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戏台谶——梨园班主的连环套(2 / 2)

周娘子领回儿子时,裴三郎正在教小伶人走圆场:“《梦粱录》说‘杂剧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把戏唱明白才是正经。”秋风掠过卸妆的戏台,脂粉盒里爬出只蜈蚣,金班主当年说的“戏魂”,原是这些毒虫在作祟。

戏散灯未灭

腊月封箱夜,裴三郎独坐空台。怀中酒葫芦将尽时,忽听台下传来沙哑戏腔:“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提灯照去,竟是金班主披着褪色戏袍,指间珍珠早化作灰。

更声惊破残梦,裴三郎蘸酒在台柱上写《庄子》残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野猫窜过,碰翻的铜锣滚到台边,惊起梁上燕巢——雏燕啁啾声里,倒比从前的贵妃醉更真切几分。

生存法则隐于锣鼓:

1. 返璞归真——裴三郎正戏理,破二十四幕迷障

2. 化繁为简——圆场步归本源,弃七星八卦虚名

3. 器具验伪——皂角洗墨痕,拆穿吃人契约

4. 借古讽今——以《都城纪胜》破《梨园秘典》,以正史压野狐禅

——化《闲情偶寄》“戏文太繁,反失其本”为醒木,藏《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于燕语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