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惧罪请师,含冤毙命(1 / 2)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844 字 6小时前

却说汉章帝刘炟在位十三年,已经改元三次,承袭祖考遗业,国势方隆,事从宽简,朝野上下,并称乂安。汉章帝春秋方富,做了十余年的太平皇帝,优游度日,也好算是福禄两全。

偏至章和二年孟春,汉章帝忽然得病,竟至弥留之际,顾命无甚要嘱,但言毋起寝庙,如先帝旧制。俄而崩逝,年只三十三岁。

窦皇后素性机警,即召兄弟入宫,委任枢要之职;一面立太子刘肇为帝,当日嗣位,是谓和帝。

汉和帝甫及十岁,怎能亲政?当由窦宪兄弟,召集公卿,提出要议,尊窦皇后为皇太后,临朝训政。

群臣公卿等畏惮权威,不敢生异。当即酌定临朝典礼,颁诏施行。到了春暮,奉葬汉章帝于敬陵,庙号肃宗。

汉和帝尊窦氏为皇太后,史称“章德太后”。章德窦太后临朝摄政,尊母亲沘阳公主为长公主,增加汤沐邑三千户。

窦太后欲令兄长窦宪秉政,窦宪尚有所顾忌,未敢遽握总枢,因让诸前太尉邓彪,召为太傅。

邓彪,字智伯,与中兴元勋高密侯邓禹同宗,父名邯,曾官渤海太守,受封鄳乡侯。邓彪少有至行,见称乡里,旋遭父丧,愿将遗封让与异母弟,因此益得令名,为州郡所辟召;累迁至桂阳太守,亦有政声,入为太仆,升任太尉,居官清白,为百僚式。后来因病乞休,回籍已有四五年,至是复由公车征入,接奉窦太后特诏道:

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静,庶事咸宁。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外有大国贤王,并为藩屏,内有公卿大夫,统理本朝,恭己受成,夫何忧哉?

然守文之际,必有内辅,以参听断。侍中宪朕之元兄,行能兼备,忠孝尤笃,是阿妹个人私言。先帝所器,亲受遗诏,当以旧典辅斯职焉!遗诏亦未必及宪。宪固执谦让,节不可夺,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彪聪明康强,可谓老成黄耇矣!其以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位。于戏!读如呜呼。群公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职,爱养元元,绥以中和,称朕意焉!

邓彪受命供职,名为朝中领袖,但国家大权,实操诸窦氏手中。窦宪虽然守侍中原职,却是内干机密,出宣诏命。窦笃升任虎贲中郎将,窦笃弟窦景瓌,并得入为中常侍。宫廷内外,只知有窦氏兄弟,不知有太傅邓彪。

邓彪且做了窦氏的傀儡,窦氏有所施为,辄令邓彪代奏,邓彪不能不依,窦氏遂得任所欲为。窦宪父勋曾经坐罪致死。谒者韩纡,与劾勋案,此时韩纡已病殁,窦宪却为父报仇,潜令门客刺杀韩纡之子,割得首级,前往祭拜父墓。

窦太后亦为此感到快意,置于诸多此事皆不过问。都乡侯刘畅,是齐武王刘演之孙,入京吊丧,多日不归,私与步兵校尉邓迭亲属,互相往来。邓迭有母名元,出入宫中,为窦太后所亲爱,刘畅即厚礼馈遗,托她入宫言于太后,为己吹嘘。

元直任不辞,入宫一二次,即为说妥,由窦太后特旨召见。刘畅喜如所愿,进见太后,极力谄媚,叩了好几个响头,说了好几句谀词。这恶毒妇人家最喜奉承,见刘畅口齿伶俐,礼貌谦卑,不由的引动欢肠,当作好人看待,问答了好多时,才令退去。

未几复蒙召入,历久始出。又未几再蒙召入,居然有说有笑,格外投机。莫非要演吕后审食其故事么?宫中谁敢多嘴,只有窦宪瞧着,很是不悦,暗想太后一再召刘畅,定有隐情,刘畅若得宠,必致夺权,宁止夺权而已。不如先发制人,结果性命,再作后图。主见已定,便暗嘱壮士,伺查刘畅行踪,乘机下手。刘畅正满志踌躇,专望太后赐他好处,按日至屯卫营中,听候好音,不防背后跟着刺客,一不见机,竟致饮刃,晕倒地上,断命送终。

刺客早已扬去。卫兵见了刘畅尸体,当然骇愕,立即报闻。窦太后得知消息,很是惊悼,与汝有何关系?即令窦宪严拿凶手。

窦宪反将杀人大罪,推卸到刘畅弟弟利侯刘刚的身上,说他兄弟不和,因有此变。窦太后信为真言,就饬令侍御史与青州刺史,查究刘刚等罪状。原来刘刚封邑在青州,故兼令青州刺史考治。尚书韩棱,上言贼人就在京师,不宜舍近就远,恐为奸臣所笑。

