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二月十八日,辰时,开京,延英殿。
"主上!平壤急报!"
王楷正在批阅征兵奏折,内侍匆匆入殿,手中血书颤抖。
"又是何事?"王楷心中一紧,"可是朴承宗又有军情?"
"主上..."内侍颤声道,"平壤...平壤失守了!朴知州战死!"
"什么?!"
奏折从王楷手中滑落,他霍然起身,不敢置信地盯着内侍。
"不可能!前日才传来金军攻城的消息,如何这么快就..."
"主上,"内侍哽咽道,"是幸存士卒金应龙星夜逃回,血泣而报!金军屠城,朴知州与城共存亡!"
王楷身子一晃,险些跌倒。
"传朝臣!立即传朝臣!"王楷声音颤抖,"郑知常、崔忠献、李光弼、金甫当...全部给孤传来!"
"是!"
***
半个时辰后,宣政殿。
文武百官匆匆入殿,人人面带惊恐。
"诸卿!"王楷声音嘶哑,"平壤失守!朴承宗战死!金军正在南下!"
殿内瞬间炸锅。
"不可能!朴知州如此勇将...金军势如破竹!"
"主上,"郑知常颤声问道,"金军现在何处?还有多远到开京?"
"据金应龙所报,"王楷道,"金军十六日夜间便开始南下,快则今夜,慢则明日,便可兵临城下!"
"天哪..."李光弼面如死灰。
"主上!"崔忠献出班,"事急矣!当立即遣使求和!否则开京重蹈平壤覆辙!"
"求和?"郑知常怒视他,"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求和?金军屠戮无辜,可有半分仁慈?"
"不求和又如何?"崔忠献反驳,"平壤守军两千,不过两日便被全歼!我开京虽是都城,可有多少可用之兵?"
"这..."郑知常语塞。
王楷急切道:"金甫当!各道征兵情况如何?能集结多少兵马?"
金甫当面露难色:"回主上,自初八下诏征兵以来,各道回报参差不齐..."
"说!到底征到多少人?"王楷急道。
"庆州道朴仁贵推诿拖延,只征到三百余人。江原道金氏世族阻挠,征得五百人。黄海道、京畿道稍好,各征得八百、七百人..."
"总共多少?"
"加上各道零散征集,总共约三千五百人。"金甫当苦笑道,"其中多为农夫,训练不足,武器简陋..."
"才三千五百人?"王楷失望至极,"加上开京近卫军三千,总共不过六千多人!"
"主上,"李光弼道,"这六千多人中,真正能战的恐怕只有一半..."
"一半?"王楷苦笑,"三千人对三万金军...真是螳臂当车。"
"主上!"郑知常急道,"宋军杨将军在松岳山!当速请其发兵相救!"
王楷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对!宋军!金甫当,你立即去松岳山,请杨将军速速发兵!"
"臣遵命!"金甫当连忙应道。
"记住,"王楷又道,"告诉杨将军,我高丽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要能击退金军!国库金银、珍宝、土地,他要什么给什么!"
"是!"
***
同一时刻,松岳山中,宋军营地。
杨再兴正在帐中查看舆图,亲兵头目王横匆匆入帐。
"将军!高丽使者又来了!这次是兵部尚书金甫当,说是十万火急!"
"又来了?"杨再兴皱眉,抬头看向王横,"看样子平壤是失守了。"
"应该是的。"王横道,"那金甫当满脸惊恐,在外面跪求不起。"
杨再兴放下舆图,脸色阴沉:"废物!让平壤坚守三日,连三日都撑不住!完全打乱了我的部署!"
"将军,要不要见?"
"见!"杨再兴冷然道,"看看这些高丽人还有何话可说!"
片刻后,金甫当匆匆入帐,一进来就跪地不起。
"杨将军!平壤失守!朴知州战死!金军南下!我王跪请将军速速发兵救援!"
"平壤失守?"杨再兴故作平静,"何时失守的?"
"十六日夜!朴知州与城共亡,金军屠城后立即南下!"金甫当泣道。
杨再兴心中暗骂:连两日都没撑住!这高丽军队比想象的还要废物!
"如此说来,"杨再兴冷冷道,"你们连我说的三日都没坚持住?我原本计划让平壤拖延三日,好让我军从容布置。如今你们败得如此之快,完全打乱了我的部署!"
金甫当羞愧地低下头:"将军恕罪...金军器械精良,势如破竹...朴知州已竭尽全力..."
"竭尽全力?"杨再兴冷笑,"这就是你们的全力?两日不到便全军覆没?"
"将军息怒!"金甫当叩头道,"如今金军兵临城下,还请将军以大局为重,速速发兵!我王愿倾国库以报!"
杨再兴沉默片刻,心中思量。
圣上的密诏很明确:让金、丽两败俱伤,消耗金军实力,为收复燕云做准备。高丽败得如此之快,确实出乎意料,但也更清楚地暴露了高丽的实际战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也好,可以重新调整策略。
"我问你,"杨再兴道,"你们国王现在征集了多少兵马?"
"回将军,各道征兵约三千五百人,加上开京近卫军三千,总共六千余人。"
"六千人?"杨再兴摇头,"太少了。"
"将军,我军虽少,但有将军神器相助..."
"神器?"杨再兴打断他,"神器不是万能的。你以为我带着神器就能以三千敌三万?"
金甫当脸色一变:"那...那将军的意思是?"
"我军可以出战,"杨再兴缓缓道,"但有几个条件,你们必须答应。"
"将军请讲!我王定会答应!"
"第一,此战我军为主导,你们国王的军队必须听从我的指挥,不得有任何违抗。"
"这个自然!"
"第二,我军神器威力巨大,但使用时机极为关键。必须等金军聚集,且毫无防备时,方可发威。这就要求你们的军队必须能坚持足够的时间。"
金甫当小心问道:"敢问将军,需要坚持多久?"
"至少两个时辰。"杨再兴道。
"两个时辰?"金甫当倒吸一口凉气,"将军,我军恐怕..."
"坚持不住?"杨再兴目光一冷,"那我军出兵还有何意义?不如各自逃命算了。"
"不不不!"金甫当连忙道,"我军一定坚持!哪怕战至最后一人!"
"第三,"杨再兴继续道,"战后不论胜负,我军都有可能需要暂时后撤,补充弹药。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可能需要独自坚持一段时间。"
"独自坚持?那要多久?"
"短则十日,长则一月。"杨再兴淡淡道。
金甫当心中一凉:"将军,若是金军趁机再攻..."
"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杨再兴冷然道,"我大宋已经仁至义尽。若是你们撑不住,那就说明天意如此。"
金甫当听得心惊胆寒,但又不敢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