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您能满意是最好。”
有的人真够厚颜无耻,她是不该在郡守府随意动人家的东西,但萧应问更是不请自来,两人半斤八两,他倒有脸子用这半讽半笑的调子揶揄她。
李辞盈验过了镇纸,忐忑也暂且搁下。想来此时裴听寒并未和佟季青扯上什么纠葛,否则他怎会这样安心离开瓜州。
裴听寒从来磊落,她不信萧应问能在这照夜阁里挖出什么不利于他的秘辛来,至于这册卷轴,大概也是廨所中一桩无人理会的陈年冤案,裴听寒不忍有人蒙冤含恨,惯是爱钻研这些,她从不放在心上。
奈何仍有事儿要拜托萧应问帮忙,她当即侧头回了个轻柔的笑,顺便也将那暗格往里头推,一面问道,“萧郎君不是在瓜州办差么,怎得这时候到咱们肃州城来了?”
萧应问正为暗格中这册红线卷轴而来,又岂会让她如愿关上它?他顺势握住她的肩越过去,另一手则探进屉体攥住了卷侧麻线,只待一挑,轻易能将东西稳稳拿回来。
靠得近了,视线便不自觉落在女郎灵动的眉眼间,或是在外头呆得太久,李三娘的鼻尖、眼尾冻得透红。煌煌灯焰下,如玉冰肌上布着一点绯,她垂眉抿出个怯雨羞风的轻笑,瞧着多少惹人怜惜。
他不是为美所惑的人,况且李三娘向来狡诈多思,笑得这样娇媚,心中指不定有着些坏主意。
萧应问镇了镇心神,松了手不动声色后撤半步,好整以暇将卷册展开来瞧,一面挑眉问她,“怎么,是裴郡守想打听某的行踪?”
李辞盈既决心要与萧应问心平气和地相处,可不愿让一点微末小事再挑拨了裴、李两家之矛盾。她摆手道了声“怎会”,又似怕别人听着,磨磨蹭蹭靠近半步,低声问道,“这么些天过去,您那边可有庄冲的消息了?”
萧应问显是个一心二用的好手,埋头于卷宗案件一目十行,歪损一张嘴也没闲着,“某只答应留他性命,可没允诺要将进程也一一禀告给您。”
好一个“您”,李辞盈可不认为他俩个的交情能到了开亲切玩笑的地步。转念想想,也是,飞翎卫持密令办事,对官家也不必事事详禀,这般傲慢之下,更是不屑他人过问的。
可李辞盈不肯罢休,又追问一句,“您不说,是不是为着根本找不着人家?”
萧应问“哈”了声,“激将法对某没用。”
李辞盈不信,“咱们倾尽三州之协力,竟对区区沙盗也束手无策,那么大魏西防之羸弱无从想象啊。”她一顿,又问,“可是都护府管辖不力的缘故?也是了,楚州牧监守自盗,不仅联矿场贪墨,且还是祆教教徒,对了——”神神叨叨地一拍手,转向萧应问,“您说,那日砂海祆教魂火祭一事,他是否知情?”
这些话也挂在嘴上说,真不怕别人听了去要杀她灭口,萧应问被她碎碎念念扰了思绪,连看了册中三行字,却什么也没进到脑子中去。
他凉凉看李辞盈一眼,随后一手盖在人家脸上,“闭嘴。”
萧世子的手掌这样宽大,李辞盈眼前霎时一黑,退后一步躲开他,两眼晃晃,却是瞧着了那人臂上绑着的一对联珠小团花玄革臂鞲。
这下霎时脑子也空了,李辞盈连着眨了好几下眼睛,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她托戚柯送去瓜州的东西,怎会出现在萧应问身上……
而萧应问呢,今日得了消息便匆匆赶来郡守府,没找着空隙更衣,更未曾料到会立即遇着了李三娘。
若他晓得她在这儿,或许不会戴上这对臂鞲。
微风自未关拢的窗牖不绝如缕透进屋子,虚空中暗暗涌动的迷思好似倏然被什么东西搅乱了,愈演愈烈地占据、扩张,誓要此刻冲破两人之间的那层薄如蝉翼的屏障。
不可以吗?萧应问头一回有了想不明白的事儿,是她送他臂鞲,他也就戴上了,究竟有什么不可以的?
何至于要这样盯着他?
萧应问清咳两声,问道,“看什么?”