窦宪得了此语,恐韩棱疑及己身,急请太后下诏责韩棱。究竟是贼胆心虚。韩棱虽然被责,仍旧坚执前言。三公皆袖手旁观,莫敢发议,独太尉何敞,进说太尉宋由道:“畅系宗室肺腑,茅土藩臣,来吊大忧,上书须报,乃亲在武卫,致此残酷。奉法诸吏,无从缉捕,踪迹不明,主名不定。何敞得备股肱,职典贼曹,意欲亲往纠察,力破此案!偏二府执事,二府谓司徒司空。以为朝廷故事,三公不与闻贼盗,公纵奸慝,无人问咎。敞不忍坐视,愿充此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由乃应许令人调查缉拿。司徒司空二府,听闻何敞前往钩考,亦派遣侦查官员随行,“天下无难事,总教有心人。”结果查得行刺刘畅凶手,实为窦宪主使,当即奏表窦太后。窦太后勃然大怒,立刻向窦宪问状。何必盛怒至此?窦宪亦无从抵赖,匍匐谢罪。窦太后竟将窦宪锢置内宫,有意加谴。

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

当时北匈奴逢饥荒之年,部众多有逃离叛变,邻国四面侵扰,优留单于为鲜卑所杀,北庭大乱。南单于屯屠何新立,上表汉朝廷,请乘北匈奴纷争,出兵征伐,破北匈奴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无北顾之忧。窦太后得疏表,取来示于执金吾耿秉,耿秉极力推言可伐,独尚书宋意上书谏阻,因未定议,窦宪乃想此出去,为逃死计。究竟窦太后顾念同胞,未忍将长兄处死,不过一时气愤,把他禁足而已;转而想到窦宪既有志图功,乐得遣他出去,得能立功异域,也好塞住悠悠众口,免诮失刑。

窦太后于是依了窦宪议,且命为车骑将军,使执金吾耿秉为征西将军,为窦宪副将,发兵讨伐北匈奴。窦宪得以出宫部署,仍然威震一时。

兵尚未出,忽然接到护羌校尉邓训捷报,乃是击走羌豪迷唐,收服群羌等语。先是元和三年,烧当羌迷吾,与弟号吾率领羌众,复来进犯边疆。陇西郡督烽掾李章,颇有智慧谋略,独独就不举起烽火,暗地里号召戍卒,埋伏要隘之地。号吾看见陇西无有准备,于是轻骑入境,陷入埋伏当中,慌忙突围返奔,偏值李章紧紧追来,强弓一发,射伤号吾的坐骑,号吾被马掀翻下来,为李章所擒。

李章执住号吾,将其献诸郡守,号吾乞怜道:“我既被擒,也不畏死,但杀死一我,无损羌人,不如放我生还,我当永远罢兵,不再犯塞了。”

李章以为说得有理,遂转禀太守张纡,张纡乃放还号吾。号吾回去之后,果然解散羌众,各归故地,迷吾亦退居河北归义城。到了章和元年,护羌校尉傅育,贪功启衅,招募来人暗中构陷加害诸羌,令他们自斗。羌人不肯从令,复生异心,走依迷吾。

傅育发诸郡兵数万人,即欲击打羌人,大兵未集,仓猝出师,迷吾徙帐远去。傅育尚不肯罢休,自己率领三千骑穷追,恼动迷吾毒性,设埋伏在三兜谷旁,邀截傅育军队。傅育夜晚来到谷口,尚不设备,顿时致伏兵齐起,两面掩击,把傅育军队杀死无数,傅育亦做了无头鬼奴。真是自去送死。

还幸各郡兵赴救,拔出残众一二千人,迷吾引去。兵败情况报告到了京师,有下诏令张纡为护羌校尉,出驻临羌。迷吾复入寇金城,张纡遣从事司马防,领兵截击,大破迷吾,迷吾乃致书乞降。

张纡佯装允许,待迷吾挈众到来,陈兵大会,置酒犒众,秘密将毒药置入酒中,羌众饮酒中毒,陆续倒地;迷吾亦筋软骨酥,不省人事,张纡得指麾兵士,一一屠戮,且剁落迷吾的首级,祭傅育墓,再发兵袭击迷吾余众,斩获数千人。诱杀迷吾之计,与班超相同,但班超诛杀诈降,张纡戮杀真降,情迹悬殊,不能并论。

迷吾之子迷唐,独得逃脱,恨父被害,有志复仇,遂与诸羌种人结婚交质,誓同休戚,据住大小榆谷,与张纡为难。

张纡不能制服,拜表请兵,朝廷因张纡赚杀诸羌,很是失计,因此将张纡免官召还,改任故张掖太守邓训代为护羌校尉。

邓训,字平叔,系故高密侯邓禹第六子,少有大志,厌文尚武,邓禹尝斥责为不肖。

哪知邓训熟习韬略,善抚兵民,公元81年(建初六年),汉章帝时已任乌桓校尉,与士卒同甘苦,黎阳营的老部下大多扶老携幼,很高兴地跟随邓训搬迁到边疆。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向南接近边塞。

公元83年(建初八年),舞阴公主的儿子梁扈有罪,邓训因犯私自和梁扈通信的罪,受召免去官职回老家。

公元86年(元和三年),卢水胡反叛,任命邓训为谒者,乘坐驿站的车子来到武威,拜任张掖太守,边境清宁。

到了张纡被免职,公卿多举荐邓训前往代替其位,因令改官。邓训莅任未几,

迷唐即领兵万骑,来至塞下,一时未敢攻打邓训,先是威胁命令小月氏胡人,从早投降服从。小月氏胡,曾经散居塞内,约有数千名,其中多为勇健富强,不服羌种。汉吏于是立即随时笼络牵制,令其抗拒羌人,他却能用少制众,为汉效力;只因平时有功少赏,所以依违两可,向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