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养殖场
养殖场距离益美工厂大约五六公里的路程,这片未来注定寸土寸金的地方,此刻仍是葱葱茏茏的农田。
岳宁不仅为市里引进了鹅肝养殖项目,还拉来了崔记味业入驻。崔慧文想着,既然已经投入精力开办禽类制品加工厂,倒不如再追加投资,开设一家调味品厂。
又有知名港商追加投资,让市政府的同志们欣喜得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岳宁考虑到养殖场的特性,主动提出场地偏一些无妨。最终,市政府特批了一块位于规划中工业开发区外围的土地。如此一来,崔记味业坐落于开发区内,而鹅肝养殖场与之相距不过两三公里。
车子沿着新修的矿渣路颠簸前行,拐过最后一个弯道时,大片灰白色的水泥围栏映入眼帘,围栏后方,一栋办公楼矗立其间,显得格外气派。
车子到养殖场门口,看门的大爷闻声而来,瞧见是益美的车辆,赶忙拉开了大门。车子在办公楼门前停下,只见春梅婶正坐在椅子上,专注地纳着鞋底,一旁停放着一辆婴儿车,车上覆盖着一块大方巾,露出一道细长的缝隙。
大约是被汽车声音惊到了,婴儿车里的孩子醒了,孩子的哭声传来,春梅婶赶忙掀开大方巾,将孩子抱起,哄道:“宝儿不哭哦!是大姐姐来了。”
说着,便抱着孩子迎了上来。岳宁随即将手中的包放在椅子上,伸手接过小娃娃:“磊磊乖,大姐姐抱抱。”
小娃娃一双泪汪汪的大眼睛,满是疑惑地打量着岳宁,岳宁忙拿起帕子,替孩子擦眼泪。
春梅婶转身拿来奶瓶,说道:“磊磊吃奶奶了。”
岳宁平日里最多只是抱抱小朋友,没有喂养的经验,将孩子又递还给春梅婶。春梅婶熟练地把孩子抱在腿上,开始喂奶。
岳宁安排杨勇根来管理养殖场时,杨忠义觉得自己一个不识字的庄稼汉子,在益美厂也只能做些简单的体力活。乔老板看在岳宁的面子上,每月给他开八十多元的工资,他总觉得拿得心里有愧。思来想去,觉得不如跟着杨勇根来养鹅,心里反而踏实。
磊磊出生后,葛月芹出了月子,便返回饲料厂工作。此前岳宁带着保罗杜兰德参观饲料厂,成功为厂子新增了一个重要客户。卢教授一直感激杨勇根曾帮葛月芹联系众多养殖场。
之前葛月芹怀孕期间无暇外出跑业务,都是饲料厂的一位业务员去跑。如今磊磊已满六个月,葛月芹给孩子断了母乳,忙着拜访客户。
孩子自出生起,一直是陆春梅帮忙照料,葛月芹上班之后,陆春梅就全职带起了磊磊。
喂过奶后,春梅婶轻轻给孩子拍了拍背,将磊磊递给岳宁。岳宁抱着孩子,一边与春梅婶唠家常,一边瞥见办公楼大门前挑空廊檐下,成串的腊肉、腊鸡、腊鸭、腊鹅、腊鱼悬挂着,在风中轻轻晃动。
“婶儿,咱们晒腊肉,怎么不晒在食堂前面啊,您咋非要挂在大门底下?”岳宁一脸无奈地说道。
陆春梅嘿嘿一笑,解释道:“原先确实晒在食堂前面,可这儿不像咱们老家,一年到头都不怎么下雨,三天两头下雨,一下雨,我就手忙脚乱,这廊檐下面多好啊?三面通风,风能吹到,雨淋不着。要是有客人来,我立马就收起来。”
“我今天要来,您不知道吗?”岳宁没好气地看着她。
陆春梅有些局促,支支吾吾道:“那不是……那不是想着你是自己人嘛?要不,我这就去收了?”
“算了算了,我前脚一走,您后脚肯定又拿出来了。”岳宁拿她没办法,只能作罢。
正说着,脸上突然传来一阵湿漉漉的触感,原来是小磊磊正口水哒哒地咬上了岳宁的脸。陆春梅见状,连忙过来轻轻捏住磊磊的小鼻子,嗔怪道:“磊磊快出牙了,现在看见什么都想咬。”磊磊松开嘴巴,瘪着嘴眼看就要哭出来,岳宁赶忙让陆春梅打开随身带来的袋子,里面装着她给磊磊买的摇铃。
陆春梅将摇铃递给岳宁,瞥见袋子里又是满满当当的衣服,忍不住说道:“你怎么又买衣服了?”
岳宁拿着摇铃逗弄着孩子,说道:“这次没买多少,就给磊磊和元宝买了几件棉衣。”
“磊磊的衣服,放在老家,十个孩子都穿不完。元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顿能吃两碗饭,个子蹭蹭往上蹿,衣服就穿一季,明年就穿不上了。半大孩子不懂爱惜衣物,要是在老家,拿你叔和阿彪的旧衣服改改给他穿就行,到这儿才开始穿新衣服,不用给他太多,太好的。以后少买点儿。”陆春梅叹了口气,感慨道,“现在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我实在太知足了。”
“没事,我就是看见好看的,不买下来心里难受。”岳宁见陆春梅翻出一件粉红色带米妮图案的连体棉衣,补充道,“我在家已经洗过了,拿出来就能给孩子穿。”
“乖宝,大姐姐又给你买新衣服喽!”陆春梅用手指轻轻刮了刮磊磊的小鼻子,笑道,“你呀,真是会投胎,卡着时间钻进你妈肚子里,一点苦日子都没赶上。”
磊磊咿咿呀呀地叫了起来,原来是瞧见了杨勇根走过来。杨勇根伸手一拍,磊磊便迫不及待地扑进了爸爸怀里。
“叔,户口都迁好了吧?”岳宁问道。
“办好了。”杨勇根点头答道。陆春梅一家和杨勇根,都曾在岳宁父女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小杨沟在山沟沟里,两家出来了,以后老家就难得回去了。元宝如今在这里读书虽暂无问题,但随着内地即将推行学籍管理,没有本地户口终究不便,刚出生的磊磊日后也将面临入学问题。所以,岳宁设法帮两家办理户口迁移。
