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杨再兴展开舆图,"金军现在何处?"
"据最新消息,金军主力已过义州,正向平壤进发。"崔仲答道。
"那平壤守军有多少?"
"约两千人,由知州朴承宗统领。"
"两千人守平壤?"杨再兴摇头,"太少了。金军若是强攻,一日便可破城。"
"那如何是好?"金延宗急问。
"传令朴承宗,让他坚守三日。"杨再兴在舆图上指点,"三日后,我军与贵军主力在此处汇合,给金军一个惊喜。"
"在哪里?"
"这里,"杨再兴指着平壤南侧一处山地,"牡丹峰下。此地易守难攻,且有树林掩护,最适合我军神器发威。"
"妙计!"郑知常赞道,"将军果然用兵如神!"
"不过,"杨再兴话锋一转,"有几个条件,贵方必须答应。"
"什么条件?"郑知常心中一紧。
"第一,此战我军为主,贵军为辅。一切行动听我指挥,不得有误。"
"这个自然!"郑知常连忙道,"将军是名将,我等当然听从指挥!"
"第二,我军神器乃国之重宝,不得外传。战后,贵方不得向任何人泄露神器详情。"
"明白!绝对保密!"
"第三,"杨再兴目光一凛,"若是战局不利,我军有权随时撤退。贵方不得阻拦,更不得跟随。"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骤然紧张。
"这...这是何意?"郑知常脸色一变。
"意思很简单,"杨再兴冷淡道,"我大宋援助贵国,乃是仁义之举。但若是贵军不争气,我军自然不会陪葬。"
"可是将军,若是宋军撤退,我军如何抵挡金军?"金延宗急道。
"那就是贵国的事了。"杨再兴淡淡道,"我军只负责尽力而为,不负责包打天下。"
郑知常等人面面相觑,心中既失望又无奈。他们原以为宋军会与高丽并肩作战,生死与共,没想到竟是这样的条件。
但事到如今,除了答应,还能如何?
"好...好吧。"郑知常咬牙道,"我等答应这些条件。"
"很好。"杨再兴满意地点头,"那么,现在商议具体作战计划。"
他指着舆图:"金军若要攻平壤,必经此路。我军可在半途设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如何设伏?"
"很简单,"杨再兴道,"贵军先与金军接战,佯装不敌后撤。引金军追击至牡丹峰下,我军神器齐发,必能重创金军。"
"这...会不会太冒险?"崔仲担心道,"万一我军撑不住怎么办?"
"撑不住?"杨再兴冷笑,"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承担,还谈什么抗金?"
"将军说得是。"郑知常连忙道,"我军定当竭力配合!"
"另外,"杨再兴又道,"此战之后,不论胜负,我军都要暂时后撤,补充弹药。贵军需独自坚持一段时间。"
"独自坚持?"金延宗脸色一变,"那要坚持多久?"
"半月左右吧。"杨再兴漫不经心道。
"半月?"郑知常大惊,"我军如何能独自抵挡金军半月?"
"这就是贵军的事了。"杨再兴冷淡道,"我军弹药有限,总不能一次用光。"
众人心中暗骂,但又不敢发作。
杨再兴看着这些高丽官员憋屈的表情,心中暗笑。圣上果然料事如神,这些小邦之人,果然经不起考验。
想起圣上的另一句话:"若是高丽人不识抬举,你也不必客气。大不了让他们多死一些人,正好消耗金军。"
看来,高丽人还算识趣,没有得寸进尺。
"那么,就这样定了。"杨再兴起身,"明日我军便开拔,前往牡丹峰布置。贵军也要抓紧时间,集结兵马。"
"是...是的。"郑知常勉强应道。
"还有什么问题吗?"杨再兴问道。
"没...没有了。"郑知常苦笑,"一切听将军安排。"
"很好。"杨再兴满意道,"那诸位就回去准备吧。记住,此事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泄露。"
"明白!"
众人起身告辞,走出营帐时,心情都颇为复杂。
"知奏事,"金延宗小声道,"这宋军...似乎不太靠得住啊。"
"嘘!"郑知常制止他,"此话万万不可再说!如今我军势弱,只能仰仗宋军。纵然条件苛刻,也只能忍受。"
"可是..."
"没有可是!"郑知常断然道,"有宋军相助,总比没有强!"
众人默默下山,心中五味杂陈。
营帐内,杨再兴独自坐着,望着案几上的舆图,心中思量着接下来的行动。
圣上的意图很明确:消耗金军,练兵实战,绝不能让宋军有太大损失。
至于高丽的死活...
杨再兴冷笑一声,收起舆图。
小邦而已,能救则救,不能救也不强求。
大宋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帐外,夜风更紧,松涛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