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汉和帝夺权除奸(1 / 2)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960 字 9小时前

却说司徒袁安,郁郁告终,汉朝廷失去了一位元老,都中人士无不痛惜,只有窦氏一门,却大称快意。作恶之人,也不长久了。

太常丁鸿,代袁安为司徒。丁鸿系经学名家,砥砺廉隅,为汉和帝所特拔。汉和帝年已十四岁,也知窦氏专权自恣,必为后患,故选丁鸿代袁安之职,倚作股肱。会当季夏日食,丁鸿即借日食发生,上封事说:

“臣听说太阳为阳精,守实不亏,君王之象征;月亮为阴精,盈虚有一定规则,臣子的表象哩。

所以日食,臣在君上,阴凌于阳;月满不亏,下面骄盈的缘故。从前周室衰微,皇甫等人专权于外,党类强盛,侵压主势,所以日月薄食。

《诗经》上说:‘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酉鬼。’《春秋》记载日食三十六次,弑君三十二人。

变不空生,各以类应。凡威权不可以放下,利器不可以假人。看看往古,近看汉兴,倾危之祸,没有不由此产生。因此三桓专鲁之权,田氏擅齐之政,六卿瓜分晋室,诸吕掌握汉室,统嗣几次变更;

哀帝、平帝的末年,宗庙不能祭祀。所以虽有周公之亲,而无周公之德,不得行其权势。现在大将军窦宪,虽想束力身自约,不敢僭越权势,然而天下远近的百姓都恐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了台束力,不敢马上便去,久的拖到几十天。背着王室,走向私门,这是上威降低,下权势盛的缘故。

人道悖于下面,效验现于上天,虽有隐谋,神明照察其情,垂象见戒,以警告人君。近来,月满先节,过了十五还不亏缺,这是臣下骄傲横溢,违背君王,专功独行的缘故。陛下没有察觉,所以上天再次见戒,应该畏惧,以防大祸临头。

《诗经》上说:“敬天之怒,不敢戏豫。”如果束力政自责,杜渐防微,那么凶妖就会消灭,害除而福降了。坏崖破岩之水,来源于涓涓的小泉;遮云蔽日的大树,起于葱青的小苗。禁微就容易,救末就难,人们没有不忽略于微细,以致成为大祸。

恩不忍诲,又不忍割,事情过去之后,没有发生的明镜。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权门,倾覆谄谀,以求容媚的人,应该一切杀光。近来大将军再出,威震州郡,没有不向吏人征赋税,派使者贡献物资。

大将军虽说不受,可是物不还主,部署之吏无所畏惧,纵行非法,不伏罪辜,所以海内贪猾成风,竞为奸吏,小民叹息,怨气满腹。臣听说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应该趁大变之际,改政匡失,来补充天意。”

这封奏章,如果被窦太后接到览阅,当然不欢。偏汉和帝已经留心政治,秘密嘱咐小黄门收入奏牍,须先呈给自己阅上一周,再回禀太后窦氏,因此丁鸿这一疏表,得达于主上所知。

汉和帝刘肇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九岁的小皇帝了,清楚自己母族为窦太后所害,也清楚窦太后一家人的恶毒霸权。只是碍于当时年纪太小,故只能处处受到窦氏一族的牵制。

早在永元三年的十月,汉和帝刘肇行幸长安的时候,就下诏寻求汉高帝功臣萧何、曹参的近亲,让他们继承封地,暗示群臣效仿二位功臣;同时诏令窦宪入长安伴驾,窦宪到达后,朝臣私下议论拜他时高呼“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止住了这场闹剧。

同年的十一月,汉和帝刘肇祭祀汉高帝等西汉十一陵。十二月,班超制服西域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的消息传来,刘肇下令复置西域都护,命班超担任此职,同时册封随行的龟兹国侍子白霸为王,派人护送他回到龟兹国继承王位。

同月,汉和帝刘肇从长安返回京师洛阳。

窦宪以邓叠、郭璜为心腹,永元四年(92年)窦太后封邓叠为穰侯,而邓叠与弟弟邓磊、母亲邓夫人、郭举、郭璜相互勾结。其中邓夫人是窦太后的好友,郭璜在窦太后所居的长乐宫中任职,其子郭举时常入宫接受窦太后宠幸,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汉和帝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便和兄长刘庆谋划起事。