好在这个年代农村户口转农村户口不算困难,两家最终落户在养殖场所在的村子。前一阵,杨勇根特意回了趟老家,将两家的户口资料全部调取过来,如今总算顺利完成手续。接下来,两家准备申请宅基地,建房定居,真正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福根书记那边怎么说?他不打算出来吗?”岳宁又问。除了这两家人,岳宁最牵挂的便是福根书记。若不是福根书记当年关照,他们父女俩在西北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福根哥说,小杨沟总得有个明白人儿管着,毕竟还有那么多乡亲留在那儿。他闺女考上市一中了,就盼着孩子能考上大学,小子读书也很争气。他决定留在山里,等孩子们以后读了中专或者大学,走出大山,他年纪大了再跟着一起出来。”杨勇根轻轻摸着孩子的脑袋,感慨道,“当年他本可以留在部队,却执意要求回小杨沟当书记,要是这会儿为了自己享福就抛下乡亲们……”
“那就尊重他的选择吧。”岳宁理解福根书记的决定。
磊磊本就是被汽车声吵醒的,这会儿被爸爸抱着,没一会儿便困意袭来,眼皮直打架。杨勇根轻轻拍打着,等孩子完全睡着,将她安置在婴儿车内。
“走,我们去后面看看。”杨勇根提议道。
岳宁和杨勇根一同穿过办公楼,楼间原本规划为绿化带的区域,如今已被叔婶们开垦成了菜地。岳宁忍不住提醒杨勇根:“叔啊,把绿化带改成菜地,倒还说得过去,可办公楼廊檐下挂那些腊味,您可不能由着春梅婶这么做。咱们这养殖场以后要做成样板,不仅和大学合作,还得和法国、港城的大企业打交道,养出来的鹅可是要销往法国和日本市场的。”
“那……”杨勇根挠了挠头。
“想想饲料厂的样子?人家可是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管理得多规范。”岳宁进一步提醒道。
穿过菜地,后方两排崭新的鹅舍映入眼帘,这是专门用于鹅育肥的场所。待鹅生长到特定阶段,便会被关进这里,进行每日填饲。目前,鹅舍仅启用了一间的一个角落,十几个笼子里关养着不同品种的鹅和鸭。
所谓的法国鹅肝,其实是中文译名,准确来说应是肥肝,鹅肝和鸭肝经育肥后均可使用,其中又以朗德鹅的鹅肝在市场上价格最高。这家养殖场自然引进了朗德鹅,但考虑到未来走平价路线的需求,不可能全部采用朗德鹅。为了试验不同品种的养殖效果,卢教授找来了多个品种的鹅和鸭。
岳宁仔细翻看墙上的养殖记录本,又认真查看鹅舍内的情况,只见记录详尽完整,鹅舍也打扫得干净整洁。
“卢老师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我一步都不敢马虎。”杨勇根说道,“至于那些腊肉,我确实没想到影响这么大。在咱们老家,虽说平日里难得吃上肉,但家家户户门口不都挂着几串蒜头、几串辣椒吗?”
岳宁笑了笑,说道:“您知道问题在哪儿就好。您现在可不是小杨沟的兽医兼屠夫杨勇根,也不是以前那个总被人喊‘傻根’的杨勇根了,您现在可是大富禽类养殖公司的杨总。”
“知道了。”杨勇根应道,“我中午杀了只鹅,咱去看看那鹅肝品质咋样?”
“鹅肝好不好,得尝过才知道。咱们先四处逛逛。”
从鹅舍出来,继续往前,一阵狗吠声传来。只见三只土狗正冲着岳宁大声吠叫,杨勇根赶忙出声制止。被主人一喊,三条狗立刻摇着尾巴跟了上来。前方是一片圈起来的宽阔水面,数十只鹅悠然地浮在水面上;岸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种植着苜蓿草,不少鹅在草地上悠闲踱步、觅食。
“整体都不错,就是……”岳宁话未说完。
“我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不仅要把养殖的实质工作做好,门面形象也得重视起来。我以后也不让春梅在办公楼门口带磊磊了。”杨勇根连忙说道。
岳宁笑着点点头:“走吧!去厨房看看。”
“前两天,厨房的阿英买了两条钳鱼回来,我们吃着都觉得味道特别好。今天我特意让她又买了两条,你厨艺好,做出来肯定更美味。”
岳宁笑道:“做饭去!”
厨房和食堂预留的空间充足,现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内部陈设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养殖场连同看门师傅在内,不过十来个人,平日里请看门老师傅的老伴来做午饭,到了晚上,等葛月芹和杨家兄妹下班回来,秀秀帮忙抱孩子,葛月芹和陆春梅一起下厨做饭。
搪瓷盆里放着两只已经宰杀好的鹅,杨勇根从冰箱里取出一个盆子,里面盛着两副肥大的鹅肝,看上去品质相当不错。另一边的大盆里养着两条钳鱼。这鱼在粤地称作钳鱼,在江浙一带叫鮰鱼,到了其他地方还有芝麻剑、江团等别称,肉质极为肥美鲜嫩。
岳宁伸手端起盛鱼的盆子,说道:“我去杀鱼。”
第292章 固始鹅块
岳宁在水槽边杀鱼,狸花猫闻着味道就来了,仰头喵喵叫。
岳宁拿了个盘子把鱼内脏全都扫进搪瓷盆里,放在厨房门口。
狸花猫冲过来拖了鱼肠就跑,在水泥地上拖出一道血迹。
陆春梅抱着磊磊过来,看见这个情形,她好笑地说:“宁宁,你还给它装个盆子,这就是脱裤子放屁了。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你端个饭碗,蹲在家门口,你自己一口,大黑一口。也没见你这么瞎讲究,怎么去了港城就这么矫情起来了?”
岳宁也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多此一举,她说:“行了,行了。给我拿块腊肉,拿只咸鸡过来。”
陆春梅把娃塞给杨勇根,转身出去拿了一块腊肉、一只咸鸡过来。
岳宁把鱼剁成块,从包里拿出一罐普宁豆酱——这是宝华楼自己酿造的豆酱,咸香中带着鲜甜,用来做钳鱼煲最合适了,她把鱼腌上了。
“鸡、鹅和腊肉一锅炖上?”
