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集团是了解事实的,他们乐得如此,大家都腐朽,才能穿一条裤子,才不会被制裁。
但是任何朝代,总有些人追求青史留名,不太在乎钱财的。
崇祯朝特别多这样的人,于是贪官与监军达成联盟,共同将这些人打倒;
蒙在鼓里的崇祯作为捉刀者,帮助他们打倒这些不识相的官员;
于是熊廷弼、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杨嗣昌等人倒下了,还有更多的武官也倒下了,剩下的就是为利益者。
还有就是言官,他们中有许多其实是真想朝廷能够好起来的,比如李邦华与施邦曜,他们都希望皇帝清明,只不过用的方式不同。
李邦华以尧舜要求崇祯,以史为鉴,希望崇祯能够成为千古一帝。
而施邦曜是想让皇帝明白:实干才是好皇帝!
至于怎么实干?
其实“务实派”也没有具体操作章程!
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崇祯朝有大才的文武能臣,比前二百六十年里的加起来还多,偏偏大明就亡在崇祯手中。
很多大臣能文能武,上马可治军,下马可治国,最终却落得诏狱死,或贬谪战死。
就这么多文臣武将,若是善用,重新开国都可以了,可惜遇到崇祯;
若说他没脑子吧,他有自己主见;
若说他耳根软吧,这些人还真都是他弄死的,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无论国政还是地方整治,最忌“朝令夕改”;
整个崇祯朝,除了打倒魏忠贤阉党那会儿,听从韩爌建议,算是有始有终;
剩下的十五年,再也没有哪个政策能够维持住的。
所以朱有建穿越过来,其实大明就是烂摊子,能任事的基本都不在了;
朝会上要么都不吱声,要吱声就是相互攻击,御史只会弹劾与甩锅;
没有一点有利解决当前困境的建议,加上崇祯本就志大才疏,更加难以解决困局。
按理来说,整个大明朝,白莲教大规模暴动四十二次,小范围叛乱有一百一十七次,都被朝廷很轻易解决掉;
可以说以农民起义起家的明朝最不怕的就是武装起义。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崇祯不知怎么操作的?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与罗汝才,就是能够做大做强,混乱十几年;
要说他们强吧,大明朝确实被推翻了,可是遇见满清几万人,直接丢盔弃甲溃败到毫无章法。
朱由检与朱允炆足以被称为——
大明双傻!
再好的牌拿在手上都能打成稀巴烂。
若是当年朱允炆敢自杀,吊死在明孝陵,朱棣想要洗白自己,完全没可能;
只会比李世民名声臭许多,根本不需要方孝孺牺牲十族,来搞臭他。
以人性论而言,朱有建喜欢现在的朝臣,贪官污吏奸佞之臣最好拿捏;
他们爱钱甚过青史留名,也就是怕死,怕死就很好,头不铁啊!
正好朱有建也怕死,所以知道弱点在哪?
虽然他不知道钱谦益有“水太凉”的怕死言语,但是他自己也会有这种言论。
来吧,咱们一起做大地主,有钱有地有官做,只要朕活着,保你们几十年没问题!
就像太监没有奔头,就想法搞钱,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