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在堂中踱来踱去,心神不宁。
他可是内阁第一个宣布的反叛之人。
内阁既然敢宣布,自然是有把握讨伐南阳。
第一期《汉报》上,可是清清楚楚刊登了护民军的煌煌战绩。
自己当前在南阳募兵才刚刚开始,老兵加上新兵,才五万人的样子,让他如何面对强悍异常的护民军?
很快,袁遗、孙坚,包括手下大将纪灵、桥蕤,文臣李丰等人,再入了议事堂。
反复商议后,决定南阳还是要守上一守。
至少也得等到把南阳粮草搜刮殆尽,把南阳百姓全部迁往江夏后,大军再过襄随谷地,坚守襄随谷地的要隘随县。
说白了,就是坚守一段时间,并利用这段时间,把南阳掏空。
然后只要守住随县,江夏便已无忧。
等袁术在江夏站稳脚之后,便可以考虑西渡汉水取南郡了。
得到南郡这一重要粮食产地,再有袁氏一族迁徙江夏,袁术才有资本与护民军斗上一斗。
在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便是粮草和人口。
袁术要掠走南阳的全部粮草和全部人口,并快马传信汝南袁氏,让他们迁徙时,亦要尽可能带上汝南的百姓。
于是,大将纪灵主动请缨,亲率三万兵马,去坚守由豫州入南阳的必经之路:鲁阳。
纪灵本是青州人。
可他少小便到了汝南,然后投入袁氏,逐步成为袁氏的家将,而且一直追随袁术,陪着袁术为非作歹。
袁术讨讨董卓时,便从族中把他召来。
而袁术手下另一大将桥蕤,本就是南阳人,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