李辞盈思忖着,或许是戚柯传话时出了什么差错,让萧世子误以为这对臂鞲是她织来送他的——其实她为庄冲织这玩意儿的时候有想过再另外绣一条丝帕赠予萧应问以表感谢。
可时间紧迫,她手艺又欠佳,三则,思及萧应问那日连裴听寒的帕子都瞧不上的事儿。
绣了只怕也是白费功夫,于是作罢了。
她不下他的面子,从善如流捂嘴轻笑,恭维道,“没什么,只觉着这对臂鞲针脚赶得粗糙,实在是衬不起您身上这件袍子。”
萧应问恢复身份,自然不会再用之前那些平民布衣,此时他身上著着件玄色翻领半臂袍衫,袖间、领口皆绣有麟花暗纹。
灯火明照,金纹于衣上蛇走龙游,熠熠生彩。玉带掐得窄腰线条流畅,年轻儿郎之偾张强劲一览无余。
他倒没在意衬不衬得起的事儿,低头瞧一眼,淡淡道,“是么,然某用着很是暖和。”
很暖和,或是晓得他擅用短刃,右手侧边还特意加上了一层新革,萧应问盯着卷册,又说道,“若真有人袭击,扬臂正好能挡上一招。”他顿了一下,又说,“亏得三娘费心了。”
听他这样说一句,李辞盈倒心虚起来,天知地知,李辞盈为臂鞲加这层新革,全全为着庄冲爱养鹰,而鹰爪多少锐利人人晓得的,若不做厚一层,只怕召来挥去间爪子挠破人家的皮。
她讪讪笑了声,“您能满意是最好。”
话落,那人眼神忽得一凝,盯着那册子,眉头也皱起来。
别是又出什么事儿吧,李辞盈小心探过脑袋,想瞅瞅那卷册上是什么案情。
一看不知道,那上边竟记录着七年前北郊白家庄失火案——
“这件事不是意外么?”李辞盈喃喃道。只是意外的话,裴听寒便没必要这个案子收到暗格之中。
“意外?”萧应问“哼”了声,“你阿姐殁后不到半年,白家庄便失火。白家人尽数葬生火海,而你两个侄儿却恰巧在那几日被带回了南楼看望重病的长姑,幸免于难……”
不是意外?那是什么?
萧应问提醒道,“而后不久,李家二郎无故失踪。”
“不可能!”李辞盈立即反驳道,“那年妾与阿兄不过十岁罢了,怎么可能……”
萧应问笑了声,继续道,“李家二郎失踪后,迷津寨中多了一个庄冲,而庄冲失踪后,鹧鸪山峭壁中便多出一个‘佟某’。”
他顿了下,又道,“你可记得那日在迷津寨中,纪清肴曾不经意说过一句他们‘失了庄冲的消息’,砂海变幻莫测,或是众匪有每夜以烽烟或放灯传信报平安的惯例。”
回来之后,萧应问命人多注意天象,果不其然,十日夜启明星升起时,州南夜空一前一后有两道绛绯烟雾直冲云霄,飞翎探得之后,首先意识到可能是庄冲踪迹。
“然则同日,肃州一樵夫往县衙报,道南崖之下偶见无名男子尸首一具。”
李辞盈明白过来,不怪那日李少府与众衙役急匆匆往南郊去了,原是为了这个案子,她心中一紧,“是庄冲出了意外?”
萧应问摇头道,“万没料到,此人从峭壁跌滚,却是没死透的,人伏在草木间奄奄数日。后经审问,其人乃安西县某茶馆一车夫。前几日一茶客自名“佟某”,以路遇匪徒过所遗失为由请了车驾,付铜钱五佰,两人收拾行装就这样上路。”
“也就是那夜,庄冲于州南回应纪清肴的问询。”
佟季青、纪清肴……这样直白的假名,李辞盈竟是如今才明白过来,“…佟季青就是庄冲!?”
前世之时,佟季青有大才而不入仕,整日戴着饕纹鬼面独来独往,她只以为他是容貌尽毁的怪人。
而他取了“季青”这个假名,难道说,是纪清肴出了什么事?
萧应问眉头一皱,“佟‘纪清’?此名何解?”
他们查遍三州都不知佟某的名字,何以李三娘如此笃定说出“佟季青”三字?