“一锅炖上。”岳宁说道。
他们西北的腊肉,用盐和香料腌制,不烟熏,真正晒足了日子的腊肉,肥肉晶莹剔透,瘦肉不柴,加上咸鸡、新鲜的鹅肉一起炖,一口汤别提多鲜香了。
陆春梅把鹅、鸡和腊肉一起下了锅,再生了火。
岳宁切菜。
“宁宁,你说阿彪找个本地姑娘好呢?还是说回去找个咱们同乡的姑娘?”陆春梅问岳宁。
“有人给阿彪介绍对象?”岳宁把笋片放进盆里。
阿彪比岳宁大一岁,乡下孩子小学读完,认识几个字就算是好的了。但是阿彪和秀秀都读了高中。
这也多亏了福根书记,福根书记回来之后,改变了上一任大队书记动不动就把岳志荣和莫维文拉出来,让群众骂他们打他们方式。他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给大家读报纸,跟大家解释,说主席不是反对劳动人民掌握知识,而是反对那些知识分子将知识占为己有,变成他们小团体的私有物。这么一说,就说到了莫维文,说到了延续七百多年的莫氏家族。
福根书记说现在上面也没有说要关掉大学,而是说让工农兵子弟上学,就是要打破这些知识分子家族知识传代,不让无产阶级读书识字的局面。
他说完之后,让莫维文上台做深刻检讨,检讨他们家是怎么样世世代代培养读书人的。莫维文上台检讨时,下面的人唠嗑的唠嗑,纳鞋底的纳鞋底。
福根书记任务完成,莫维文也交了报告,群众受到了“教育”。真听进去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跟岳家父女和莫维文关系很好的杨忠义夫妻,看到莫维文私下会教岳宁读书,多多少少认为福根书记说得有道理,也让俩孩子读书。
正是因为识字,阿彪从刚开始在车间做装配工人,到现在已经是电风扇装配车间的车间主任了。
果然陆春梅满脸笑意:“是啊!张婶跟我说她的侄女,就是隔壁村的,在村小学里教语文。”
“小姑娘怎么样?”岳宁看春梅婶的表情就知道,她肯定很满意,就是要跟她炫耀一番。
陆春梅往灶膛里塞了两根木柴,到岳宁身边,拿起岳宁已经削了皮的洋芋,开始擦起了洋芋。
岳宁一直给同学们做菜,还没请他们吃过自己在西北果腹的洋芋饼饼。
陆春梅贴着岳宁说:“脸圆圆的,一团和气,也读了高中,才能在村里教书。上头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老两口跟咱们一样,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
“明明你很满意,还拐着弯问我?心里笑开了花儿了吧?”岳宁横了她一眼,“跟我还绕弯子?”
陆春梅笑呵呵:“以前田枣花不是缠着你吗?我老是帮你,那时候有人就说我既然这么喜欢你,为什么不把你留下当儿媳妇?我心里清楚,咱们家阿彪可配不上你。咱们家那个条件,要找个媳妇儿可不容易。还有人跟我说,让秀秀跟人换亲。我哪儿舍得为了儿子坑了女儿。我给秀秀找的那家人,已经是咱们那儿四邻八乡条件顶好的了。像现在这个姑娘这样的条件,以前我做梦都不敢想。现在人家还觉得高攀咱们家呢!”
“现在阿彪哥找好了对象,您别急着催秀秀找对象,她过年才十八呢?”岳宁跟陆春梅说,“慢慢找,找合适的。”
“知道,知道。乔老板和几位老板,找了粤城大学,在咱们这里开了个培训班,送了几个人去学怎么跟外国人做生意。秀秀要读书呢!”陆春梅言语里难掩骄傲,这日子有盼头啊!
两人一边准备一边唠着家常,磊磊睡着了,杨勇根把婴儿车拉到了食堂里,跟陆春梅招呼了一声,让她看顾孩子。
岳宁等春梅婶擦好了洋芋泥,让她去照顾孩子,做大锅菜,自己一个人忙得过来。
岳宁把鹅肠切段、鹅胗切片,浸泡了几张豆皮。
白色的蒸汽带着鲜香之气冒了出来,岳宁揭开锅盖,刹那间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就连正在看孩子的陆春梅都说:“哎呦,可馋死我了。”
“还没到时候呢!”
她这声音一出,孩子传来哭声,陆春梅抱起磊磊:“哎呦,我家小花儿尿了,大娘给你去换尿布。”
春梅婶疼孩子,岳宁小时候就被她“宝儿、花儿、小猫、小狗”地叫。
春梅婶抱着孩子出门。岳宁尝了一口汤,味道够咸。
河南的固始鹅块,是顶顶适合冬天吃的一道菜。
这固始鹅块,普遍的做法是鹅不加盐白煮,再切块,用鹅油爆香葱姜辣椒后,再用煮鹅的鹅汤炖鹅肉。
上辈子有位豫菜大厨从南京盐水鸭上得到灵感,把鹅用盐和香料腌制一天一夜,小火慢炖后再切块。他不用鹅油,而是用鸡油和猪油各半,炒葱姜干辣椒,加鹅汤炖煮鹅肉。这样的做法,鹅肉经过腌制后,更加咸鲜。
岳宁回来之后,在做腌笃鲜的时候,突然想到,是不是也可以用腌货炖鲜鹅的方式做。
她用了徽州刀板香咸肉和风干鸡,咸肉和风干鸡的咸味经过炖煮后渗透进鲜鹅里,鹅肉不仅咸鲜,还带着腌腊制品特有的风味。
咕咚咕咚翻滚的汤,泛上来的是奶白色的汤,边上一圈漂浮着一层黄油,岳宁用勺子把油撇出来。这油是猪、鸡和鹅的混合油,放进冰箱冷藏后,油凝固就能去掉水分了。
岳宁盖上锅盖,去灶膛里看了一眼,添了一块硬柴,让它慢慢炖。
她又引了火,烧了另外一口锅,摊洋芋饼饼,把洋芋饼饼切成块,忙忙碌碌把料全部配好了。
此时,炖鹅的锅里香气愈发醇厚。岳宁再次揭开锅盖,用筷子戳了戳鹅肉,鹅肉已经差不多了,但腊肉和咸鸡因为晾晒干了,还有些硬,需要继续炖。她提了两只鹅出来放进搪瓷盆里,让它晾凉。
又从冰箱里拿出刚才撇出来的油,油已经凝结成了块,她把油放进锅里融化,加入香葱丝,小火慢慢熬,熬到葱叶成金黄色,下入泡过的秦椒段,炒到秦椒由鲜红色变成红褐色,她再次揭开炖着腊肉和咸鸡的锅,从里面舀出奶白色的汤,加入炒好的葱姜辣椒中。因着那炖鹅的汤太咸,她又添了一勺清水进去,小火慢慢炖,让辣椒的辣味熬煮出来。
岳宁正在斩鹅块,几条狗摇着尾巴进来,外头传来杨忠义的声音:“这味道老远我就闻到了,香死了。”
岳宁把鹅身上屁股、肚子边的零碎剁了下来,也不瞎讲究了,就像在西北一样,直接扔给几条狗。
几条狗冲过来抢着吃,杨忠义盯着案板上的鹅头问:“这鹅头熟了吧?”
岳宁把两个鹅头放进一个小碗里:“熟了,您去吃吧!”