刘庆从小便和刘肇十分亲近,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出入宫廷,留下住宿,与汉和帝刘肇共议私事。汉和帝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欲行汉文帝诛杀舅父薄昭、汉武帝诛杀舅父窦婴的故事。

但是汉和帝惧怕左右随从,担心他们都是依附窦氏一族的,为此不敢让他们去找,便让兄长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汉和帝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密谋。

汉和帝刘肇还让兄长刘庆向宦官郑众传话,让他帮忙在书中寻找皇帝诛杀舅父的故事。郑众劝刘肇即刻诛杀窦宪心腹郭举、郭璜等人,但汉和帝刘肇认为窦宪领兵在外,自己冒然行事,恐怕发生兵变,所以并未采纳郑众的建议。

小主,

永元四年(92年)三月,袁安薨逝。当时群臣不敢与窦氏抗议,唯独袁安坚定不移,在朝堂与窦氏顽固抗争十次以上,窦太后不听,群臣皆担心他的安危,而他却始终镇定自若。汉和帝刘肇和朝臣皆倚仗袁安。袁安薨逝后,丁鸿接任大司徒。

这个时候丁鸿借用日食一事,奏疏弹劾窦宪一族,暗示汉和帝清算窦宪一族。

汉和帝即命丁鸿兼官卫尉,屯南北宫。这个时候,邓迭已受封为穰侯,与窦宪同镇凉州。

邓迭弟弟步兵校尉邓磊,与母元出入长乐宫,为窦太后所宠爱;窦宪女婿郭举,亦得邀宠。彼此互争权势,两不相容,势将决裂。汉和帝已有所闻,很是焦灼,默想内外大臣,多是窦氏耳目,只有司空任隗,与司徒丁鸿,不肯依附窦氏,尚可与之商量计谋。但若冒然召入他们秘密协商,必然会导致机关漏泄,转而恐怕会迅速招来灾祸。

汉和帝刘肇想来想去,惟有钩盾令宦官郑众,素来有心计,而且不事豪党,且平时曾随侍宫中,可以免除嫌疑。

汉章帝即位的时候,郑众就以小黄门迁升到中常侍,因为聪明机灵,时不时参与到帝王的决策当中。汉章帝也时常在决策上听取郑众的建议,宛如是皇帝身边的顾问一般。

汉章帝去世,太子刘肇登上皇位,是为汉和帝。郑众再一次得到了提拔,直接负责皇宫里的采购和皇室成员的生活起居。

汉和帝即位的时候才十岁,窦氏一族把持朝政,而宦官郑众成为了汉和帝最信赖的人。

当朝的窦太后不愿还权给这位年仅十岁的帝王,借口说皇帝年纪太小,不能正确处理政务为由,继续把握着国家大权。

窦太后还临朝监管朝政,将自己家族的人安排到汉朝廷中的重要位置上,就比如她的兄长被任命为侍中。而窦太后的弟弟,则被派去做了掌管皇城军队的统领。以至于那时候的汉朝天下与其说是姓刘,还不如说是姓窦。

时光好不容易挨到了永元四年,汉和帝一直默默努力,等待机会。这个时候,汉和帝等到郑众入宫侍奉的时候,屏退了左右之人,与其商议弭患方法。一个十四岁的小皇帝,便能谋除权戚,可谓聪明,特别惜信商诸宦官,未及老成,终致日后流弊无穷。

郑众认为,当年陈平和周勃诛杀诸吕成功的关键,是掌控了京城的士兵卫队。所以他告诉年幼的汉和帝,铲除窦家的关键,是要用好皇帝的调兵权。汉和帝受郑众的启发,于是趁着窦宪带人出征,禁军职位出缺的时候,在里面安插了几个肯听命于自己的人。然后郑众让汉和帝下了道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准备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诛杀,这样才可保得万无一失。

汉和帝依言,乃颁诏凉州,但言南北两地的匈奴,已经归顺汉朝廷,可宽弛边塞军防之事,大将军宜来京辅政为是。一面往幸北宫,借白虎观讲经为名,召入清河王刘庆,共决大计。

汉章帝遗有八子,除汉和帝及清河王外,尚有伉、全、寿、开、淑、万岁六人。刘伉年纪最长,为后宫姬妾所出,生母无宠,史不留名,汉章帝时已封为千乘王。其他兄弟全已早殇。刘寿母亲为申贵人,开淑万岁母氏,亦未详史策,大约与伉母相同。

