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2 / 2)

之所以会有这次吃饭,是因为下午韩主任深思熟虑后,觉得这事有搞头。于是当即就打电话把这事跟雷大佬说了一下。

主要是韩主任考虑到钱这方面的问题。真要拍这么一部电影,预算肯定不老少,说不定要超过千万元。

她也查了一下国内的资料,还跟一些业内拍过大片的同仁们探了探口风,明确了一点——特效是个烧钱的玩意儿!

结果没想到雷大佬一听这话,瞬间就激动了。

没办法,做大片一直是雷东明的终极梦想!

一听池影要做一个神话片,再一听是部群像神话片,后面还要上特效,大佬顿时就坐不住了。

他就想亲耳听听,池影这

姑娘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下午韩主任带着池影进雷东明办公室时,大佬连忙就把东西收拾收拾,自己亲自过来给她俩倒了两杯茶。

这次是韩主任坐不住了,“老领导,你这么客气?我们可受不住。”

“应该的,你们可是华影集团的大功臣。”雷东明说着回到自己位子上,“你也知道,咱们集团几千号人,能挣钱的没几个。我们年年都亏损,这好不容易你们一下子给集团挣了这么多,我们今年估计至少账面上不会再亏损了。要不然每次遇到财政的那帮人,都跟说孙子一样说我。”

这是实情。

华影虽然对外说起来是国企,但是家大业大,平常也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所以有些电影,即使亏损他们也要拍,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

以后挣钱肯定要逐渐摆到第一位。

“小池,来说说,你对下部电影是怎么想的。”

池影没办法,只好把上午在主任办公室的那一套又大概说一遍。

结合前世的记忆,池影对雷大佬这种热衷于拍大片的想法,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认真说起来,华国人对“大”普遍都有点执着,什么“大发展”、“大突破”……凡事都想带个“大”字。

而对于这帮电影人来说,拍大片、拿大奖、挣大钱,更是终极追求。

雷大佬、韩主任这种已经脱离了文艺片思维的电影人,能拍大片那肯定是非常好的;要是同时能做出口碑、票房双收就更好了;要再能往外输出,那就是好上加好了!

“我的想法是,咱们先稳住自己的基本盘。因为中国神话故事,中国老百姓自己肯定买账。

您看每年的寒暑假播《西游记》,大家都百看不厌。如果我们要拍《白蛇传》的话,肯定还是有受众的。

但是我们同样要旧瓶装新酒。不仅仅是单纯地讲一个人妖相爱的故事,更要讲一个有深度的故事。因为像‘爱情’或者‘欲望’,这都是人类共性的东西。

中国神话又带有中国民族特色。所以我觉得,如果这部片子故事讲好,特效做好,画面好看,那就能走出国门,向外扩延。

东南亚市场肯定卖得出去,我们接下来再试着往外走一走,参加几个影展,我们也不奔着奖项去,就去卖片子,这样也不失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第26章 电影工业任重道远

“雷总,您看前几年,我们国内也有不少片子在国际上得奖。但是怎么说,那些片子一定程度上都是反映了华国的愚昧落后的一面。

为什么外国人喜欢这部些片子?

因为在他们心中,这就是华国特色,像那种裹小脚抽大烟等等……

其实我们华国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但是外国人就爱看,没有办法。这就是思维定势,短时间内我们是没有办法就改变这种局面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向来做这件事,比如说拍一些历史上的东西,或者是从华国特色的神话来入手,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做好我们的文化输出。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下都能做好的,有可能要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也跟我们的整体国力有关,我们还是在发展过程中。

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电影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这些事情。

这样我们既能发展我们的电影事业,也能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我们不能一上来就跟人说,你看我们华国人是这样的,不是你们想象那么落后的,你们这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我们……

这个东西都要通过‘讲故事’来一点一点改变别人的观念。

所以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神话故事来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我没指望得奖,我只想把片子拍好卖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华国电影,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稳扎稳打地向外发展。”

听完这一大通,韩主任和雷大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因为之前他们压根没想到,这姑娘心气儿这么高!

前几年华国也有很多导演在国外能得奖,但是那些电影讲的也都确确实实是华国落后愚昧的那一面。

得奖是很好,但是讲的都是自己家的丑事,这真没啥可骄傲的。说起来,像他们这种建国后培养的文化人,其实心中并不怎么开心。

现在小姑娘跟他们说的东西,就很让人提气。

“小池,你想法非常好!

你看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做的电影,要么是照着以前的老路子走,要么就是模仿国外那一套……以前真没有人跟我们提过这些。

我们现在想做商业片,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说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想法多,有闯劲,有本事!

我前些时候还担心,那些民营单位靠砸银子就把你挖走了。现在看来,根本没这必要——你的境界比他们高多了!”

雷大佬往自己办公椅背后一靠,深深叹了口气:“海燕,小池你们知道吗?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华国电影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之所以会被这个问题困住,就是小池那次在研讨会上说的那句话——‘电影是一门产业’。

既然是产业,肯定是手工小作坊干不过工业化大生产的。我们当下这些在位子上的电影人,除了要适应入世这种发展方向以外,更是要深入探索华国电影自己的路要怎么走!

我们华国有的是人,我们国家从来不缺人,更不缺能人,缺的是能看清楚发展方向,还能适应时代潮流的能人!

以前我还没有看的很清楚,只是心中有点隐隐绰绰的苗头,但今天小池给我说的这些就让我一下把那层薄雾掀开了。

我们做好电影的同时,更要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有着五千年泱泱文明的大国,会比不上那些才建国几百年的洋人?