杨忠义接过碗,嘿嘿一笑,放在桌上,又拿了一个碗,弯腰抱起一个酒坛子,倒了一碗米酒出来,乐乐呵呵地坐到食堂里,啃着鹅头咪一口小酒,吃下来的骨头,扔给几条狗吃。
岳宁切好鹅块,去把汤里的葱姜辣椒打掉。
她正打着料,听见嘈杂的脚步声,乔君贤带着大家一起进了食堂,这下可热闹了。
胖强第一个冲进厨房:“宁宁,我快饿死了。”
岳宁转头看了他一眼:“你肚子上的游泳圈,就像骆驼的驼峰,可以让你撑上一个月。”
胖强讪讪地笑了一声,岳宁说:“你还把自己当外人啊?拿碗出去,我要煎鹅肝了,你们先帮我试好鹅肝,咱们再吃晚饭。”
听见有鹅肝吃,他立马开心地叫起来:“吃鹅肝了,吃鹅肝了!”
杨忠义鹅头吃完了,说:“小伙子咋咋呼呼个啥呀!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上次他们让我吃,我差点吐了,那不是吃一口油吗?还不如吃块肉呢!”
“老师傅,您不懂。好的鹅肝,一块可以卖上千块呢!”周明轩说道。
岳宁在小灶台上架起铸铁锅,拧开煤气阀点火。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她从冰箱取出切好的鹅肝片,撒上盐,等铸铁锅烧热,将鹅肝放进锅里。
“滋啦——”声响中,鹅肝边缘迅速焦化,析出的油脂散发出带着奶香的气息。
鹅肝双面煎到焦脆,里面五成熟,她把鹅肝拿出来放在大盘里,用锅里剩下的油,加入意大利黑醋汁和特调的鸡汁调和成的酱汁。
她直接把酱汁倒在鹅肝上,说一声:“好了,你们可以去试味道了。”
赵佳颖过来看,一个大盘子里放着四块大块的鹅肝,上面随意地淋了酱汁。
这是让港城人趋之若鹜的明星大厨做出来的?她说:“宁宁,你这也太随便了吧?”
“难不成让你们试试味道我还要摆盘?”岳宁瞪了她一眼,“快去吃。”
岳宁叫了一声:“君贤,你跟我合吃一块?”
乔君贤走过来,岳宁切开鹅肝,递给他一双筷子,乔君贤接过,正要吃,就听见胖强的声音:“入口就化了!跟我在港城酒店吃的差不多!”
赵佳颖小口品尝着:“焦香的外皮裹着软嫩的内里,还有这个酱汁带点酸,很解腻。”
“是的,是的。真不敢想这是咱们这里本地产的鹅肝。”
他们都在夸赞,岳宁吃了一口鹅肝,抬头看着乔君贤问:“你怎么看?”
乔君贤放下筷子认真说道:“脂香很足,达到了中上水准。”他顿了顿,看向岳宁:“但跟朗德鹅肝比,细腻度还是差了点。骡鹅肝的纤维感更明显,回味里少了点坚果的香气。”
“对!骡鹅毕竟是杂交品种,脂肝转化率比朗德鹅低。”岳宁说。
杨勇根听岳宁这么说,忐忑地问:“这是不行吗?”
第293章 养殖场吃晚饭
“行,怎么不行?刚开始试验阶段能有这个效果,已经很好了。等以后你们有了经验慢慢改进就更好了。”岳宁跟他说。
杨勇根张大嘴巴笑,刚好葛月芹抱着磊磊和陆春梅牵着元宝一起进食堂,他高兴地迎了上去:“月芹,宁宁说这个鹅肝可以呢!”
“是吧!等下打个电话给卢老师,她肯定会高兴的。”
磊磊这会儿眼睛瞪得滚圆,乔君贤拍了拍手:“哥哥抱?”
小家伙张开了双臂,往乔君贤身上扑去。
岳宁看了一圈:“咦?秀秀和阿彪怎么还没回来?”
“我不让秀秀一个人走,让阿彪下班陪着她一起回来。现在外头不太平,小姑娘一个人走,要被人抢的。”陆春梅说道,“阿彪下班换衣服洗衣服,秀秀等他一起回。晚个一刻钟左右,也马上要来了。”
“那行,我炒菜了。他们回来正好可以吃。”
陆春梅和葛月芹一起进厨房,岳宁把鹅块、鹅肠、鹅胗和豆皮一起倒进锅里跟两人说:“月芹婶,帮我看着锅,鹅块熟的,煮沸就好,盛起来撒上青蒜。春梅婶把桌上的腊肉和咸鸡端出去。”
陆春梅应了一声,正要端菜,元宝跑了进来:“宁宁姐做了什么,怎么这么香?”
陆春梅抓了一块肉塞小儿子的嘴里,脚轻轻踢儿子,说:“出去,出去,吃饭了。”
元宝吃到了肉,跟在他妈身后走了出去。
燃气灶上,岳宁把两个砂锅烧上,在砂锅里放上油,砂锅底铺上蒜头、洋葱和姜块,再把腌制好的钳鱼块铺在葱姜上。最上面放上青红辣椒和葱段,盖上盖子,让它焗着。
她转身回去,葛月芹把最后一勺汤汁浇到鹅肉盆里,抓了一把青蒜段与红椒丝,放在顶端。
陆春梅快步走进来,分别端了一大盆鹅肉出去。
陆春梅马上回来,岳宁让陆春梅烧火,岳宁快速地炒了一盘冬笋炒腊肉,腊肉就是刚才炖的那块肉上切下来的边角料。
炒了冬笋,两个砂锅正在“啫啫”叫,岳宁把米酒淋在砂锅上,火冒了起来。
“宁宁,你怎么能这么糟蹋酒?这瓶酒我都不舍得喝。”杨忠义心疼地说。
岳宁手里是一瓶九江双蒸,本来就是她用来做啫啫煲的,岳宁笑:“下次给你买一箱过来。”
杨忠义摇头:“不用,不用,我就自己酿点米酒就好了。”
岳宁关火,听见外头一阵自行车声响,阿彪和秀秀兄妹俩进来。
“人齐了,等我把洋芋饼饼炒了,咱们开饭。”
岳宁炒了洋芋饼饼,摘下身上的围裙,和陆春梅一起端着洋芋饼饼走出去。
乔君贤帮岳宁拉开了凳子,岳宁把洋芋饼饼放在桌上,看向乔君贤:“他去西北找我的时候,吃的第一顿就是洋芋饼饼。”
“哇哦,好浪漫哦!乔二少跟宁宁第一次见面,就吃宁宁亲手做的饭吗?”赵佳颖说道。
乔君贤正在替岳宁打开可乐罐,被她提起吃洋芋饼饼,他立马把可乐罐递给她:“你自己打开。”
岳宁接过可乐罐自己打开,乔君贤说:“我第一顿,吃到的是一个大婶做的洋芋饼饼,那个洋芋饼饼,又干又咸,我们家不允许浪费粮食,桌上连口水都没有。我是硬把它吃下去的。”
“你没有硬着头皮吃下去,你吃得打嗝了,我给你倒的水。”岳宁帮他回忆。
隔壁桌的陆春梅听见了说:“不会啊?洋芋饼饼怎么会不好吃?”
