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农民务工(2 / 2)

但是这个词在古代是指迫从事劳动、负重苦干的农民,带有一点歧视意味,所以并不被农村人所接受。

于是后来就逐渐改为了“农民工”,或者直接简称为民工。

随着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所需劳动力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这时就开始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他们少部分能成为正式工,大部分以临时工的身份,从事体力劳动。

尽管工作与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但他们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推动了全国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

苏渺灵光一闪,问道:“正哥,工人们在工地是不是不包餐?”

“这个要看包工头的,工地不是固定的,要是大的工地还好,要是小的项目十天半个月搞完了就转地方。

在工地是按出工天数算工资的,如果自己去找活会浪费中间的时间。

所以很多人能进建工就进,进不了就选择跟着一个包工头干。

有的包工头会安排人炒菜煮饭,但是吃得很一般,大家都要时不时自己补贴打牙祭。

有的就直接不管这个,得自己去解决,一些在老家有一大家子要养的,天天吃馒头咸菜,也是常见。

有些年轻点的,没有成家,花钱就大方点,平时吃小摊,隔几天再下个馆子。”

方正耐心地解释着,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苏渺上一世就看到有些人在自家炒大锅菜,专门做了盒饭来工地售卖的,虽说现在早了好几年,但是这个模式应该还是适用的。

于是,她问道:“你说我们家的套餐盒饭适不适合到工地卖?如果再配上个例汤呢?”

“合适啊!太合适了!我到饭馆工作之后就觉得,咱们店的这个套餐特别适合工人。

荤素搭配好了,一人一份,不用等餐,还是用一次性的餐盒,吃完就扔干手净脚。

如果配上汤那当然是更好了,不管是什么汤,即使是只放一点油一点盐,也好过自己烧开水喝嘛!

嘿嘿,不过我才来几天,所以不敢跟你和你爸说,就怕万一不成……”

方正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的正哥,以后有什么想法,尽管和我们说,我们特别愿意听大家的建议。

能不能做能不能成,我们会自己再研究考虑,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总比单独一两个人强。”

方正对自己能为店里提供点子而开心,说道: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拉些盒饭来工地?直接装好了拉过来,又能增加店里的销量,又不占店里的座位。”

“嗯嗯,我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是得看看工人们的接受程度。

刚才在等你的时候我卖出了一盒卤味,如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