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广陵王刘荆,自奉诏回国之后,仍然怀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屡与其商量谋议,刘荆看明帝没动他,还以为可以干得更大一点呢。永平十年(58年),羌人造反时,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汉明帝刘庄所闻,特将他改封为广陵王。
可是,刘荆仍然不思悔改,到封地后,又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当皇帝,我今年也三十岁了,可以起兵吗?”
相士心想:“您要造反?我可不想陪着送死”。于是,向郡国的官员打了小报告。
地方官当即奏闻,东汉朝廷遣使者前往责问,刘荆因逆谋发觉,不免感到惊惶,害怕汉明帝问罪,于是就自己进了监狱。
汉明帝尚不忍加罪,于是只是裁减了刘荆的卫队以及随从,未过分追究此事。另外命国相中尉,代理国事,慎加约束。没想到刘荆不肯改过,不久,刘荆安排了巫师运用巫术诅咒汉明帝,结果汉明帝刘庄马上又知道了这个事情。刘荆终于明白,想造反是不可能的。罪恶的理想由此破灭,于是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刘荆胆小如此,何必主谋?汉明帝因刘荆为同母弟,格外怜恕,仍赐谥为思王。嗣且封刘荆之子元寿为广陵侯,食荆故国六县,又封元寿之弟三人为乡侯。刘荆死逾年,东平王刘苍入朝,时在永平十一年。寓居月余,辞行归国。汉明帝送至都门,方才与其告别。及还宫后,复怀思不置,特亲书诏命,遣使赍给东平太傅,诏曰:
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采菽见诗经,系天子答诸侯诗。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启予多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王其毋辞。
原来汉光武帝十一子,惟临淮公刘衡,未及王封,已经殇逝,尚有兄弟十人,除汉明帝得嗣统外,要算东海王刘强,及东平王刘苍,最为循良。刘强逾壮即殁,事见前文;刘苍却持躬勤慎,议政周详,比东海王刘强更有才智,所以保全名位,备荷光荣。独楚王刘英为许美人所生,许氏无宠,故刘英虽然得沐王封,国地却是最为贫小。
汉明帝嗣阼,系念亲亲,却也屡给赏赐,并封刘英的舅子许昌为龙舒侯。偏刘英心怀非望,居然有觊觎神器的隐情,前次访求佛法,并不是有心清净,实欲仗那佛氏灵光,呵护己身。暗地里私刻图印,妄造灵符。
到了永平十三年间,忽然有一男子燕广,来到宫阙之下报告叛变之事,向朝廷弹劾楚王刘英,说他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谋为不轨等语。
汉明帝得书,发交有司复查。有司派员查明,当即复奏上去,略称楚王刘英招集奸猾,捏造图谶,擅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应处死刑。
汉明帝以至亲兄弟不忍杀之,但夺刘英的王爵之位,徙刘英至丹阳泾县,尚赐汤沐邑五百户;又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乐人奴婢妓士鼓吹随行。刘英仍得驾坐辎軿,带领卫士,如有游畋等情,准卫兵持弓挟矢,纵令自娱。子女既受封侯主,悉循旧章,楚太后许氏,不必交还玺绶,仍然留居楚宫。
当时司徒范迁已殁,调太尉虞延为司徒,复起赵熹行太尉事。楚王刘英阴谋泄露,先有人告知给虞延。虞延因藩戚至亲,未便举报揭发,延捱了好几日,即由燕广上告,惹动皇帝大怒,且闻虞延搁住不奏,传诏切责,虞延惧罪自尽。又枉死了一个。楚王刘英至丹阳,得知虞延不为奏明,尚且遭谴,自己恐再招奇祸,索性也自杀了事。
楚国存三十三年而除。皇室遣光禄大夫给刘英吊唁祠祭,按照法制赐赠丧物,又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其于泾县。由于刘英广结天下名士,故汉明帝“穷治楚狱”达数年之久,牵连的范围极广,被处死或流放的有几千人,被关在监狱的也有几千人。后来袁安任楚郡太守,才平息了此次狱事。
何必兴此大狱?先是光武帝舅樊宏,曾受封寿张侯,光武帝母为樊重女,樊宏之子樊倏承袭父爵,累世行善,戒满守谦。
汉明帝因东平王刘苍,亲而且贤,特将寿张县移益东平,改封樊倏为燕侯。樊倏弟弟鲔曾经求楚王刘英之女为子妇,樊倏从旁劝阻道:“前在建武年间,我家并受荣宠,一门五侯,樊宏兄弟,并得封侯。当时只教一语进谏,便是子得尚主,女得配王,不过天道忌盈,贵宠太过,适足招灾,所以可为不为。今我家已不如前,怎得再联姻帝族?且尔只有一子,为何弃诸楚国呢?”
樊鲔不愿从谏,竟为儿子樊赏娶得刘英之女。及楚狱一起,樊倏已早逝,汉明帝曾闻樊倏前言,且追怀旧德,令樊倏诸子俱得免坐。
曾经楚王刘英谋反,暗地里搜求天下的人才。等到谋反之事被发觉,汉明帝刘庄得了这份记录名册,有尹兴的名字,于是传令让尹兴到廷尉的监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去洛阳诏狱接受审讯,诸吏不堪痛楚,大半已经成为死人,只有陆续、梁宏、驷勋受到各种酷刑拷打,肌肉溃烂,始终没有供认服罪。
陆续的母亲从遥远的家乡赶到京师,打听消息,但罪案特别严重,没有办法与陆续见面。母亲只能做好饭菜,交给门卒转送给陆续。
陆续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说话时情绪激昂面不改色,只对着饭菜悲泣不止。使者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陆续说:“母亲来了,不得见面,所以落泪。”
使者大怒,认为门卒通风报信,要召来审讯。陆续见状,解释说:“我是因为吃了食物和喝了肉羹,才知道是出自母亲之手,所以知道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我的。”
使者问:“为什么知道是你母亲所作呢?”