说话间,外头远远有脚步声传过来,一步步肃整得紧,李辞盈才想起他们仍在照夜阁呢,竖着耳朵一听,道了声“不好”,下意识把萧应问往内室推,“裴郡守过来了,你从那边走。”
话一出口,不知怎得腾然想起了那日于无界砂海做的梦——
奴仆在外面与使君问安,而她则手忙脚乱地在地上拾衣衫——梦境狂乱,他俩个衣裳落了一地,尤其那儿郎发上一只十二珠犀玉簪,就大大方方滚到了绦环格扇下。
十二珠犀玉簪……试问满长安城还有第二人能用得起这样的制式么?
李辞盈喊人往西窗出去,可梦中人不屑一顾,散发靠在榻间根本懒得动弹,急得她心怦怦乱跳。
萧应问可不知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任由她推着走便罢了,途中莫名又受一个白眼。
他觉着好笑,今日到这儿来,他就不怕裴听寒晓得,她倒好,慌成这样还不忘给他脸色瞧?
转了织鹤排云屏风,果然一扇偌大的窗正对着格栅,萧应问徒然一愣,凉声道,“三娘倒是熟门熟路,可惜某从不攀窗而逃。”
和梦中一般犟,李辞盈咬牙道,“不行!”
那日在营中相见,萧应问为调虎离山借口送物,让飞翎把她丢失在砂海那只攀杖送来了——这杖子是租骆驼时候人家随手送的,本就不值几个钱,丢了就丢了罢,何至于喊人千里迢迢地追上来送。
真不怪人人认为他居心叵测,裴听寒拿着它回来时脸色极差,而李辞盈呢,碰也没碰,一脚就把它踹进了火堆里。
她不想让裴听寒多想,更有今日她有备而来的缘故——这几日裴听寒冷待,李辞盈要收收手中的绳子。
“萧郎君。”那女郎一双杏眸含泪,她本是婉转温柔的一副容貌,此刻殷殷抱住他的手臂哀央,更显楚楚动人,“妾屋中熬了肉糜粥,明日清晨咱们对桌同吃,也再好好说说‘佟季青’之事,如何?”
萧应问仍是不肯,“庄冲踪迹既现,抓住他是迟早的事儿,届时一番拷打,还怕他不开口么?而且——”他拉长声调,不急不慢地说道,“某晚些就要出城去了,怕没有空闲与三娘畅谈。”
听着人已走到门前了,李辞盈再没忍住上手要推他,“您且去南门等妾一刻钟。”她压低声音,“妾只与裴郡守说两句话,很快就回家来,好不好?”
一刻钟?萧应问的耐心或只有半刻钟,冷眼瞧着那女郎眸中水光朦胧——若他再不点头,李三娘或许真得泪洒当场。
萧应问扬着下巴“嗯”了声,又道,“一刻钟,过时不候,望三娘抓紧时机。”
李辞盈忙扯了个笑容,点头,“您路上小心。”
“心”字还没吐完,人就已经抬手抹干泪水转到屏风前头去了,萧应问真是没见过谁人变脸能赛过李三娘,就这么个背身的功夫,敛黛含颦往那坐榻上一歪,多少骄矜着的。
对着不同人等,她似有万般盼睐姿态。以他之所见,大概不及十之一二。
萧应问好笑地轻哼了声,扶在窗上的手又慢下。
一刻钟?究竟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能让她放着庄冲的安危不顾,要与人关在这屋中说上整整一刻钟?
