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还是第一次见别人如此认可常茂。
尤其这个人,还是以前和常茂不太对付,所以并没有多少接触的四弟。
她不禁开始反思:“殿下,是不是我对茂儿太苛刻,总拿父亲来和他做对比,所以根本没看到他身上这些优势?”
“……”
朱标没说话,因为他也在反思。
唯有朱雄英觉得爹娘钻了牛角尖,急得在心里大喊。
【你们没看到舅舅身上的优势,是因为他根本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
【就算用到了,就凭舅舅那种惰性心态,他也不会告诉你们的!】
【还有就是,要不是爷爷想搞海禁,彻底铲除倭患,舅舅用得上这些本事,他也不会用的!】
朱雄英赶紧往娘亲那边挣扎。
“啵……娘……抱抱!”
一连串的话说不出来,朱雄英也只能靠着插科打诨,别让娘亲钻了牛角尖。
免得等会儿舅舅不愿意跟随四叔去抢倭寇,连娘亲也治不住舅舅。
听到他心声的朱标,眼神一下子变得清明起来。
自己差点觉得愧对常茂,动了恻隐之心。
“荣姐,不是你我对待常茂太苛刻,是他自己为了不承担责任,不想表现而已,如今有了让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可得让他把握住。”
“我知道,难得四弟对他如此看重,还能借机解决有人想逼迫他离开军营的难题,我不会心慈手软的,他不想当这个先锋官,我就算是用绑的,也要把他绑上船!”
其实常氏知道,自己的弟弟还有一项远超常人的本事。
趋利避害的直觉!
这个本领放在父亲的身上,那就相当于后脑勺上多长了一双眼睛,孤身冲入敌营,也能防止敌人来自背后的袭击。
可放在弟弟身上,只能用在逃跑挨揍时,躲避受伤伤到要害,跑得更快上面,实在是大材小用。
但因此,弟弟要是真与他人短兵交接,打不过也会使出百般花招逃跑,所以一旦上了战场的话,常氏便不担心弟弟会战死沙场,更担心弟弟跑得太快,被当成逃兵。
上了船下了海就不一样了。
没有逃兵可言。
“荣姐,这件事要不要和岳母商量商量?”
“不,先和父皇确定下来,我们再说服茂儿,等茂儿想去了,再告诉母亲。”
常氏抱着孩子,朝着朱棣福了一礼,吓得朱棣连忙往旁边跳去。
“大嫂,你这是干什么?”
“大嫂嘴笨,也不知道四弟你抗倭具体要做何事,说服茂儿这件事,还有劳四弟了,他性子看似柔和,实则倔强无比,要是有言语冲撞到四弟的地方,还望四弟能够看在大嫂的面子上,先多担待,等他上了船,你再多练练他找补回来就行。”
朱棣心说:我可不是那种秋后算账的人。
他也不是嘴上说着,要让常茂当先锋,心里瞧不起常茂的能力。
神机营本身就是临时组建的,去京营里征兵时,哪个武将功勋之后,也不愿意加入进来。
嫌大炮太响,嫌火器太脏,嫌跟匠户出身的百姓呆在一起,辱没了他们的身份。
倒是常茂这个人,为人处事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有种不顾一切的一视同仁,只要把常茂拽进神机营,抗倭的时候立了功,还怕神机营的地位不跟着一起水涨船高,未来不能扩建吗?
“嘿嘿嘿,大嫂,你就放心大胆地把郑国公交给我吧!”
【四叔笑得像一只要偷大母鸡的小狐狸。】
朱标听到英儿的这个形容,弯了弯嘴角。
恶人还需狠人磨。
把常茂交给四弟,常茂做错了事,四弟也不会生气。
只会想方设法找回场子!
“让这两个打小让人头疼的凑一堆,互相较劲,这么好的法子,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