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凑近王承恩,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惊讶和恍然大悟的语气说道:
“嘿!我们还在这儿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哄主子开心,敢情主子压根就不是为那些骂人的话生气,而是心疼他的宝贝猫儿呐!
哼,这下明白了吧,为啥咱们得尽心伺候猫主子?
瞧瞧咱家主子这态度就清楚啦!”
说罢,还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仿佛自己发现了了不得的真相。
王承恩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知道现在也没别的法子,只能先去传达陛下的口谕。
他整了整衣衫,迈步朝着议事厅走去,脸上带着恭敬却又有些无奈的神情。
到了议事厅,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
“陛下有旨,以后诸位若有事,递折子上来即可,没事就不要再来了,陛下不想见你们!”
那声音在空荡荡的议事厅里回荡着,一众御史们听了,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愤怒和不知所措的神情。
李邦华听到王承恩传达的口谕,心里猛地一紧,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万历年间的那场国本之争。
那时,万历皇帝与大臣们彻底撕破脸皮,一怒之下另辟蹊径,竟然依靠内臣来治理国家。
而朝臣们也是强硬至极,不仅不奉旨行事,还不再向皇帝请示上奏;
一时间朝堂之上混乱不堪,形成了令旨无法传出宫门,朝臣上奏也难以递入宫内的僵持局面。
好在当时内阁尚有能力维持局面,税银还能顺利收上来,官员们的薪俸也能从国库支出;
所以即便皇帝与朝臣关系紧张,天下大事好歹还能由内阁勉力处置。
可如今的情形截然不同啊,银税征收困难重重,国库早已空虚得见底;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如果再与皇帝彻底闹翻,朝廷还怎么维持得下去呢?
想到这里,李邦华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心中暗自懊悔,刚才自己是不是太过激进了,若真的因此激怒了皇帝,导致君臣离心,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可就岌岌可危了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看了看身旁的同僚们,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主意,可众人也都是一脸的愁容,无计可施。
李邦华皱着眉头,心中还在盘算着如何联合众人,却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
也不知他哪里来的那份自信,竟笃定如今的文武勋贵会和他站在同一阵营。
要知道,皇帝和言官之间本就有着天然的对立关系,那些文武勋贵平日里就对言官们指指点点的作风颇为不满,又怎会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