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心中百感交集:
这究竟是福是祸?
但转念想到大明已同意西洋传教,或许能缓解吕宋汉民长期遭受的宗教迫害。
朱有建端坐在龙椅上,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看着殿下那些欢欣鼓舞的南洋使节,心中暗忖:
“这些蠢货,以为捡了天大的便宜?”
待他们拿到大明开出的贸易清单,便会发现自己上当了——
清单上的货物与西方人需求高度重合。西方殖民者怎会甘心用这些紧俏物资与大明交易?
这些南洋小国怕是要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代价,冲突必然发生,是否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
就与大明无关了。
想到“耶稣会”传教的事,朱有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高宇顺与汤若望需要这些人,得把他们都变成“神谕会”的传教士。
来吧,来得越多越好,正好将他们从黑暗中引出来,投向“神谕会”的光明怀抱。
至于大金这个御赐的“代打”,朱有建早已布好棋局。
让多尔衮先去试探倭国的战斗力,最好能把倭国犁庭扫穴。
待多尔衮取代天皇成为倭岛皇帝,大金必将深陷战争泥潭;
小主,
倭奴所谓武士道精神,真是难以奴役,别以为失国就会安心做奴民。
如此一来,大明既能坐收渔利,又能削弱这个潜在威胁,左右不过就是换个交易方,倭岛的白银依旧属于大明。
吕宋这个汉人政权必须维护。
日后“快应队”正好以吕宋为补给基地,在南洋诸岛展开行动。
这样既能让吕宋得到庇护,又能将其打造成大明在南洋的重要据点,成为大明海师固定补给点。
榜葛刺的要求也在朱有建的算计之中。
正好借此机会了解南亚局势,将势力范围向南拓展。
莫卧儿在北,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南,而榜葛刺既然能被莫卧儿侵占;
显然也在印度洋地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可作为海师补给点。
虽然大明最近五年,没有南方的计划,但是先打颗钉子,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贡品验收环节更是充满戏剧性。
各国使团呈上的所谓“珍宝”,如巨大的海螺、奇形怪状的贝类,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海产。
这些在当地或许算得上好东西,但在大明眼中不过是些不值一提的土产。
朱有建忍俊不禁,但并未点破,毕竟这些贡品代表着使节们的心意。
对于锡兰使者,他提出要求,白象不错,下次来给凑一对。
锡兰使者虽然涨红了脸,依然嗫嚅着答应,心里却想着:
或许没有下次了。
锡兰如今属于东印度公司,得仰荷兰人鼻息做事!
最精彩的莫过于大明回赐的礼物——
正反琉璃镜。
这种双面镜一面是凹镜,能将人体变形缩小;
另一面是凸镜,可将人像放大扭曲。
当使者们站在镜前,看到镜中自己或胖或瘦、或高或矮的滑稽模样时,无不惊叹失色。
就连见多识广的西洋使节也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镜子。
在他们的认知里,琉璃镜虽比铜镜清晰,但终究只是平面镜。
而大明回赐的这面镜子竟能随心所欲地改变人像,简直如同神造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