汉和帝永元二年,封刘寿为济北王,刘开为河间王,刘万岁年纪尚幼,至永元五年,始封广宗王,却一病即殇。

惟汉和帝因刘伉为长兄,常相尊礼。当时刘伉见刘庆借取《外戚传》,也不问明底细,立即取给。刘庆得书便归,夜纳宫中,汉和帝仔细披阅,如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昭帝诛上官桀,宣帝诛霍禹等故事。虽俱载及,却是简略得很,因此复令刘庆转告郑众,使他钩考详情。

正在秘密安排计划的时候,窦宪、邓迭等奉诏返回京都,汉和帝函使大鸿胪持节郊外迎接,赏犒军吏,多寡有差。

当时已经天晚,窦宪等人不及来到宫阙,须待翌日入朝。文武百官,已经都连夜前往问候,如同苍蝇附腥羶。哪里知道当天夜晚已经有了变动,汉和帝下令把邓迭兄弟,郭璜父子,一股脑儿拘系狱中。仿佛天空霹雳。

自从汉和帝与郑众等人定谋,专待窦宪回来,即行发作。一闻窦宪已入都,立刻由郑众奉御车驾,夜入北宫,传命司徒兼卫尉官丁鸿,严兵宿卫,紧闭城门,速调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前往捉拿邓迭兄弟及郭璜父子。

邓迭方才回到家里卸下装甲,与弟弟邓磊等人畅叙离情;郭璜父子,正迎谒窦宪,事毕归家,执金吾等奉诏前往捉拿,顺手牵来,一个都没有逃脱。

窦宪尚倦卧家中,未曾闻知,一到天明时候,门外已经遍布缇骑,由门吏传报进去,方才惊起。窦宪出来欲问明情由,偏偏已突然入见的谒者仆射,宣读诏书,收还窦宪的印绶,改封为冠军侯,促使就国。

窦宪只得将印绶缴出。待至朝使出门,使人探问兄弟消息,俱已勒还官印,限令就封。俄而邓氏郭氏诸家,统来报知凶信,累得窦宪瞠目结舌,不知所为。也只有这般伎俩么?嗣复闻邓迭兄弟,郭璜父子,俱皆绑赴市曹,明正典刑。又不多时,来了许多吏役,查明宗族宾客,一齐驱出,撵归原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而执金吾到来,传布严诏,催宪启行,就是窦笃窦景窦瓌三人,亦俱促就道,不准逗留。窦宪拟至长乐宫告辞,面乞转圜,偏执金吾不肯容情,催趱益急。窦宪再密令家人通书信于长乐宫,又被外兵搜出,拿捉了去。

于是力尽计穷,没奈何草草整装,出都自去。窦笃、窦景、窦瓌亦分路前往。随身只许挈领妻子儿女,所有广厦大宅,一律封闭,豪奴健仆,一律遣散。

都城中的人民百姓,见此情状,通通皆是拍手称快,偌大的侯门贵戚,倏忽成空。傥来富贵,原同幻梦。

汉和帝策勋颁赏,称郑众为首功,封为大长秋。(官名)。更钩考窦氏余党,贬黜多人,连太尉宋由,亦遭连坐,饬令罢职。宋由惧罪自尽。太傅邓彪,慌忙告病乞休,汉和帝因他年老龙钟,不忍苛求,听令辞职归里,邓彪幸得考终。

司空任隗,亦即病逝。当时惟大司农尹睦,宗正刘方,常与袁安、任隗,一同对抗窦氏,汉和帝乃擢升尹睦为太尉,兼代太傅,方为司空。并特简严能吏员,嘱咐使者前往监督窦宪兄弟,逼令自杀。

河南尹张酺,奉职无私,常因窦景家奴,击伤市卒,立派吏役多人,捕奴抵罪。窦景又使缇绮侯海等五百人,殴伤市丞,复由酺拿住侯海,充戍朔方。到了窦氏得于坐罪,朝旨森严,张酺却请从宽典,慨然上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