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开心生黄华。”
上海今年的寒露,整日的淫雨霏霏,水中寒气入骨,让人感觉到露气寒冷,早起时地面凝结成霜。
如此天气,对于达官贵人只需添衣加裳,而对于看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却足以影响秋收秋种,而城市里的贫民们,则因为饥寒交困愈发窘迫。
今年夏季的一场洪水,让浙江省着了大灾,无数流民背井离乡,其中便有不少流离失所着来到了上海。
而秋季的这一场寒露,则让整个江南地区,在一夜之间便迈入了湿寒的冷秋。
为此,宋教仁连日以来多方奔走,呼吁各地士绅减免地租,对那些贫困者们施以援手,并在上海带头募捐善款,以接济缺衣少食的流民,哪怕因此被江南士绅视为只顾收买人心,不体察乡土民情,他也不曾有过一丝的退缩。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讽刺的是,这样的一个忧国忧民之人,民国宪政之父,在触及了乡土士绅利益后,瞬间便成为不知体恤‘民间疾苦’之人,而其在市井百姓中的名声,也远不如辛亥三杰中的孙黄。
自从宋教仁一手创立国民党以来,他便一直行使着党魁之任,全力主持着国民党的党务工作,力争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夺得国会的多数席位,继而一举赢得国会的控制权,限制袁世凯的总统权利。
从这一点上看,此招可谓阳谋,要比当初孙中山从临时大总统位上退下来时,埋下的三根钉子更有威胁性,从政治角度来看,恰恰击中了袁世凯的软肋,比孙中山的攀动手段更为实际。
也是从那开始,北方便源源不断的派出各路高手,不断的追踪着宋教仁的行迹,若非张金堂安排陈真及时介入宋的安保工作,恐怕早已遭遇不测。
即便如此,宋教仁依然不顾个人安危,终日游走于各地的公共场所,在多地进行了连番的大型演讲,让他的三权分立的政治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贤达拥护,使得国民党在民国未来国会的选举中,优势变得愈发明显,甚至渐渐有了一呼百应的迹象。
可如此一来,宋教仁便不仅仅是受到了袁世凯的忌惮,就连南方的这些革命党,也有一些元老甚至某位党派领袖,当众对他表达出了一定的不满和看法。
所以,才有了杨猛不得不亲来沪上,并通过与陈其美的会面,通过青帮公开放出消息,扬言宋教仁的命他杨猛保了!
这一天,也是胡家封门谢客的当天,在胡瓜抓获了大江三友后,便直接赶回胡家,动用了雀字门甚至是采生割折的妖异手段。
前文曾经说过,雀字门除了是拐卖人口的黑道家族外,还私下与一些采生割折人保持着人口买卖的关系。
“采”是采取,搜集; “生”是生坯、原料,一般是正常发育的幼童; “折割”即刀砍斧削生人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