岳宁转头跟陆春梅说:“如果是巧妹婶儿做的呢?”
“李巧妹那个女人会做饭吗?”陆春梅说道,“咱们大队里最有福气的就是李巧妹了,谁家都是女人做饭,就她家是她男人做饭。”
岳宁站起来,拿着可乐:“因为我的缘故,我西北小杨沟的乡亲和港城大学的同学能有缘坐在一起。为了这个缘分,我们干杯。”
岳宁和大家碰了杯,大家一起坐下吃饭。
胖强急不可耐地把筷子伸向鹅块,夹起一块带皮鹅肉,塞进嘴里。
岳宁说:“有点辣的。”
“还好,还好!不太辣,好香。”胖强嘴里吃着鹅肉含糊地说。
“是好吃。”赵佳颖说着好吃,但是吃下一块鹅肉后,素来不吃辣的她开始打嗝了。她连喝了两口水才缓过来。
岳宁用公筷给赵佳颖夹了一块钳鱼:“你还是吃鱼吧!”
“好。”赵佳颖夹开鱼肉,吃了一小口,她眼睛一亮,“好嫩的鱼肉。我以前都没吃过。”
“我们这里叫它钳鱼,其他地方叫鮰鱼,长江鮰鱼和刀鱼、河豚、长江鲥鱼并称四鲜,有‘西施乳’的美称。港城市面上不多见。”
岳宁想到上辈子后来钳鱼成了市场上物美价廉的一种鱼,那时候已经是李鬼代替了李逵,那是南美引进养殖的斑点叉尾鮰。
听岳宁这么说,大家把筷子伸向钳鱼煲,岳宁眼明手快,帮着正在吃鹅肉的乔君贤留了一块鱼。这人平时特别爱吃鱼,今天倒是专心致志吃鹅肉了。
因为外婆家是新加坡的,他自小就吃惯了酸辣口味,此刻反而觉得这微辣的固始鹅块恰到好处,腊味的咸香被辣椒激发出层次感,鹅肉纤维间的油脂在辣味中显得格外丰腴。他舀了勺奶白的汤,汤面上漂浮的黄油被辣椒染成橘红,喝下去暖意顺着食道蔓延到胃里,确实适合冬天吃。
他咽了下去,还埋怨岳宁:“这么好吃的鹅,怎么没见你做过?”
还没等岳宁回答,周明轩说:“乔二少,宁宁会那么多菜,她天天给你做,你也得很多年才能吃得过来吧?”
“乔二少,有个大厨女朋友会是什么感受?”
“会胖。”胖强说着还继续夹菜。
赵佳颖没好气地说:“那是你,人家乔二少为了让宁宁满意,办健身卡健身的好不好?”
往事被提及,乔君贤闷头吃鱼,不想多说。
“春梅啊!你这个鹅肉的做法,跟宁宁学会了吗?以后咱们养殖场,多的是这种鹅肉。”杨忠义跟自家老婆说,“你做的话,再多放点辣椒。”
“我不是李巧妹,会做菜,你也不能巴望我把菜做得跟宁宁一样吧?人家是祖传几代的手艺。”陆春梅没好气地说,“你喝了点猫尿,就异想天开了。”
岳宁转头跟他说:“忠义叔,等加工厂开了,这鹅是哪儿都不会浪费,以后鸭毛、鹅毛都要收起来,处理了做羽绒被、羽绒服。鹅肝卖大价钱,鹅腿、鹅翅都一块一块分区分了,提供给饭店和菜市场。”
“我说呢?这外国人也太浪费了些,这么大一只鹅,就吃个鹅肝。原来其他部位也吃的啊?”杨忠义说道。
“当然啦!这可是一门大生意。”岳宁笑看着陆春梅,“咱们做大生意的,可要注意形象,不能把腊肉挂在大门口。”
“知道了,知道了。”陆春梅把碗里的一块骨头扔在食堂的地面上,其他人也一样,把骨头扔地上。几条狗嘎吱嘎吱地咬着骨头。这食堂还是新的,地面都是水磨石的,这才多久,已经布满深深浅浅的油渍。
岳宁笑了笑,她知道个啥啊?
不过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改的,自己当初在西北不也入乡随俗吗?慢慢来吧!
乔君贤又舀了两勺汤,喝了一口,他问:“宁宁,你是不是可以出一个咸辣鹅汤面?我觉得这个汤做面条汤底很好。”
“是哦!我也觉得好味呢!”周明轩说道。
“要是宁小厨有,我会一直买。”
岳宁自己舀了一勺汤,喝了一口,汤鲜美、微辣,确实是特别容易爆的一款。本来鹅肝用鹅,鹅肝卖了就赚回来了,鹅肉分切之后销售,是额外的利润。如果慧仪姐姐能用这些鹅做方便面,成本低廉,口感也很好,是一门好生意。
“这个鹅汤要配我们西北的裤带面。”秀秀听见了,跟着说。
“是个好主意。”岳宁点头。
边吃边聊,岳宁看着胖强把最后一块洋芋饼饼蘸着鹅汤塞进嘴里,满足地打了个饱嗝。
见岳宁看他,胖强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说:“我回港城就去办健身卡。”
酒足饭饱,时间也不早了,他们要回鹏城宾馆。
秀秀陪着岳宁出食堂,岳宁看见阿彪,招手:“阿彪过来。”
她和阿彪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她是个外来户,还背着“狗崽子”的身份,阿彪没少护着她。
阿彪走过来问:“干嘛?”
“你可以啊!”岳宁笑着说。
阿彪有点糊涂,看着她:“咋啦?”
“找好对象了?”岳宁悄悄问他。
阿彪涨红了一张脸看着他妈:“妈……”
“我告诉宁宁,又没跟别人说。”陆春梅满脸无辜。
阿彪无奈:“还在处呢!”