第26章 “您帮帮阿盈罢。”
却说裴听寒这边。这几日为着南郊的案子,肃州各官吏协合飞翎卫及都护府长史等步步跟进,无论李少府,或是裴听寒,实则都找不着空隙处理自个私事。
待会儿*还有公务要处理,但他惦记着李辞盈在照夜阁生闷气,与李少府等简单交待几句,又冒着冷风先往这边来了。
阁中烛灯灿然,那女郎泰然斜倚在璨花坐榻上,见着有人推门,这才直起背脊正襟跽坐,面上冷冷的,也不瞧他。
慢了脚步要往她对坐去,忽得一阵歪风吹得灯下纤影颤颤,想着她衣衫单薄难胜春寒,裴听寒略略迟疑,还是转了身,将门扉紧紧拢上。
厚重的门板隔绝风声尘嚣,屋子里徒然阒静,半晌没人说话,裴听寒在门边站了一会儿,心下忐忑不安,他不晓得李辞盈究竟有什么要紧事,更想不起自己哪里做错了,一步一顿地行到坐榻间,张了张嘴,喊她一声,“阿盈。”
这称呼一波三折,起先他自与众人称她李娘子,而后知晓她行三,便也喊一句三娘。若止步于义交,便再不能有他说。
再熟识了些,得以能用盈娘称呼,已是十分亲昵。至于“阿盈”,非待私下无人之时不可。
李辞盈“嗯”了声,仍然不看他。
总之不管有什么事,先低头就是了。裴听寒找到她冰冷的手儿握在掌心,随后曲膝蹲下榻前,昂首去瞧她,“坊间风大,何必在外头等着,某早吩咐过门房,有贵客直接请进来,用不着通报。”
人家本就气闷,听着这话更是恼怒万分,李辞盈杏眸含怒,侧了身子要挣,“哪有人在等,分明是郡守下令让妾到这儿来的,天儿要暗了,郡守若是没有吩咐,请恕妾这就要回南楼去了。”
上回还能喊“裴郎”,这会儿又成“郡守”了,裴听寒确认好她只在闹别扭,放心几分,忙两手齐用将人牢牢握紧在手,笑道,“好了好了好了,咱们不气了好不好?”
他不知怎样讨好女郎,只当李辞盈因他未如约去南楼吃面气恼,只好将这几日在忙的事儿挑拣了给她说明,“南郊出了点事,都护府那边遣了人过来查案,也令某协配监察规整肃州廨衙文书敕令等事务,每每忙到月行中天,来不及去瞧你……”
原是如此,这倒与萧应问的说辞正好对上,李辞盈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嗔他一眼,问道,“真的?”
“千真万确!”裴听寒趁势委委屈屈地“哼”了声,还待说什么,恍然于灯影之下,却见李辞盈左手一指上结了个小小痂口,瞧着像是错针所致。
“……”裴听寒垂眸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又拉近她的手细瞧,笑道,“怪了,去岁末已捐过杂税,阿盈家中还有什么需要秉夜纺织的,赶这么急,手指头也戳破了?”
以李辞盈往日敏锐,实不该错过他眼底稍纵即逝的阴冷沉光,可此时此刻,她脑子里装了太多讯息——白家庄失火案果真是李赋做的?他为何要这样做,他究竟是不是祆教信徒,裴听寒又为何要把白家失火案的卷宗藏在暗格之中……
思绪纷纷乱,她勉强听进去裴听寒的发问,“嗯”了声,答道,“过些时候蛮姐儿和面哥儿就要正式拜在青溪先生门下,是以妾想着与他二人各缝一张结实的新布包,用以装书册。”
话头自然而然转到她的来意了,李辞盈沉下一口气,终也回握他的手,“可依照青溪先生所言,蛮儿、面儿如今既到了课堂上,少不得端正名姓。他俩个自小无父无母,妾又没有学问,取名这样的大事,可真不知交给谁去办才好,而且——”
适当的示弱对于裴听寒这样的儿郎而言实属必要,李辞盈将人拉起坐到身边,一双水眸灼灼望过去,“裴郎,他们的籍书还在白家庄那边呢,怎么办呀……”她咬咬唇,慢慢枕在他的手臂上,垂眸低声道,“您帮帮阿盈罢。”
那一点小小的重量靠过来,却让心跳遽然失了规律,她肯将这样的大事也交给他,裴听寒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先前那点子不愉立即烟消云散——她给姓萧的织件披氅,那必定是萧应问仗势欺人罢了,绝不可能如石岩所言她欲朝三暮四。
至于蛮儿和面儿的事他早想过,若真是想要娶了李三娘,少不了要如她的意安顿好两个孩儿与李兰雪,如今对答也不必多费功夫。
裴听寒道,“此事不难,虽他俩个从前是白家人,可不足满岁便在李家长大,如今白家无人,按律可记于你姑母名下,待会儿某与少府提一提,空了你往廨署办了就好,至于名字——”
他也早都想好了,“蛮姐儿性子豁朗,起一名为‘蝉衣’,取白乐天之‘觉来无限嬉蝉声’;面哥儿亦旷达,便唤他‘鹤知’,如何?”
与从前同出一辙,李辞盈当然毫不意外,点头乖巧“嗯”了声,“裴郎说好,自然就是最好的,妾替他二人先谢过您呢。”
娇声宛转,玲玲如振玉,倒是惯会惑人的。裴听寒抿唇忍了笑,低声道,“这样说一句就算谢过了?”
