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旌旗猎猎出朔州 分兵北伐震金廷(1 / 2)

靖康二年三月十二日,黎明。

朔州城头,晨曦初现,战旗在凛冽的春风中猎猎作响。城墙上早已站满了甲士,他们肃立如林,目光齐齐望向城下那片钢铁洪流。

张叔夜身着戎装,缓步登上城楼。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此刻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他身后跟着种师中、皇城司副指挥使陈过庭,以及数名参议军事的文官。

"禀张帅,"守城副将上前行礼,"西路军已在西门外集结完毕,韩将军正在做最后的检阅。东路军的先锋营也已经从应州出发,预计申时可过朔州。"

张叔夜微微颔首,走到城垛边上,俯瞰城下。只见朔州西门外,两万河东军阵列整齐,旌旗招展。最前方是五百铁骑,皆是精挑细选的勇士,为首者正是副将呼延赞。其后是三千步兵,人人背负火枪,腰悬弹药囊。再后面是辎重营,十余辆特制的大车上,覆盖着厚厚的油布,下面正是两门神威将军筒。

"好一支精兵,"种师中抚须赞道,"世忠这几日的整军确有成效。"

"确实,"张叔夜点头,"但愿他们能在云州牵制住金军主力,为岳帅争取时间。"

此时,城下传来一阵激昂的号角声。韩世忠策马来到阵前,他今日一身亮银甲胄,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将士们!"韩世忠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校场,"三日前,张帅传下军令,命我等西进云州。诸位可知为何?"

"为了收复燕云!"将士们齐声高呼。

"不错!"韩世忠将长枪高举,"燕云十六州,乃我中原屏障。自石敬瑭卖国求荣,将其割让契丹以来,已历二百余载。我汉家儿郎,世代北望,无不痛心疾首!今日,我等便要用手中刀枪,夺回祖宗基业!"

"夺回祖宗基业!"两万将士齐声怒吼,声震九霄。

韩世忠满意地点头,继续道:"此战,我军任务是佯攻云州,牵制金军。诸位莫要小看'佯攻'二字。兵法云:'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我等虽是佯攻,却要打出真攻的气势!让金狗相信,我两万人就是要攻下云州!"

说到这里,他声音一沉:"但诸位记住,我军真正的杀招,在雁门关外的山谷中。呼延将军已经选好了伏击地点,到时候,咱们要让那些来援的金狗,尝尝咱们火器的厉害!"

"遵命!"众将齐声应道。

梁红玉此时也策马上前,她今日虽未披甲,但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将士们,粮草辎重已经备齐。每人三日干粮,火药充足。记住,此战不同以往,我们要在运动中歼敌。所以,轻装简从,不可贪恋缴获!"

"是!"

韩世忠最后扫视全军:"既如此,出发!目标——云州!"

"出发!"

号角声起,战鼓擂动。两万大军开始缓缓移动,如一条钢铁长龙,向着西北方向进发。

城头上,张叔夜目送大军远去,直到最后一面战旗消失在地平线上,才缓缓收回目光。

"陈副指挥,"他转向陈过庭,"东路军那边情况如何?"

陈过庭拱手道:"回张帅,据最新情报,岳将军已于昨夜在应州完成集结。三万五千大军,五门神威将军筒,一千五百杆突火枪,还有两千枚霹雳掌心雷。今早卯时已经开拔,由吴玠将军率先锋营打头阵。"

"很好,"张叔夜点头,"那大同方面的情报呢?"

"这个......"陈过庭面露难色,"我们在大同的细作回报,城中守将完颜洛索这几日异常谨慎,加强了盘查,我们的人很难接近核心区域。只知道城中有守军万余,但具体部署不明。"

种师中皱眉道:"这完颜洛索倒是个谨慎之人。不过也难怪,朔州、应州接连失守,他若还不警觉,那就是傻子了。"

"无妨,"张叔夜摆手,"岳帅用兵如神,自有办法。我等要做的,就是守好朔州,确保后勤补给畅通。"

正说话间,城下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到得城下,高声禀报:"张帅!西南方向三十里外,发现小股金军游骑,约二三十人,似在探查我军动向!"

张叔夜眉头微皱:"果然,宗翰那些残兵还不死心。传令下去,加强巡逻,但不要追击太远。这些游骑不过是探子,真正的威胁还在后面。"

"是!"

