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败类(2 / 2)

墨卿行 泡沫大王 1228 字 2天前

此事还牵连了医馆的几位主事。林彦秋在堂议上将医馆马车迟迟未至之事禀明,又传来在现场候着的衙役作证——直至堂议过半,医馆马车仍未现身。

"诸位大人,自唤医至今已过两个时辰!两个时辰啊,足可误人性命!敢问医者仁心何在?悬壶济世之道安在?"

既将此事故入堂议,性质便大不相同。林彦秋怒不可遏,决意不给医馆主事丝毫转圜余地——若伤者有个三长两短,这命债该算在谁头上?

议决自然是要彻查严办。堂议持续两个时辰方散。林彦秋刚回签押房坐定,方通判的帖子便送到了。

"林大人可知?那吴家桥巡检鲁俊,乃是吏部叶尚书一手提拔,据说是其姻亲。"这分明是在提醒林彦秋。

林彦秋冷笑:"莫说是姻亲,便是亲儿子,本官也绝不姑息!"

果不其然,散衙前又接密报。闵按察使在信中道:"贤弟处置吴家桥官吏殴民一案,动静不小啊。"

林彦秋知其来意,当即回信道:"闵兄不必多言,此事绝无转圜余地。可知他们嚣张至何等地步?本官的师爷上前劝架,竟被当胸一脚踹翻——就在本官眼皮底下!"

闵按察使复信沉默良久,终叹道:"毕主事托我说情。虽与他交情泛泛,但他毕竟是李知府从德光带来的旧部,面上总要说两句。贤弟不必当真。"

林彦秋提笔回书:"此番算我对不住兄长,日后定当补报。"

刚搁下闵按察使的信笺,驿卒又呈上柳师爷的急递。林彦秋暗忖:这毕主事倒是手眼通天,连知府幕僚都请动了。

"林贤弟,沧州医馆院判乃我同窗旧友,能否网开一面?"林彦秋未料消息传得如此之快,求情之人竟已寻到柳安头上。

林彦秋整了整衣冠,提笔回信道:"柳先生见谅,非是下官不给情面。此事已上堂议,影响甚恶。下官只能在权限之内,尽量从轻发落。"

柳安接到回信,自知既经堂议,便难转圜。只得复信道:"既如此,有劳贤弟了。也是他时运不济,偏生另一辆马车坏了车轴。"

这边厢,杜知县也在接赵知府的密信。这赵知府与李知府皆是德光旧部,毕主事见势不妙,先托闵按察使说情未果,又辗转求到赵知府头上。原来那鲁巡检是毕主事妻舅的表亲,毕主事畏内,被夫人一闹,只得四处奔走。

赵知府不便明言,只在信中含蓄写道:"下属有过,为上者当以治病救人为念,给其改过之机。"

杜知县心知肚明,却也只能回信推脱:"非是下官不给赵大人颜面,实是沧山政务如今由林通判主理。大人不如直接致信林通判?"

赵知府阅信不悦,疑其推诿。又致信毕主事询问虚实。毕主事趁机添油加醋,将林彦秋描绘成结党专权、目无尊长之徒。

赵知府对林彦秋本无印象——虽常在同堂议事,但一个高坐明堂,一个位列末席,哪有交集?按官场常理,本该是下属巴结上官才是。

既听了毕主事谗言,赵知府先入为主对林彦秋印象不佳。虽觉不便直接干预下属政务,但官场积习如此——上官一封书信,几句云山雾罩的话,下面谁敢不给三分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