天地可鉴,他说这句话之时心思十分坦荡,之所以这样一问,全然为着再过两月他将行冠礼,肃州城事务无数,他来不及回洛阳去办。当然,家中儿郎众多,也没有人想起他这一遭。
取字之事他自个做主用了“明也”二字。
前日里兰州来信,又问起李辞盈日后入籍更换新名之事。是以他想问问李辞盈可愿用“昭昭”二字,“昭昭”“明也”关联相附,从此之后两人缘情相偎,再不分离。
可人家似乎会错了他的本意,裴听寒仍在想如何开口提这事儿,只听李辞盈“哼”了声,掀了眼皮望他一眼,“妾一家子身无长物,除却两句感激,再也拿不出别的了。”
这话儿一毕,本是倚靠在侧的女郎忽得撑手从他臂间钻出个脑袋,裴听寒怔怔来不及反应,皎若明月的一张脸儿倏地凑近,紧接着,唇上似乎被什么又软又湿的东西碰到了,一触即分。
萧世子定下的时辰已差不多到了,李辞盈此刻不能如前世那样慢慢笼络裴听寒,当然,她行此举,也有再见着裴听寒仍然青涩一面之下的些许促狭心思。
“这样可够了?”李辞盈倒打一耙,噘噘嘴,似对他“趁人之危”十分不满。
“不——不是——”裴听寒整张脸都烧起来,他捂住发烫的耳朵,又用手背揩了下唇角,仍没能接受李辞盈竟这样大胆,她、她、她——他猛地眨了眨眼,沉星一般的眸子倏然腾上湿漉漉的氤氲,“某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么?”李辞盈往外头看了一眼,“垂暮沉沉,妾以为裴郡守要留人家在这儿过夜。”
“怎会?”喊她这时候到家中来本就理亏,裴听寒只怕她误会得深了,立即起身让开,结结巴巴说了好几个“你”,“你走吧……”
真是太久没见着他这副模样,脑袋上羞出了白烟,别着脸抬头望天,看似一眼都不敢多瞧她,实则余光又偷偷摸摸地巡游在侧,一分也不曾放松。
当然,李辞盈深知男人劣性,若真是做得过了,裴听寒或难免蔑视于她,尤其两人这样悬殊的身份,李辞盈更不能随意自轻。
若不是萧世子那边催得紧,她何至出这样的昏招。
李辞盈抻了衣裳站起身,方走了两步,忽觉着后头一阵疾风袭卷,未待转身,侧边横过来一只手臂,下一刻,她就被拥坚硬炙烫的胸膛中。
“阿盈……”
熟悉的木樨香扑了满身,年轻儿郎堪称狂乱的心跳隔着轻衫贴附在她的脊背上,轰隆隆地,震得她心口也阵阵发麻。
“怎么了?”或是习惯了与他亲密,此刻也不觉有什么不对。
裴听寒俯身将脑袋放在她肩侧,下了什么决心似的,长长呼了一口气,说道,“明日某抽空去唐明府府上拜访。”
“……”为着裴听寒的家人宗亲远在洛阳城,前世之时他便是托唐明府的母亲方安人来南楼说的亲事。
明日就去?兰州之事还没个着落呢,这样如何交换庚帖和生辰八字,李辞盈瞠目结舌,侧过脸刚想问一句“为何”,答案已随他的举动一同明了。
年轻儿郎的冲动总归是直接又贪婪的,裴听寒眸色暗如一片难测的深海,他将难以抑制的躁动与热情统统融进气势汹汹的攻势中,一手自她颈后绕上,以两指抬高她的下颌,倾身将绵密的亲吻尽数奉还。
这愣头青着实不懂得控制力道,只管一味攻城略池,李辞盈要开口的话也化作哼唧两声,那人更是受不住地要压过来,她再承受不住他的重量,被带着往前趔趄几步,两人糊里糊涂“哐”一声撞在墙边那架棁木衣桁上。
撞到的分明是架子,轰然倒塌的却是身后那张织鹤排云屏风,连带着侧边一架黄杨木攒边花柜一同倒下来,琳琅几品瓷器玉玩落得满地狼藉。
李辞盈扶在裴听寒臂间错愕回首,但见一道玄色身影迅如雷电般从眼前掠过,而后毫无犹豫劈向门扉——
惊夜风萧,距离“一刻”之约定,已不余几息之间。
第27章 “雨露均沾。”
在李辞盈看来,萧应问早该离去了,也不知他因何故逗留在郡守府中,又为何要这样大阵仗推了屏风闯出去?