“处什么处,明明那么喜欢人家了。”秀秀靠在岳宁身上,“你给我的雪花膏,都被他拿走了。”
“下次我再给你买。”岳宁跟秀秀说。
阿彪听见了立刻说:“给我也买一份。”
岳宁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第294章 到上海
岳宁坐在沙发上,头靠在大堂嫂肩上。大堂嫂微胖,身上软软的,靠她身上很舒服。
大堂嫂认真听着两位弟妹将如何管人。
“哎呦,我这辈子也就会管着你们哥和军军,其他人我可怎么管哦!”张秋芬满脸愁容,只觉一个头两个大。
起初,她不过是想开一家面馆找点事做,可现在,宁宁和慧仪竟都想让她掌管宁小厨在上海的生意。
她在港城的宁小厨学习了整整一个月,将基本情况全都摸得清清楚楚,正打算回上海筹备开店。
她原本计划拆掉乔家花园前面围墙的一段,改建成店面。然而,宁宁派来的人实地考察后表示,乔家花园南围墙虽临街,但所处片区闹中取静,并不适合经营周转率快的餐饮,更适宜打造高端餐饮场所。
既然宁宁说不行,那必然是不行的,毕竟千做万做,亏本的买卖绝不能做。她甚至都打算放弃这个生意了。
没想到,宁宁又打来电话,告知会派人陪她前往锦华饭店,一同商谈宁小厨品牌入驻上海的相关事宜。
考虑到大堂嫂要开店,岳宁特意让杨志杰跑了一趟。毕竟店面选址至关重要,哪怕是同一条街区,左右两边的客流量都可能相差一倍有余。乔家花园作为住宅区,位置虽绝佳,但要开快餐店,这点客流量根本无法支撑起店铺运营。
杨志杰在入住锦华饭店期间,看中了饭店侧面的一排店铺。而且,他还从住店客人的抱怨中了解到,上海缺少那种既干净又简单的平价饭店。那些国营小吃店,虽说面条馄饨口味尚可,但环境和服务却不尽如人意。加之出差的客人大多不愿像无头苍蝇般四处寻找饭馆。
锦华饭店地处繁华街区,侧门正对着一条商业街。经打听,杨志杰得知侧门的那排店铺属于锦华饭店的产业,目前由其上级部门安排给市食品二厂作为店面使用。而这个铺面距离乔家花园,步行也不过十几分钟。
锦华饭店的产业,上级部门不就是上海二商局吗?想到这儿,岳宁连忙给上海二商局的李局长打电话,希望能租下一个铺面开粉面馆。
李局长一听她有意来上海开宁小厨,顿时兴奋不已。
李局长提到,自己去日本考察时发现,东京新宿的宁小厨门前常常排起长队,客流量远远超过了那些洋快餐。而且宁小厨在港城和日本都十分受欢迎,他原本就计划找岳宁洽谈引入宁小厨品牌的事宜,如今岳宁主动找上门来,实在是求之不得。
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预期,最开始不过是想帮大堂嫂开个粉面馆,如今却变成要成立合资公司。这情形,就如同原本只想买辆自行车,最后却入手了一辆宝马,实在令人始料未及。
可当下,宁小厨品牌发展很快,岳宁面临着人员调配不足的难题。况且,之前已经答应帮大堂嫂开店,如今却变成宁小厨提前入驻上海,这让她觉得有些对不住大堂嫂。
她思来想去,大堂嫂在港城学习期间,岳宁跟她深入相处,她人品可靠,不仅学习速度快,情商也高。于是,岳宁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让大堂嫂担任宁小厨上海的港方代表。
大堂嫂听闻这个消息,吓得不轻。她起初不过是因为在家无聊,想找点事做,又不想给已积压众多返沪人员的街道增添麻烦,才想着开个小店,从未想过要担任什么宁小厨港方代表,这突如其来的安排,着实把她吓坏了!
崔慧仪经常往返于港城和上海之间,且立德是宁小厨的第二大股东,岳宁请她帮忙劝说大堂嫂。
大堂嫂对此事连连摇头,可偏偏乔谨行在一旁劝说,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既然两位弟妹作为港城知名的大老板都认可她的能力,那她肯定能胜任。
就这样,大堂嫂被“赶鸭子上架”。尽管岳宁派了港城宁小厨的首位店长,如今的宁小厨品牌店铺运营总监来指导大堂嫂,但她依旧忧心忡忡,据说因为吃不下饭,还瘦了两斤。
这次岳宁和崔慧仪再次来跟大堂嫂聊聊,解决她的顾虑。
正事说完,听见大堂嫂说这个,崔慧仪突然坐直身子,好奇地问道:“大嫂嫂,快传授传授经验,你是怎么把大哥哥管得服服帖帖的?”
大堂嫂略显扭捏地回答:“挑他爱听的说呗。”
崔慧仪一听,顿时泄了气。这招宁宁早就教过她,可用到乔君慎那个家伙身上,却毫无效果,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君慎那家伙,根本不要脸。”崔慧仪气鼓鼓地抱怨道。
“那你要脸干嘛?”大堂嫂看向她,接着说,“男人女人之间,关起门来,就看谁更没脸没皮。别看你们大哥平时一副老实本分的样子,他就吃我那一套,最爱听我说些荤话,越荤他越喜欢。”
岳宁一听,立马来了兴致,兴奋地追问:“嫂嫂,都说些什么荤话呀?”
“你从西北回来的,你们大队里开大会的时候,男男女女不说荤段子?”大堂嫂瞥了她一眼问道。
“说啊,就跟讲笑话似的。可我就是想不明白,大哥哥这么斯文的人,会爱听那些下作话?”岳宁疑惑地问道。
大堂嫂一脸得意地说:“我跟你们说啊……”
说着说着,大堂嫂兴致愈发高涨,开始分享自己的御夫之道。岳宁听得入神,半张着嘴巴,脑海中不禁想象着平日里斯文的大堂哥,听着大堂嫂满嘴荤话时的模样。
“对吧!夫妻之间,没有什么事儿是在床上躺一躺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次不行,那就躺两次。反正累坏的是他,又不是咱们。咱们庄稼人,身体壮实着呢……”
大堂嫂还说,大堂哥听她讲这些的时候,表面上没什么反应,但耳朵尖却红透了。要是她突然不说了,大堂哥还会旁敲侧边地引她说。
岳宁忍不住将乔君贤代入其中,越想越觉得有趣。
崔慧仪看着满眼兴奋的岳宁,岳宁和大堂嫂性格倒是相似,大堂哥和乔君贤也有几分相像,可乔君慎却截然不同,脸皮厚得很。自己怎么就偏偏找了乔家脸皮最厚的那一个呢?
大堂嫂眉飞色舞,突然传来一声:“张秋芬,你在跟妹妹们说什么?”
只见穿着围裙的乔谨行冷着脸出现在门口。张秋芬赶忙站起身,迎上去说道:“我们女人说些体己话,你瞎凑什么热闹?”
