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火锅宴使,如此军演(三)(1 / 2)

关于榜葛刺的出兵请求,朱有建虽在殿上应下,却对出兵时机与规模含糊其辞。

他眼下实在没心思顾及印度洋的事——

莫卧儿帝国究竟是何路数,他摸不清;

榜葛刺具体在何处,还得翻地图查证。

如今大明的国策很明确:

先解决北边的隐患,接着将轨车铺过去,再想法子将瀚海的水引到肃州。

连西域都得往后排,乌思藏的具体情形尚未厘清,也需慢慢探问。

这样一来,榜葛刺的事,自然更得往后搁了。

《永乐大典》里有一段关于“中国”的介绍,起初汉武帝听东方溯讲中国,认为中国其实就是中华夏的意思。

黄帝当年梦游华胥国,醒后回忆,认为陇中与河套在华胥中部,所以始称——

中华。

后来颛顼立国后正式用中华名称,待到夏启,干脆称华夏!

其义为正统,就是想不承认虞国的中华,虞国最后一帝手段狠辣,离间夏国姻亲商族;

商汤代夏后,为了掩饰自己上了虞国的大当,干脆利落地灭夏族与虞族;

可怜虞族已经逃进十万大山,依旧被灭绝了族裔。

夏族倒是比它强,逃进了东胡,然后出了一位纵横家型的大才,它将夏族典籍分享给东胡各部落,造就了落日神山的东夷族;

东夷族很有意思,它对商朝就是滋扰,你来我就走,你走我就继续滋扰,有点像毛文龙的东江游击队。

周人不是商族敌人,而是原来与夏族有姻亲的那群人,与商族被蛊惑的群体天然对立面,被发配到西疆戌守;

也就夏族匈奴人比较放水,要不然周人早就消失了。

商周秦其实就是烂账,都属于商族,由于立场不同,闹腾了一千多年。

朱有建从未想过《永乐大典》居然连这些辛秘都能够记载;

大典对《史记》有评价,认为那是乱改历史,搞得不伦不类,哪有什么上古贤帝?

都是血淋淋地攻伐,唐尧架空中华,立了唐国,到处扑杀颛顼后人。

汉武帝确实有抱负,他对“中国”有研究,认为东万里,西万里,北万里,南万里,长安正好在中间,所以大汉就是中国。

所以派军队出去验证,认为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胥就是华胥国,灭夜郎证明南去确实有万里,征西域过贵霜后,好像还有路,但是证明确实有万里,东部直接给干到虾夷。

汉武帝的认知为,除中国之外都是蛮荒,哪怕有国,也是小邦,不足为虑。

匈奴也是同样想法,所以大汉再怎么攻伐驱逐他们就是不愿离开,哪怕灭族也不能去蛮荒。

最终将中国称谓坐实的是大唐天可汗太宗,这位太宗也是明太宗成祖皇帝崇拜的偶像。

他是真敢干,杨广征朝鲜,是为了消耗门阀大族的有生力量,所以促成高句丽建了隋军京观。

天可汗征高句丽,纯粹是要证明东极必须离长安万里之外,高句丽只是过程中一段距离;

后来他家老九实现了这个愿望,安东都护府建在庙屯,于是明太宗自豪地在庙屯建立“奴儿干都司”!

可以说大唐为了证明是中央之国,在四方万里之处都设立了都护府,北边到了通古斯,见到瀚水认为到了北海;

西边到了咸海认为更西边都是蛮荒,于是建了西域都护府;

南边自然就是真腊,那里建了安南都护府,整个中南半岛都可以叫安南。

明太宗同样将宣慰司立了这些地方,不过他发现宋人在南洋发现很多岛屿;

所以就搞了船队去南洋,然后发现还有西洋,就这么一路过去,得到的成就,让他以为已经超越大唐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