鲜卑之间隔着一个曹魏,对于轲比能的实力,还是比较模糊。

“正是!”

司马懿的回答斩钉截铁。

“此獠近年吞并诸部,控弦二十万,野心勃勃,觊觎中原沃土久矣。”

“只要我们两家,都派出使者,携重金珍宝秘密北上,又许以中原地盘,他以为可以合三家之地,对付西楚,自然会动心。”

“何况士颂灭了西部鲜卑之后,就占据了西部鲜卑的草场,他早就想要夺走,说不定,还能鼓动他直接杀入雍凉。”

诸葛亮沉默听着,目光低垂,落在地图雍凉广袤区域。

若是真如司马懿所说,鲜卑的力量如此强大了,真就引鲜卑人入局,雍凉万千汉族百姓,必定生灵涂炭。

看司马懿眼神之中,颇为自信,他好奇道:“看仲达神情,如此有信心,想来是对轲比能十分熟悉,不知可有使者人选?”

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知诸葛亮已经默许。

他回答道:“我麾下督军从事徐邈徐景山,沉稳机敏,胆识过人。曾随魏武北征乌桓,通晓鲜卑、乌桓语言风俗。处事圆融,善于应变,他去见轲比能,定能说服。”

诸葛亮微微点头,想起南面传来的信息,有新归顺季汉的阚泽,他心中也有底了。

“也行,我季汉这边,也有合适的人选。且先看看这鲜卑大人,有无能力,拖住西楚吧。”

“到时候,你我两家使者,可在塞外,广布流言。就说士颂在定雍凉时,对于塞外胡族,残忍至极,羌氐匈奴,几近灭族。更有《屠胡令》传檄塞外。”

“一定,要鼓动起那鲜卑族人,对于西楚的怨恨和恐惧,逼轲比能同意我们的谋划。”

诸葛亮稍稍一点,司马懿立刻同意。

两人加快语速,敲定好了合作的细节,今日这些密约,决不会落到纸面上,只能是二人心知肚明,暗中默契配合。

待黎明将至,一切谋划,都在这昏暗的船舱内完成。

司马懿缓缓起身,拉上兜帽,遮住面容,只是临出门前,又转头看向诸葛亮。

“孔明,望贵我双方,皆能信守今日之约。”

诸葛亮缓缓拱手,说道:“仲达放心。季汉,必不负盟约。”

看着诸葛亮盯着自己,司马懿也指着黄河说道:“我也指黄河发誓,必然不负此密约,定然和丞相一道,拼死抗楚。”

浊浪拍船,寒意透骨。

在东方天际,微微明亮之时,司马懿离开了季汉的战船。

而诸葛亮,带着一份口头密约,心情沉重的返回了黄河南岸。

后面的路,他有些看不清了,就好像被这初升的朝阳,刺痛的双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