“还以为你在认真听妹妹们教你本事,没想到……”乔谨行边说边拉着她往外走,压低声音说道。
张秋芬凑近他耳边,不知说了句什么,乔谨行瞬间涨红了脸,随后又恢复严肃的神情,说道:“在弟妹们面前,注意点长嫂的形象。”
“知道啦,这些话只说给你听。”张秋芬翻了个白眼说道。
这句话她没控制声音,岳宁和崔慧仪都听得清清楚楚,两人笑呵呵地跟了出来,齐声喊道:“大哥。”
“饭做好了,下楼吃饭吧。”乔谨行略带尴尬地应了声。
众人一同下楼,只见客厅里大老太太正陪着军军玩耍。
见他们下来,大老太太轻轻拍了下军军的脑袋,说道:“军军,该吃饭啦。”
岳宁看到乔家大伯,便问道:“大伯母呢?”
“她今天有台复杂的手术,肯定回不来了。”乔家大伯回答道。
老太太招呼大家到餐厅就座,说道:“快吃饭,都是地道的上海小菜。宁宁、慧仪,别客气啊!”
岳宁一眼就瞧见了桌上的黄酱,那是她上辈子在上海读书时常吃的菜。
“姐姐,这个黄酱特别好吃。你应该没吃过吧?快尝尝。”
“是啊!这黄酱可是他们父子俩的拿手好菜。”老太太笑着说道。
崔慧仪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外层柔韧的油豆皮吸饱了咸甜交织的酱汁,包裹其中的肉糜混合着脆嫩的笋丁,每一口咀嚼都伴随着“咯吱”的清脆声响。
“我有个疑问,这明明是油豆皮包肉,为什么要叫黄酱呢?”崔慧仪疑惑地问岳宁。
岳宁愣住了,仔细想来,似乎大家一直都这么叫,也没人深究过缘由。这道菜用豆腐皮包住肉末,根据季节不同,在肉末里加入笋丁或者荸荠碎,再加入冰糖和酱油烹煮,待酱油与冰糖的味道完全渗透进豆腐皮中,便成就了上海菜特有的浓油赤酱风味。
“我也不清楚。”就连不少上海本地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不过味道确实不错。”
岳宁接着向崔慧仪推荐:“再尝尝这个烂糊肉丝。”
“这不就是大白菜肉丝嘛!我们上海工厂食堂的阿姨最爱做这个了。”崔慧仪说道,“一周里差不多要做个四五次。”
“物资紧缺的时候,大白菜容易买到,加上一点点肉丝,大家就觉得很满足了。”乔家大老太太解释道,“要是直接叫大白菜肉丝,听着没什么食欲,叫‘烂糊肉丝’,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吃肉的幸福感。”
“这条鳜鱼很新鲜,宁宁、慧仪,多吃点。”乔家大伯热情地招呼她们吃鱼。
“大伯,您也别客气,快尝尝。”岳宁回应道。
吃饭的过程中,岳宁还抽空和大堂哥讨论起公司即将进口的设备相关事宜。
此前,岳宁在粤城待了四五天,之后便动身前往上海。岳宁一直将自己视作粤城的孩子,粤城的领导们也没把她当外人。
这次上海之行,他们一行人被政府部门当作港商,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
岳宁甚至还有幸与分管工业的副市长见了面,她当场保证,一定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搭建好外商与内地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全力服务好内地企业。
而他们未来的重要客户,就是电气总公司,未来电气总公司计划进口一系列先进设备。
乔谨行能够被提拔到电气总公司,负责设备引进工作,一方面得益于他自身出众的能力,另一方面或许也与他背后港城乔家。港城作为这些设备的进口转运地,此次岳宁前来,正是为了与他们对接。
聊过工作,吃过饭,岳宁搭乘崔慧仪的车前往J大拜访朱教授。
朱教授得知岳宁要带着那些帮忙翻译资料的港城学生一同前来,坚持要请大家吃饭。
饭桌上,胖强等人提起岳宁曾因帮内地翻译资料而两次被学校约谈,朱教授心中满是愧疚。
岳宁见状,立马显摆起自己顺着杆子往上爬的本事,讲述自己如何借此机会提醒校董们,港城大学应多招收内地学生,并加大对内地学生的资助力度。
说着说着,岳宁突然意识到,公司目前正缺少兼具机械专业背景和内地背景的人才。如果J大的学生前往港城求学,日后到公司工作,不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了吗?
她提出希望能在学校举办一场宣讲会,向学生们介绍前往港城读书的诸多优势。在朱教授的帮助下,宣讲会最终定在了今天下午举行。
第295章 介绍学校
岳宁从崔慧仪的车上下来,一阵寒风吹过,她连忙拉上羽绒服拉链。
穿着灰色毛呢中山装的朱教授已经站在雕梁画栋的校门前,岳宁快步走了过去,问:"明轩还没到吗?"
"时间还没到呢!小周从杨树浦过来,路远不好走。"朱老师说。
今天岳宁去乔家吃饭,周明轩和赵佳颖分别带队去两家工厂考察,周明轩负责市毛纺三厂的情况。
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是世界著名的纺织品生产基地,解放后这些工厂收归国有,至今仍占据国家工业的重要份额。
除了农产品和传统的丝绸工艺品等货品,纺织品是这个年代中国出口的主力商品。
一辆老旧的面包车缓缓驶来,车门被拉开,周明轩从车上下来,一下车他就打了个寒颤,赶紧裹紧棉服。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周明轩说。
岳宁笑道:"那不是还有十来分钟吗?"
三人一起往校园里走。几个学生骑着二八杠自行车飞驰而过。
"明轩,今天考察情况怎么样?"岳宁问他。
周明轩摇头:"不太乐观。不过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毕竟之前在粤城考察的几家工厂情况也不理想。"
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现在能接到的外贸订单也不过是些低端纺织品。这些产品价格低廉,生产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二三十年,管理水平更是相去甚远。
岳宁暗自叹息,要乐观才怪。这些企业在九十年代必将面临大规模改制,许多工厂会倒闭,引发下岗潮。想到这里,她只能安慰自己:我们尽力而为就好。看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它们都是世界贸易重新分工的受益者。在西方世界封锁时期,中国很难发展起来。现在开放了,只要抓住这个机遇,经济总会好起来的。
几个女生抱着课本结伴而行,频频朝岳宁和周明轩这边张望。岳宁主动挥手打招呼:"你们好。"
"你好。"
看着岳宁走远,女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这是谁啊?这么漂亮,这么时髦,不像是我们学校的吧?"
"我记得今天广播通知,下午两点在三号楼有个宣讲会,说是港城大学经济系的学生来交流。"
"学生来交流?交流什么内容?"
"什么是宣讲会啊?"
"要不去看看?长长见识?"
"好啊!"