身轻似羽,迅若飞凫,竟没有人能摸着他的影子。
郡守府出了这样的事儿,裴听寒自不好再耽搁,眼瞅着外头乱哄哄一团,怕是少不得先去看望仍在中堂的两位长史。
他只得简略几句与李辞盈嘱咐,“阿盈不必忧心,明日下值后,某必往唐明府家中拜访。等请方安人保——”他微微一顿,才继续说道,“请方安人替你我二人保媒,姑母应当晓得某心诚。”
“你呢?”裴听寒问道,“你可愿……”
大魏民风开明,婚姻事已不似前朝般全然遵循父母之言,《户婚》亦明则允准男女同色择配,只不过旧姓望族更讲究名正言顺,自个儿当着女郎的面问,多少是有失风范。
李辞盈抿唇低笑一声,轻轻摇了摇头。
她不愿?!裴听寒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为何?”
而李辞盈似乎根本没明白他的意思,依旧笑得温和,“郡守忘了,再过几月您才及冠,方安人怎好现下就为你我做媒,您还是别叫人家为难得好。”
原来如此,这样细想下来,她好似没有不应允的打算,裴听寒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哦”了声,又说道,“可是刚才——”
好歹顾忌外头还有下人,他没继续说下去,想着方才的事儿,下意识轻抚嘴角,懊悔自己轻浮,也更怕李辞盈会因此觉着惶恐不安。
可她不会,李辞盈握了他的手掌,语中带笑,“郡守人品贵重,莫非妾还信不过您么,若两心相通,妾等再久也甘愿的。”
这倒好了,反而是她来宽慰他,裴听寒顿感愧疚不已,垂眸回握她的手,信誓旦旦道,“某必不教阿盈失望的。”
两句之后依依惜别,李辞盈拒了他令人相送的好意,提了裙踞自后院匆匆离去了。
不出所料,为着郡守府出了刺客的事儿,街巷间好些凶神恶煞的衙役来来回回地巡查,见着面生的、外县口音的,都需验其身份过所。
南楼衡门下自是寻不到那个身影,李辞盈脑子里乱糟糟的,也顾不上别的什么,扶膝就着石墩儿好好坐下来。
暮霭沉沉,风雾渐冷,市集上的商户也散去了,冷静笼罩下来,街巷之间也似被夜色冻作了冰雕玉楼,只远袅的炊烟漫绕鼻尖,才令她知晓这儿仍是人间。
好冷,李辞盈搓了搓手背,仰头去瞧灰蒙蒙的天。
枭鹰呼鸣,最后一丝光亮也没入远丘,黯淡终于落尽了,她垂下眼睛,撑住酸麻的腰腿,缓缓起身。
她不明白自己哪儿又惹得“那位”不满,或者他真的事务繁忙,一弹指的功夫也不愿多等,就这样生生错过了时机。
“…李娘子?”
李辞盈心中猛地一跳,忙抬头,“萧——”
来人却不是萧应问。
雾中正立着个修长板正的身影,沈青溪著一袭月白圆领袍衫,束带上七事悬得齐整如一,待人一见,肃然起敬。
李辞盈眨了眨眼,又瞧见了缩在巷口不敢上前的蛮姐儿和面哥儿。
是了,为了两个孩儿取名登册之事,青溪先生也到南楼奔走了好几趟,这些天忙碌,她还没来得及处理。
人都走到家门口了,本该请到前厅去吃茶水,可惜茅屋没有预备待客之地,平日有个三姑六婆串串门,不过一同跪坐坐床闲话罢了。
她不可能请沈青溪到内室去。
但好歹后院中摆着石桌和木椅,李辞盈展了笑容迎几步上去,比手想请他去坐坐。
沈青溪晓得她等的另有其人,道声不必麻烦,“并非特意来访,某与李娘子说几句话就走。”
他是这样直来直去的性子,否则当年也不会拒收各家束脩,李辞盈本是低落,此时也不勉强,点点头,问道,“先生是为着蛮儿、面儿登册之事?”
