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城弓着腰,皮鞋在青石板路上蹭出细碎声响,将杨峰引至别院门前。朱漆大门缓缓推开,二层小洋楼的雕花铁艺栏杆与日式木楼的飞檐斗拱相映成趣,青石回廊蜿蜒穿过竹林,直通雕梁画栋的正厅。
“司令请看,这主楼是西洋式,偏院保留了日式茶室,厨房还添置了洋灶。”赵金城擦着额角的汗,“粮食存了三仓,地窖里冰着鲜肉,后院菜畦每日现摘......”杨峰抚过客厅里鎏金雕花的欧式沙发,又瞥见博古架上的宋瓷瓶,颔首笑道:“赵县长费心了。”
“应该的!应该的!”赵金城搓着手,“这宅子宽敞,等夫人来了,东跨院还能布置绣房。今晚特设接风宴,还望司令赏光。”待他告辞离去,涂红霞猛地扯开军衣领口,大手一挥:“全体警戒!彻查每个角落!”
二十余名卫兵如猎豹般散开,枪托敲击地板,连榻榻米下都探了个遍。确认无异后,杨勇开始分配宿卫。三十名精锐守在别院,其余人登车前往保安团营地。望着卡车扬尘远去,杨峰摩挲着书房里的酸枝木书桌,突然皱起眉头——从进城到安置,本该列队迎接的保安团竟无一人露面,连团长的拜帖都没见到。
主卧里,水晶吊灯与和式纸灯交相辉映,波斯地毯上摆着雕花铜床。杨峰推开落地窗,晚风裹着珠江的潮气扑面而来,他望着庭院里持枪巡逻的卫兵,指尖无意识叩击着窗台。
暮色给保安团驻地的青砖围墙镀上一层暗金,杨勇推开车门,皮鞋刚踩上碎石路,就被眼前景象惊得一怔——潘粤明身着笔挺军装立在营门前,肩章上的中校军衔与自己的同色,身旁潘凤的少校领章在夕阳下泛着微光。
"潘粤明?!"杨勇脱口而出,目光死死盯着对方胸前的姓名牌,"你怎么会在这儿?"
潘粤明咧嘴大笑,张开双臂迎上来:"老杨!看到我惊着了吧?"他重重拍了拍杨勇肩膀,"自打听说旅长要调广东,我就找老上司磨破了嘴皮子!当年粤军的老长官刚掌了实权,我一求他,二话不说就把我安到这儿当团长了!"
杨勇仍一脸难以置信:"你小子......什么时候调回来的?也不提前通个信!"他转头看向潘凤,后者笑着敬礼:"杨中校莫怪,潘团座也是临时接到调令,这两天正忙着整肃营务。"
"本来想给你们个惊喜!"潘粤明挠挠头,语气带着歉意,"结果听说你们在武汉耽搁了......"他话音渐低,神色凝重,"去看老兄弟们了?"
杨勇喉头一紧,默默点头。潘粤明伸手揽住他肩膀,声音发闷:"该去的......当年要不是他们,我这条命早交代在战场上了。"两人对视一眼,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并肩作战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不说这些了!"潘粤明突然振作精神,"营房都收拾好了,就等兄弟们入住!走,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单间,保证比你在老部队住得舒坦!"
潘凤左右警惕地扫视一圈,压低声音问:“金泰勇和铁柱咋没来?”杨勇解开领口风纪扣,没好气地说:“司令留他们守别院了。本来还为保安团没派人迎接生闷气,以为碰上了不懂规矩的主儿。”
潘粤明闻言急忙解释,浓眉拧成疙瘩:“那些乡绅在县城门口闹哄哄的,我看着心烦就没露面。明天我一定登门负荆请罪!”说着他一拍大腿,露出狡黠的笑:“正巧弄了坛好酒,咱哥几个喝一盅!”
不一会儿,潘凤端来几盘卤肉和炒青菜,瓷碗里斟满琥珀色的米酒。三人围坐在木桌前,门外传来杨小虎和警卫们的谈笑声。杨勇夹起块肉,笑问潘凤:“真没想到你也来了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