陆续道:“母亲切肉从来都是方形的,切葱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
使者向客舍询问得知陆续的母亲果然来到京城,心中暗自赞赏,上书陈述他的故事,汉明帝为此感慨不已,于是下令赦免了尹兴等人,让他们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虽得不死,痛苦已经吃得够了。
颜忠、王平,连坐楚狱,情罪最重,自知不能幸生,索性信口扳诬,竟将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等人,一股脑儿地牵引进去。
四侯到庭对簿,都说与颜忠、王平,素未会晤,何曾与谋?问官不敢代为表白,还想将他们诬告连坐。
这个时候,寒朗以谒者的官职暂时署理侍御史,与三府属官一同审理楚地颜忠、王平诉讼的案件,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和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人。这时,汉明帝感到非常愤怒,官吏们恐惧不安,所有牵连到的人,一律深陷其中,没有敢为他们求情以得宽恕的。
寒朗为他们的冤屈而感到悲伤,就独自试着问颜忠、王平有关耿见等人容貌的事情。他们两个人仓促惊遽不能回答。寒朗知道其中的奸诈,于是上书说耿建等人不是邪恶之人,只不过是被颜忠、王平诬陷而已,怀疑天下无辜之人大多与此类似。
汉明帝刘庄听说后,于是就召寒朗入宫,问他说:“耿建等人即便像你说的这样,颜忠、王平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呢?”
寒朗说:“颜忠、王平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责不可饶恕,因此就胡乱检举,希望以此表明自己。”
汉明帝说:“即便像你说的这样,四侯没有罪,你为什么不早奏,致使案件延续这么久拘囚到了现在?”
寒朗回答说:“我虽然审理此案没有发现他们犯罪的事实,然而担心四海之内另有揭发的人,因此没有及时上奏。”
汉明帝闻言,大骂,说道:“官吏动摇不定,怀有二心,赶紧拿下。”
左右的人正要把他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一句话再死。小臣不敢欺骗,只想帮助国家而已。”
汉明帝问:“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
寒朗回答说:“我自知罪该灭族,不敢玷污别人,确实希望陛下您醒悟而已。在审问犯案的人时发现,他们都说的是妖恶的大事,这也是臣子憎恶的事情,现在审案的官员宁可重判、多判不敢轻判、少判,认为这样以后就不会受到追责。”
寒朗接着说道:“因此,拷问一个牵连出十个,拷问十人牵连到百人。公卿大人们朝会,陛下您问我们得失,大臣们都长跪着回复,原有的律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您大恩大德,只是处罚到犯罪者本人,天下非常幸运。等到大臣们回到家,口中虽然不说,却在屋内暗自仰头叹息,没有人不知道冤屈,可是没有人敢违逆你。我今天陈述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这个时候,汉明皇帝刘庄的神色才慢慢缓和了下来,就叫寒朗出去。
过了两天,汉明帝刘庄亲自摆驾洛阳监狱审查囚徒,清理出一千多人。
后来,王平、颜忠死在监狱中,寒朗就把自己关押起来。正赶上皇帝刘庄下诏赦免,免去官职,释归薛县故乡。
任城令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袁安的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在汉平帝时以明经被举荐,后官至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最初担任县里的功曹,有一次,袁安带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公,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您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您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便辞谢不肯接信,从事有些害怕,就没有拜托他。后来,袁安被举荐为孝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既畏敬又爱戴他。
永平十三年(71年),楚王刘英谋反案交给楚郡核实。次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推荐袁安办理此案,认为他能处理复杂的案件,汉明帝任命袁安为楚郡太守。当时受刘英供辞牵连被关押的有几千人,汉明帝大发脾气,而办案人又急于定案,严刑威逼不少人招供,误判死罪的很多。
小主,
袁安到郡里后,先不进衙门,而到监狱去,审理那些无没有明显证据的,逐一上报,让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向袁安叩头力争,认为但凡是附和刘英的,按法律都与刘英同罪,袁安不同意。他说:“如果不合律例,我负全责,不连累你们。”于是分别一一上报。汉明帝感动之下觉悟,当即同意袁安的请求,因此被释放出狱的人有四百多家。
汉明帝且下诏大赦,凡谋反大逆,及诸不应宥诸囚犯,尽令免死,许得改过自新。
永平十四年(72年),袁安被征召任河南尹。袁安任河南尹时,政令非常严明,但他从来没有因贿赂罪来审讯人。
他常常说:“但凡做官的人,高一些就希望担任宰相,下低一些也希望能担任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事。”
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袁安在职十年,京师雒阳的政纪很整饬,他的名声深得朝廷看重。
楚王狱案无疑是汉明帝在位时期最为严苛统治的一个典型的缩影。
汉明帝在严苛的统治之下,除了普遍的严厉律法外,还施行了大量详细的法律规定。据统计,汉明帝在统治时期颁布了超过五千条的法律条文,其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关于死刑的规定。
当时为了逃避严苛的法律制裁,一些普通百姓不得不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汉明帝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子弟在南宫创办学校,称为“四姓小侯学”,并设置五经师(教授儒家经典的教师)进行教育。 ??
汉明帝在南宫设立太学,吸引大量学生就读,包括匈奴贵族也派遣弟子远赴求学。该校规模庞大,鼎盛时期学生人数达万人以上。 ??
这两类学校均以儒家经典教育为核心,旨在强化外戚与皇室子弟的儒家修养,维护统治秩序。
义士如范式、李善等人,俱由公府辟举,破格录用。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氏,少游太学,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
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