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1 / 2)

贾琏拉住王熙凤的手,笑道:

“知道,虽说事出有因,可该谢还是要谢的。这边的年礼也要送重的,我这啥啥不行的,哪里懂怎么镇压。亏得人家去了,才知道该怎么做。”

王熙凤笑问:

“那你学到了没?”

贾琏点头:

“有点,得够凶,够狠。杀一儆百。这忙忙叨叨的给忘了,回头我还要跟姑丈商量一下,死了的那几个灶户,看看怎么安置。”

王熙凤只道:

“你看着办吧。依我看,能带头闹事的,都不是善茬,真正穷苦,都是本分人,哪里敢出头挑事。”

她原先也不知道这底下的那些个弯弯绕绕。

是这些日子里,听来听去才知道了世道竟是那般艰难。

盐政的革新,说起来为什么难,便是因为从上到下,都是鱼龙混杂。

哪怕在最底层的灶户里,也会分出三六九等。

一般的灶户,都过得很苦,衣不裹身食不果腹。

可不一般的灶户,在盐场却混得风生水起。

每个盐场总有那么三五个人,他们会打点上下,会溜须拍马,把周边这一圈人哄好了,变成盐场的二把手,在盐场里作威作福。

他们敛财的法子也简单,便是把烧出来的好盐藏起来卖给私盐贩子,或是勾结私盐贩子溜进盐场盗卖偷扒。

外面的私盐,颇有一些是这些人勾结盐场管事倒腾出来的。

这次带头闹事,十有九成便是这些人。

因为新规定死了灶户每日所出的盐量,他们便再也没有多余的进项了。

至于真正本分的灶户,新规对他们是有利的。

这也是林如海来淮扬这么些天想出来的周全法子,从源头截断外面的人发财的源头。

这会举国上下人口并不算多,实则并不需要灶户日夜劳作才能供上食盐。

灶户的血汗,全是让上面的这些人吃了拿了。

他们却竭一日之力不足供一日之食。

所谓蝼蚁,不过如此。

林如海是个有抱负的真正读书人。

他不是因为万隆帝而做这件事,而是真正为了民生疾苦在努力经营。

这次盐政革新,虽有波折,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

两淮盐场应该有好长一段时间,所有的本分灶户日子都会过得好一些。

国君气运,跟黎民百姓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