沈青溪不多做寒暄,眸光谨慎落在李辞盈的肩上,慢慢说道,“正是,他二人在书塾也有些时日了,看得出是勤学好学的苗子,然肃州城的境况李娘子也是知晓的,某冒昧问一句,过了今年,家中是否会让面哥儿往州外做工去?”
李家穷困,兼面哥儿又是商籍,若说留在肃州读书,任谁也觉着难以置信。
两个孩子想着能取名、登册,这几天只顾着兴奋,全然是忘了这一茬。
蛮儿听罢心中一沉,自小姨母和长姑就是惯着他们的,从不像肃州其他人家那般有不顺当的事儿便怪在孩儿们身上。
可再任纵,家中几口人仍是要吃饭的,如今他们快七岁,过一两年,只怕难再逍遥。
未待她想得更深,李辞盈摇了摇头,回沈青溪道,“家中虽是贫俭,但也算揭得开锅,他俩个年纪还小,暂且再留两年罢。”
沈青溪偶尔听说过她家中兄弟归家途中遇意外失踪的事,此时也不再多问,“嗯”了声,说道,“既孩儿们不会出肃州城去,改日便将拜师登册之事了了。”
他垂首自袖中取出一张桑皮纸,刚一开口想念一念,又想起李辞盈是识字的,干脆直截了当展开了递她,“他二人托某起名,李娘子且看看,某还有事,先告辞了。”
话毕也不等人回答,转身就走。
而李辞盈呢,低头在纸上瞧得认真,沈青溪做事仔细,两个孩儿各起了三个名字备用,也将其起源、寓意一一标注。
他对孩儿们如此用心,可李辞盈却从未考虑过用他起的这几个名字,前世之时更是人一走就把桑纸往蛮姐儿手中一塞,再未提起过。
推己及人,这会儿又突然觉着过意不去,想了想,又赶了几步追上去送他,“先生慢走,改日等择选好了,妾让他两个带去书塾给您罢。”
沈青溪顿了顿脚步,侧一眼,见着那女郎笑得璀然,“嗯”声答应着,不自然移开了视线。
李辞盈半点没察觉,随在他身旁,笑了声,“这回正式拜师,您可一定得收下咱们家的束脩。前几日听孩子们说起,妾已著手准备着了,只盼您不嫌弃。”
沈青溪点点头,犹豫一息,才又说道,“夜里风寒,李娘子不必相送,且回去罢。”
沈青溪现下是书院的教书先生,一年后可就考中解元了,虽说李辞盈回溯之前他还没有大出息,但结个善缘总归不会错的。
于是她“嗳”了声,停在原地,仍是笑盈盈目送他远去。
等人消失在风雾尽头,李辞盈才跺了跺冻得冰冷的脚,回巷子去揪俩个孩子,亏得她力气惊人,一手拎一个半点不喘气,“这么晚了还出来做什么,当心把耳朵也冻掉了,快些回去把炉火点上,咱们晚上睡个安稳觉。”
一句话说完,吐出的白气儿直往脸上扑来,陇西春夜冷得快,她一刻也不想多在外头呆了。
蛮儿挣扎不脱,本是老老实实缩着脖子让姨母拽着他们回到院中,听了这话,竟是笑得嘴巴也合不拢,“倒不是咱们要出门来。”她冲面儿挑了个眼神,面儿心领神会,接话道,“炉火早都点好,我与阿姐也已躲进被褥里读书。”
为着这些时日不缺炭火,他们把油灯也点上了,各自窝在被中读书,很是暖和惬意。
说话间也已走到了西屋外头,她放下俩个孩子,又躬身给他们抻抻衣裳,漫不经心“哦”了声,问道,“读的什么书?”
孩儿们贪玩是天性,白日里读《千家诗》,夜里则摸出在集市里淘来的西域小人册,竹板上刻着图案故事,谐趣非常。
面儿兴冲冲开口想说,蛮儿忙在背后拧了他一下,玩物丧志,这事可不能给姨母知道,她又接上方才的话头,说道,“都是长姑看着青溪先生在外头徘徊良久,才叫咱们俩个出去瞧瞧的。”
在外头徘徊?李辞盈一愣。
面儿点头,“长姑还想请先生进来吃茶呢,咱们一出到巷子里,盈姨就回来了。”
这话一出,李辞盈更是调转脚步,决心不和他们回去见李兰雪,免得她又念叨着要请沈青溪回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