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妙计环环催敌命,雄兵赫赫伪天兵(2 / 2)

“辛帅。”

辛弃疾缓缓转过身,脸上的那丝笑意早已敛去,取而代之的,是古井无波的平静。

“说吧,韩微那边,可有异动?”

“回辛帅,”锦衣卫的声音沙哑,不带一丝感情,“一切尽在掌握。韩微此人,确如我们所料,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那八十岁的老母,如今已被我们的人从京城‘请’到了南安城内一座僻静的宅院里,好吃好喝地供着。我们的人,也已将他老母的亲笔信和一缕白发,送到了他的手中。”

“他收到信后,有何反应?”辛弃疾问道。

“据潜伏在他身边的眼线回报,韩微收到信后,独自在帐中枯坐了一夜。第二日,便主动向王坤,献上了那封来自于徐州的回信。”

锦衣卫顿了顿,补充道,“从目前来看,他必然会按照计划行事,不会有什么差池。”

辛弃疾闻言,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走到那盆烧得正旺的炭火旁,伸出双手,烤了烤火。

“人心,是这世上最复杂的东西。比任何精妙的计策,都更难预测。”

他看着在火光中跳跃的自己的影子,悠悠地说道:“用至亲来胁迫,终究是下乘之道。若非时间紧迫,我绝不会用此等手段。韩微此人,虽为敌将,却也是个有才干、有风骨的读书人。逼他行此不忠不义之事,他的内心,必然在受着煎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辛帅是担心他会……”

“迟则生变。”辛弃疾打断了锦衣卫的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郭帅利用徐州陷落这个巨大的信息差,为我们布下了这手惊天好棋。王坤这条大鱼,如今已经被那封假信牢牢钩住。现在,就等我们这边,把那条名为‘王建成’的鱼饵,送到他的嘴边了。”

他转过身,目光如电。

“传令下去,让斥候营的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鞠义将军的部队,最迟后日便可抵达预定位置。在此之前,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喏!”

锦衣卫的身影,再次融入了黑暗。

……

与此同时,胡马关以北,一条早已废弃多年的古道之上。

一支看起来极为怪异的军队,正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行进。

这支军队,约有五千人。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千名身穿徐州军制式盔甲的“精锐步卒”。他们手中的长枪、腰间的佩刀,乃至背上的箭囊,都与徐州军装备,一般无二。

在他们的中间,簇拥着三百多辆吱呀作响的驴车。车上,堆满了用草席覆盖的麻袋,看起来,装的都是沉甸甸的粮食。

而在队伍的最后,则是三千名同样穿着徐州军服饰,但装备略显驳杂的“辅兵”。

一面面绣着“徐州王建成”字样的大旗,在夜风中招展,旗帜的边角,甚至还被刻意用烟火熏黑,用刀划出了几道口子,显得饱经风霜,像极了一支刚刚经历过长途跋涉的疲敝之师。

若是有徐州军的将领在此,恐怕也分辨不出任何异样。

然而,若是掀开那些士卒的面甲,便会发现一张张杀气内敛、眼神冰冷的脸庞。

这支所谓的“援军”,正是由鞠义亲率的,两千【先登死士】和三千【神凛军】步卒,伪装而成。

鞠义本人,也换下了自己的那身紫黑色皮甲,穿上了一副缴获来的、属于徐州军偏将的铁甲。他骑在一匹神骏的战马之上,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不时地抬起头,看一眼天上的星辰,辨认着方向。

“将军,”一名同样扮作徐州军校尉的先登队率,催马来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道,“我们已经绕行了两百余里,彻底避开了王坤的所有斥候。从此地向东,再行五十里,便可抵达岳麓山的北麓山口。”

鞠义点了点头。

“传令下去,”鞠义声音低沉“让弟兄们都精神点。越是靠近猎物,就越要小心。”

“我们演的,是一支援军。援军,就该有援军的样子。一会儿到了山口,安营扎寨的时候,灶火要生得旺,巡逻的岗哨要设得松懈。要让王坤那只老狐狸派来的探子,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要让他相信,他苦苦等待的救命稻草,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