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太原府,河东经略使大帐。
大帐内,张叔夜端坐主位,韩世忠、种师中、梁红玉等人分列两旁。帐外,神机营将士与河东军将士分营而立,气氛微妙而紧张。
"诸位,"张叔夜清了清嗓子,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色的诏书,神色郑重,"官家密旨在此,请诸位肃立静听。"
韩世忠心中一紧,暗暗握拳。他猜到了什么,但脸上仍保持着镇定,只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张叔夜徐徐展开诏书,朗声念道:
"门下,诏曰:朕惟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独理;四方之广,非一将所能独守。故设官分职,各司其事,庶几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近者金虏猖獗,屡犯边疆。河东、河北两路,实为国之屏障,兵家必争之地。然两路相距甚远,各自为战,缺乏统筹,以致敌人得以各个击破。
朕深念于此,特颁此诏:以张叔夜为河东河北两路军务总领使,节制两路兵马,统筹军政大事。凡两路将士,皆听其调遣;凡两路军务,皆由其统筹。"
听到这里,韩世忠的脸色明显沉了下来。他的手指轻敲着膝盖,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河东郡公的爵位虽然还在,但实权却要旁落了。
张叔夜瞥了一眼韩世忠,继续念道:
"河东经略使韩世忠,忠勇可嘉,战功赫赫,仍领河东路军马,专司征战之事。河北经略使岳飞,年少英雄,智勇双全,仍领河北路军马,专司征战之事。两人皆为朕之股肱,当同心协力,共御外敌。
诸将于太原府会师,商议收复失地,反攻金虏之策。届时河北、河东两路主要将领,皆须到齐,不得有误。
钦此!"
念完诏书,张叔夜小心地将其收起,目光平和地扫视众人:"官家圣意已明,诸位意下如何?"
帐内一片沉默,只听得见外面士卒巡逻的脚步声。
种师中咳嗽一声,率先打破沉默:"末将遵旨!"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梁红玉也优雅地欠身:"妾身遵旨!"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韩世忠身上。他缓缓站起身来,脸色复杂,半晌才拱手道:"末将韩世忠......遵旨!"
但他说这话时,语气生硬得如同咬牙切齿,在场的人都听得出他心中的不甘。
宣旨完毕,张叔夜挥手示意其他将校退下,只留下韩世忠、种师中、梁红玉三人。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烛火轻微的噼啪声。
"良臣兄,"张叔夜起身走向韩世忠,语气温和得如同老友叙旧,"某知你心中不快。"
韩世忠冷哼一声,目光看向帐外:"张枢相何出此言?某怎敢不快?官家圣旨如山,某一个做臣子的,岂敢有半分不满?"
话虽如此说,但那份不快却溢于言表。
"良臣兄,何必说这些客套话?"张叔夜苦笑着摇头,走到韩世忠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某今日虽受任总领,但说到底,某对河东路人生地不熟。这半年来,河东军政皆仰赖你一人支撑,某怎敢不知好歹?"
韩世忠斜眼看了看张叔夜,依然没有说话,但神色稍微缓和了些。
"某虽为总领,但主要职责不过是统筹协调,管理后勤补给,联络朝廷罢了。"张叔夜诚恳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至于具体的军事行动,领兵打仗,还是要仰仗良臣兄。某绝无夺权之意,只求两路配合,共御外敌。"
种师中见状,连忙在旁劝道:"良臣兄,张枢相所言极是。"他走到韩世忠另一边,语重心长道,"如今金虏势大,咱们若是内部不和,岂不正中敌人下怀?"
梁红玉也柔声道:"夫君,官家此举必有深意。"她走到韩世忠面前,眼中满含关切,"张枢相德高望重,又深知金人虚实,当年独使金营,何等胆识?由他总领全局,对咱们有益无害。"
韩世忠沉默良久,胸膛起伏,显然内心在激烈斗争。终于,他开口道:"某倒不是不服张枢相。"他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丝委屈,"只是......某在河东苦心经营半年,好不容易稳住局面,如今忽然要交出兵权......"
"某明白良臣兄的心情。"张叔夜点头道,脸上满是理解,"换了某,也会如此想。但你想想,正因为你在河东根基深厚,威望素着,官家才要你继续统领河东军马啊。"
他走到舆图前,指着河东各州县:"某虽为总领,但具体军务,征战杀敌,还得仰仗你。某管后勤,管协调,你管打仗,咱们分工合作,岂不更好?"
"而且,"张叔夜话锋一转,神色严肃,"良臣兄想想,河东河北两路若能统一指挥,岂不比各自为战强得多?某虽不才,但在邓州练兵一年有余,对统筹军务颇有心得。若能将两路兵马拧成一股绳,何愁不能北伐成功?"
韩世忠听了这话,心中的怒气稍减。他走到舆图前,凝视着上面的山川地理,确实,河东河北分而治之,很难形成合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枢相,"韩世忠缓缓道,转身看着张叔夜,"某并非不明大义之人。只是某心中有一疑问。"
"良臣兄请讲。"张叔夜做了个请的手势。
"某听说张枢相手下那神机营,火器犀利,战法新奇。"韩世忠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莫非官家是因为某不会使用火器,所以要换将?"
"良臣兄这话就见外了!"张叔夜急忙摆手,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某之所以能来得及时,全赖良臣兄用掌心雷重创金军。若非如此,某纵有神机营,也难以如此轻易获胜。某那点火器,在良臣兄面前,算得了什么?"
"而且,"张叔夜走到韩世忠面前,认真道,"官家曾言,新战法虽好,但传统战法亦不可废。火器有火器的用处,刀枪有刀枪的妙处。两者结合,方能发挥最大威力。良臣兄的军事才能,某佩服得很。"
种师中在旁附和:"张枢相所言极是。"他捋着胡须,语气平和,"某等虽年长,但也要学习新战法。良臣兄乃当世名将,官家岂会因为一时新奇就弃而不用?"
梁红玉也道:"夫君,你想想,官家封你为河东郡公,这份恩宠何等隆重?"她走到韩世忠身边,轻声道,"若真要冷落你,何必如此厚待?况且,张枢相刚才说得明白,你还是统领河东军马,只是多了个总领协调而已。"
韩世忠沉思片刻,脸色逐渐缓和,终于点头:"诸位所言有理。"他苦笑道,"某刚才确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哪里哪里,人之常情。"张叔夜连忙道,"某初到河东,人生地不熟,诸多事务还要仰仗良臣兄指教呢。"
"张枢相客气了。"韩世忠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拱手道,"既然官家有命,某自当全力配合。只是有一事请教。"
"良臣兄请讲。"
"这次会师,岳飞那边会来哪些人?某好提前做些准备。"
张叔夜想了想:"据某所知,岳飞麾下主要有牛皋、杨沂中、王贵、张显忠等将,还有马扩、吴玠等人,以及随军医官李霜筠。对了,李氏现在应该是岳夫人了,官家前不久刚刚赐婚。"
"岳将军娶妻了?"梁红玉眼中闪过好奇的光芒,"某倒要见见这位岳夫人。听说她颇有医术,在军中救治伤患?"
"正是。据说医术精湛,在军中颇受将士爱戴。"张叔夜点头,"岳飞能娶到这样的贤内助,也是他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