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好种出好苗,选拔能出精兵良将(2 / 2)

“陛下,要是这些内容能够推广下去的话,确实不用担心无兵可用,还能矮子里拔将军,好好选一选精兵良将,整个军队的实力,都能更上一层楼!”

全家只要有一人参军,服兵役的五年期间,可以让全家减少三成赋税,两人则是六成,三人便是全部免除。

光凭这一点,那些儿子多的人家,就得让儿子们去参加选拔,削尖脑袋也要让儿子们选上。

而到了军队,受伤了,不晋升回乡了也不怕。

老兵伤兵无法上战场,除了给予一笔丰厚的补贴外,还能够进入朝廷和地方开设的学堂,参加科考或是学门手艺,同时按照在其他军营里的劳作表现,在当地官田里,分发相应的田地。

“分发田地这个好,这样一来的话,练兵之余不用催,他们也会惦记庄稼里的收成,还有陛下的这一条,入了军营也要根据朝臣们提议的,设置评级门槛,每年清退练习不达标的将士,除训练和作战受伤,清退不再继续享受所有的待遇,将士们一定拼了命的训练!”

都知道好种出好苗。

这些士兵从开始选拔的时候,体能体力就要优于常人,到了军营更是大浪淘沙。

徐达甚至觉得,只要这个制度能够推行十年,到时候全国的兵员都能因为作战能力提升,变成精兵良将,再减少一两成,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哈哈哈,咱既然想要兵员多又好,必须得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不想光想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咱也不会再养那些消极的米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元璋被夸得有些上头,但他也知道,这些利好军营实力向上发展的新制,一定会遇到极大的阻碍。

“徐兄弟,往后这军营里,除了论资排辈,更看重个人实力,像今天被打的李校尉这种人,一定会极力反抗,说服营里普通将士的差事,只能交给你了。”

“只要陛下能把上面的内容,全部落实好,末将觉得根本不用我张嘴,大家就会趋之若鹜。”

只要享受到利好自己的环境以后,有人想搞破坏?

多数一定能够战胜少数。

特别是在跟着陛下打天下的老将们还没死,还能指点晚辈们的时候,李校尉之流,最多掀起一些风浪,却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因为按照陛下的新制,徐家子弟不论是嫡系还是旁支,但凡够条件有能耐的,都能够选拔得上,比起饭都吃不饱的那些普通老百姓,还是他们这些已经拥有培养精兵良将条件的家族,更有主动权。

只是,对于那些混吃等死的纨绔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

因为一旦家中其他兄弟势强,而陛下为了节省支出,必然不会因功再分封一堆侯爵,那么承袭爵位的,必然是家族里最强的那一个。

徐达还是之前的想法。

“陛下,官宦权贵还有功勋子弟是少数人,原本的普通军户,未来的普通百姓家出身的士兵,才是大多数。”

“咱知道,正因为朝中和军营里,替他们说话的没有多少人,咱才能推算得出,阻力有多大,纸上谈兵没有用,想落实就得有人去推进,京营那边,咱等会儿就让户部给你们就近找块地,种不了庄稼的地方,就种树,反正给的地不能闲着,多种多得。”

柴米油盐,柴是生活必须品。

天子脚下想私自砍树,那是犯罪。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种树可比种田方便得多,像南京附近水系发达,种下去十年八年不用管,连浇水都省了。

徐达见朱元璋说给地就给地,还让京营做改革的先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自己的差事更好做,越早地见到成效,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替京营的将士们讨好处。

“陛下,庄稼和树苗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长起来的,你要给些眼前能够看得见的利益,末将才好让大家完全训练之余,再去全力种地。”

“看得见的?他们还在京营里,没伤没死也没满年限,要银子咱眼下可给不了。”

朱元璋看到徐达面色微变,心里一定在埋怨他抠门,再次大笑出声。

“哈哈哈,徐兄弟你别着急,你先去兵部,把京营所有将士的户籍地宗卷给咱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