岳宁跟着朱老师走进教学楼,来到阶梯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这几届的大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有人已经三十多岁,有人则长着一张青春稚嫩的脸。不过,作为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女生头上戴着花布头箍,扎着绸带蝴蝶结,男生也不全是清一色的蓝色工装,穿着各有特色。
岳宁转头看见黑板上写着"欢迎港城大学岳宁同学、周明轩同学前来交流"。
朱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请安静,岳宁同学是港城大学的学生,也是著名经济学家万博达教授的弟子。她不仅是港城和日本火爆的面馆宁小厨的老板,还经营着港城最豪华的酒楼宁宴,同时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
"她才二十岁左右吧?就开酒楼?"
"还是最豪华的那种。比接待外宾的饭店还豪华吗?"
"火爆日本?"
/:.
""
同学们的议论声几次打断了朱老师的介绍。岳宁笑着说:"朱老师,这些介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那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岳宁同学。"朱老师带头鼓掌。
在热烈的掌声中,岳宁走上讲台:"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叫岳宁,从港城来。"
"首先回答大家刚才关心的问题。我今年二十岁。确实开了餐饮企业,准确地说是一家餐饮管理公司,旗下有三条业务线:宁小厨面馆,类似于我们这里的为民点心店,主要供应特色小吃。比如你们熟悉的圆仔方便面,雪菜肉丝口味就是我针对江浙沪顾客特别设计的调味配方。"
"我喜欢老北京炸酱面,里面真的有酱料包。味道很好!就是价格有点贵。"另一位同学说。
"那个也是我研发的调味配方。"岳宁解释道,"第三条业务线就是朱老师提到的宁宴酒楼。目前在港城有两家分店,澳门的分店也即将开业。宁宴最贵的一桌十人套餐消费五万多港币。我们统计去年的人均消费是七百九十二元港币,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多元。"
台下响起一片惊叹声。这些大学生毕业后月薪也就一百多元,这相当于他们两个月的工资。
"什么人能吃得起这么贵的饭?"有人好奇地问。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既有三块五一碗的猪脚粉,也有三百多元一份的炒饭。"岳宁感慨道,"这正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她看向台下一个女生,"同学,你知道我的酒楼为什么能卖这么贵,还这么受欢迎吗?"
女生仰头回答:"因为很好吃吗?"
"好吃是基本要求。但能卖这么高的价格,环境和服务同样重要。"岳宁环视大家,"我们先不讨论其他因素,你们觉得我是怎么找到那些愿意花三百元吃一碗面的厨师的?"
"高薪聘请?"
"港城地方小,我不可能把顶尖厨师都挖来。况且我接手宝华楼时,它正面临经营危机,就算有钱,人家也不一定愿意来。"岳宁卖了个关子。
大家期待地看着她。岳宁说:"答案是内地。内地有大量优秀人才。"
岳宁详细介绍了她如何通过进修合作的方式,从粤城引进经验丰富的厨师,不仅挽救了宝华楼,还成功开设了宁宴酒楼。
"锦华饭店、西郊迎宾馆,特别是国宾馆的国厨都曾到我的酒楼进修。难怪能开最高端的酒楼。"岳宁补充道。
"哦!我明白了,你就是用内地的工资水平吸引这些厨师为你工作?这不就是剥削劳动人民吗?"
周明轩反驳道:"你懂什么?这些厨师在港城的工资很高,听说宁宴的顶级大厨月薪过万,普通交流厨师也能拿到五六千。宝华楼的工资在港城是出了名的高。"
"月薪过万?"同学们惊叹不已。
按汇率计算,人家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自己在这里工作三年。
"给这么多钱,他们进修期满后不肯回来怎么办?这不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吗?"
岳宁笑道:"我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怎么可能挖墙脚?"
她解释说这些厨师两年合同期满后会返回原单位。
还是刚才那位同学追问:"他们都赚到高工资了,还会愿意回去吗?"
他似乎有意与岳宁辩论。岳宁微笑着回答:"确实有人选择不回来。但实际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第一批厨师明年年中培训结束,他们都会返回内地,但岗位都会有调整"
岳宁介绍了三位厨师的职业发展:"两年时间,他们赚到了别人三十年才能积累的收入。回到内地后,每个人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你们说,他们回来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愿意回来,但我会尽力让最优秀的厨师留在内地发展。"
"你说这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因为你们都是优秀人才,我希望未来能和大家成为同学。"岳宁真诚地说,"港城大学已经和J大达成合作,将招收J大的学生。现在请我的同学周明轩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项目,以及它与在座各位的关系。"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周明轩。"周明轩站起身,"现在由我来介绍港城大学的情况。"他环视教室,"港城大学今年将迎来建校七十周年庆典。作为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我校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教师队伍中不乏欧美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这个年代的港城大学虽然实力不俗,但与欧美名校相比还有差距,而且目前欧美国家与中国正处于友好交往时期,很多学生更倾向于等待机会去欧美或日本留学。
港城大学积极推动这个交流项目,但进展并不顺利。岳宁原以为是内地审批效率问题,与朱教授交流后才知道,原来是很多学生都把港大当成备胎。
介绍完学校情况,周明轩又详细说明了交流项目的具体内容:"这个项目的缘起,还要从岳宁同学招聘翻译人员说起"
"原来如此!"之前一直质疑的男生突然站起来,向岳宁鞠躬,"岳同学,我为刚才提出的诸多问题表示歉意。"
"没关系,你继续听周同学介绍。"
"岳宁同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港城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窗口,我们成立了一家服务公司,为内地企业提供翻译、法律、进出口等服务。如果大家选择去港城学习,我们将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在学习期间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将帮助你们未来与内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就像宝华楼的厨师们,在进修期间就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我们现在正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周明轩列举了一长串合作企业名单。
"等你们完成港城的学习回内地后,就能进入这些企业,成为连接内地与港城的专业人才。"
周明轩感慨道:"人离乡贱。我当年也曾申请英国的大学,但家境贫寒,出国读书必须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餐馆洗盘子、拖地是我们这类学生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最终我选择留在港城,没想到遇到了宁宁。读书固然重要,但能边学习边积累实用经验,还能拥有光明的前途,实在是我的幸运。"
"那去了港城,能留下来工作吗?"一位女生小心翼翼地问。
岳宁解释道:"这个项目属于公派交流,原则上不支持留学生留下工作。但我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如果在业余时间参与我们公司的实习,毕业后很可能进入周明轩提到的那些企业,有很大机会被派驻港城工作。"
"留港工作?那收入岂不是比内地高很多?"
"可是资本主义社会,会不会很乱?"
"具体该怎么申请?"
"现在还能报名吗?"
"港城大学对英语水平要求高吗?我英语不太好"
岳宁和周明轩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