待斥候离去,种师中担忧道:"张帅,宗翰、宗弼虽然兵败,但毕竟是金国宿将。他们藏身太行山中,又熟悉地形,若是趁我主力外出,偷袭朔州......"

"某早有准备,"张叔夜胸有成竹,"城中还有五千守军,加上民壮,足够守城。而且,某已经在太行山各个隘口布置了暗哨,一旦发现大股金军,立即示警。"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某倒希望宗翰来攻。他手下不过千余残兵,又无攻城器械。若敢来攻,正好让城中的神机营练练手。"

种师中这才放心:"张帅思虑周全,是某多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应州通往大同的官道上,岳飞的东路军正浩浩荡荡地行进着。

这支三万五千人的大军,堪称宋军精锐中的精锐。最前面的是三千轻骑,他们负责侦察警戒,确保大军不会遭遇伏击。其后是主力步兵,分成数个方阵,每个方阵都有专门的火枪营和掷弹营。最后面是辎重营,除了粮草军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五门神威将军筒。

岳飞骑在一匹枣红马上,与副将们并肩而行。他今日一身青色戎装,腰悬宝剑,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间已有大将风范。

"元帅,"吴玠策马上前,"前方斥候回报,再行三十里就是雁北镇,过了雁北镇,就进入大同府境内了。"

岳飞点头:"雁北镇可有异常?"

"一切正常,"吴玠道,"镇上百姓听说我军北上,都很高兴。不少人自愿为我军带路,说是要看着咱们收复大同。"

"民心可用啊,"岳飞感慨道,"自金贼南下以来,百姓受尽欺凌。今日我军北伐,正是顺应民心。"

一旁的牛皋大笑道:"元帅说得对!某在应州时就听百姓说,金狗在大同作威作福,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咱们这次去,正好替天行道!"

"牛皋将军莫要轻敌,"杨沂中提醒道,"大同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而且守将完颜洛索也非易与之辈。属下的踏白军昨夜探查,发现大同城外二十里内,所有村庄都被清空了,显然是坚壁清野之策。"

岳飞若有所思:"如此说来,这完颜洛索是铁了心要死守了。"

"元帅,"王贵插话道,"既然如此,我军是否要改变策略?"

"不必,"岳飞摇头,"敌人坚壁清野,正说明他们害怕了。而且,他们清空村庄,也断了自己的补给。大同城中存粮能有多少?某料定,只要我军围城十日,城中必然生乱。"

说话间,前方传来号角声。原来是先锋营遇到了一小队金军斥候。双方短暂交锋,金军斥候见势不妙,立即向北逃窜。

"要追吗?"牛皋跃跃欲试。

"不必追了,"岳飞摆手,"让他们回去报信吧。某倒要看看,完颜洛索知道我军来了,会是什么反应。"

且说那几名金军斥候,一路狂奔,直到大同城下才停下。守城的士兵见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急忙放下吊桥。

"快!快禀报将军!"为首的斥候气喘吁吁,"宋军......宋军来了!"

不多时,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府衙。完颜洛索正在与部将议事,闻言脸色大变。

"多少人马?"他沉声问道。

"看旗号......至少三万!"斥候颤声道,"而且......而且他们有那种会喷火的铁筒!某亲眼看到,拉了五辆大车!"

堂下诸将闻言,都露出惊恐之色。朔州、应州接连失守的消息早就传来了,宋军火器的厉害,他们也有所耳闻。

"慌什么!"完颜洛索猛地一拍桌案,"我大同城墙高三丈,护城河宽两丈,岂是那么容易攻破的?传令下去,全城戒严!所有军民,一律不得出城!"

"将军,"副将完颜斡鲁躬身道,"宋军来势汹汹,我等是否要向燕京求援?"

完颜洛索沉吟片刻:"求援肯定是要求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燕京到大同,快马也要五日。我等必须靠自己守住这五日!"

"可是将军,"另一名千夫长忧心忡忡,"城中只有一万二千守军,如何抵挡三万宋军?更何况他们还有火器......"

"住口!"完颜洛索怒道,"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宋军是人,我等也是人!他们有火器,我们就没有吗?"

说着,他转向军器司的官员:"城中还有多少震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