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败军之将终末路,捷报一纸定乾坤(2 / 2)

一声沉闷的、如同西瓜爆裂般的声响。

那名老亲兵的头颅,连同他脸上的惊骇表情,瞬间向内凹陷下去,红的、白的,从他头盔的缝隙中喷薄而出。无头的尸体,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其余六名亲兵,被这血腥无比的一幕吓得肝胆俱裂,怪叫一声,转身就想逃跑。

可他们的双腿,又如何能快过这尊杀神的脚步?

牛皋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旋风,瞬间卷入了那几个可怜虫之中。

没有兵刃的碰撞声,只有骨骼被巨力硬生生折断的“咔嚓”声,和血肉被铁拳捣碎时发出的“噗嗤”闷响。

惨叫声,仅仅响起了半声,便戛然而-止。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不过短短数个呼吸之间,帐内,便再无一个站着的北玄亲兵。

只剩下七具以各种扭曲姿态倒毙的尸体,和那个从始至终,都闭着眼睛,仿佛对外界一切都已毫无知觉的闫真。

郭子仪没有再看一眼那血腥的场面。

他缓缓走到那张被鲜血溅满的帅案前,拂去上面的血点和尘土,又将那几支被震倒的令箭,一一扶正。

小主,

帐外,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辉,透过帐帘的缝隙,照了进来,在地上来回晃动着。

一个时代,结束了。

……

西路大军六万兵马,一日之间,灰飞烟灭。

中路陈渊所部六万大军,早已在半月之前,折戟于澜沧关下。

而作为北玄三路伐南大军后勤中枢的徐州,连同其主帅祁振,也已悄然易主。

东路,岳麓山。

那支由宿将王坤率领的八万大军,此刻,便成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孤军。

一支前无去路,后无援兵,甚至连粮道都已被彻底斩断的,瓮中之鳖。

王坤的命运,或者说,北玄王朝在这场南征豪赌中的最后一点筹码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郭子仪在那张还残留着血腥味的帅案上,铺开了一张崭新的、洁白的丝帛。

他亲自取过一方端砚,用清水净手,然后拿起墨锭,不急不缓地,开始研磨。

“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帅帐内回荡,与帐外那此起彼伏的、收拢降卒的喧哗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待墨色浓稠如漆,他才提起那支笔杆上刻着“定国安邦”的紫毫笔,饱蘸浓墨,悬腕于丝帛之上。

片刻之后,他落笔。

笔锋稳健,字迹端正,一笔一划,都透着一股金戈铁马的肃杀,与运筹帷幄的从容。

那是一丝不苟的,正楷。

“主公亲启:”

“臣郭子仪,叩禀。三月初七,臣合李嗣业、鞠义、牛皋、高长恭诸将,于胡马关外与北玄西路闫真所部决战。此役,我军将士用命,天佑南境,已尽歼其部。阵斩敌军两万一千余,受降两万七千,西路主帅闫真,已于帐中伏法。”

“至此,朝廷三路伐南大军,中、西两路,共计十二万兵马,已然覆灭。东路王坤所部八万残军,困于岳麓山下,已成釜中之鱼,破之在即。徐州既定,运河已在我手,北玄腹心,已无险可守。”

写到此处,他微微一顿,抬起笔,似乎在思索着接下来的措辞。

最终,他笔锋一转,写下了最后一句。

“北玄气数已尽,天下鼎沸,人心思安。臣斗胆,恳请主公,移驾北上,亲掌北伐大局。主公龙旗所指,便是我南境数十万大军,剑锋所向!”

写罢,他缓缓放下笔,将那张墨迹未干的丝帛,仔细地吹干,卷好,封入一个崭新的蜡丸之中。

帐外,一名身着黑色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百户,不知何时,已悄然肃立。

郭子仪将蜡丸,交到他的手中。

“用最快的信鸽,送到主公手中。”

“喏。”

锦衣卫百户接过蜡丸,转身,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晨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