我的初步设想是建立一个影视基地,包括一些电影后期制作、特效场地摄影棚,还有一些各个朝代的特色建筑,再包括像录音棚、配乐场这些专业设施……我们都集中起来搞,产业化经营!

这样,我们就不仅仅是靠拍片子卖票房来挣钱,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电影产业服务来实现盈利。

这种东西,他们民营肯定是不会做的,在他们看来干什么都是为了挣钱。要挣钱肯定不是错误,但是我们作为国家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创造社会价值,所以我们责无旁贷!

你们看米国的电影产业为什么那么强?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制作模式。

我们要好好学习,还是那句话——我们不缺能人,只要肯干,我们甚至可以比它更先进!因为我们更多的是走长期发展的路线,我们不会为短期的效益迷了眼。

同志们,任重道远呀!

今天你们来了,把你们的想法讲了,而且小池也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是感人肺腑,振聋发聩!

海燕,你们这次来年的工作预算多打一点,至少要1,500万!要是局里这边不批,我来出面协调,再不济就跟集团申请。

咱们把这部片子做好,让大家看看,电影做大做强总是能盈利的。

海燕,你们策划中心这次要承担这样的重任,我一直对你非常放心。你是一个肯做事的人,手下现在也是精兵强将,所以不要怕,要甩开膀子干!

电影特效这块你们也不要着急,先把别的准备工作做好,我们边想边干。千金买马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就不信了,咱们这么大的国家,找不出几个做特效的能人。

真要不行了,我们就弯下腰,拉下脸,跟人家学呗!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学本事,不寒碜!

我们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

大佬的一席话把韩主任也说得热血沸腾:“老领导,你放心,我也是想做实事的人。说实话,中心成立这么长时间,一直什么实际成绩,我心里也跟油煎了似的,真是晚上都睡不着觉呀!

但是没办法,手下那帮人还是那种老思想——慢工出细活,我那时候还没做过一部电影,没有经验,干着急使不上劲儿。

现在我不慌了,通过小池的这部电影我也算是明白了——干这行,脑子得清楚,肚里得有货!要不然再等十年都没戏!

还是您那句话,要加把劲儿,抓紧时间干,真的不能裹足不前!

只有动起来了,我们才能有进项,我们才能有发展,大家才能有积极性。

当然我们是国家单位,肯定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切唯利益论,但是不管怎么说,做出好电影总是对的!

我回去把工作报告整理整理,您能给出那个数,我心里就有底了。后期我们要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领导给我们多加支持。我跟小池在前面冲锋陷阵,你在后面给我们坐镇护航!”

“没问题!”

很多年后,雷东明退居二线有闲情逸致了,写过一篇关于电影的回忆录。

这个下午,在自己办公室里的这番谈话,被他重点记录了下来。

在雷大佬看来,后来华国电影的超高速发展,就是通过这次工作交流打下的重要基础,也是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属于华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体系!而他之后二十年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践行这个理念——

庆功宴是在电影下映第二天举行的。

这时候,《婚礼婚礼》主创人员都已经回了京城了。

池影见到宋琳的时候也吓了一跳,这姐们儿里里外外也瘦了一圈,但是就感觉整个人精神状态非常好,就像吃了仙丹似的。

让她感慨,人跟人真是不一样,所以她只能去干导演,而宋琳能演女一号……

谈逸看起来也还好,虽然也有点消瘦。

不过“大内总管”孙妍妍看着就差多了,活像是去了看守所几日游。搞得陆伟都在那嘲笑她:“哟,大总管,您这是不抽大烟了,改吸白面儿了?白面儿也没给您续上?”

这个嘴贱的家伙转头就被宋琳和孙妍妍收拾了。

这个年代的庆功会还不像前世那样,又是香槟塔,又是砸数字冰雕的。说是庆功会,更多的是一种以晚宴的形式来办的。

华影这边在周边找了一个比较高档的酒店包了场,各路人马都朝这聚集过来。除了电影的各个制作方——华影集团、策划中心、京影厂……还有局里的这帮领导,甚至总局这边都来人了。

然后参会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民营的老板们。这些很多都是雷大佬的老伙计,本来是喊他们来捧场的,但看到他们比自己想象的要积极多了,大佬心里就清楚了。

这帮人还是冲着能挣钱的导演来的,毕竟他也听说了,池影这姑娘实在是太低调了,一天到晚缩在单位和宿舍里不出来,根本没法堵上门去耍花招。

之前韩主任还跟他抱怨这一帮人,就想挖她墙角。他当时安慰韩主任说,“你应该高兴,手底下有能人,人家才这么眼红,偏偏他们还挖不走!”

说的韩主任都笑了——人家姑娘所图甚大,不是你们这三瓜两枣就能动心的。

第27章 庆功会打倒男狐狸精

说起来,池影进剧本策划中心半年了,一直都是在韩主任直接领导下干活。

这次庆功会才第一次见到中心名义上的大当家——魏主任,这位也是电影局的副局长,兼任中心这边“一把手”。

这一次魏主任现身,会前专门召见了韩主任和池影。

魏主任非常高兴,自己直属手下做出这样的成绩。中心自从成立,一直默默无闻,现在突然有这样一个能载入当年电影票房史册的大爆影片,魏主任觉得这是实打实的巨大工作成就,也是自己领导有方,颇为与有荣焉。

他脸上有光,也在那儿给下属勉励打气:“海燕、小池,你们的工作成就是有目共睹呀!只要找准方向,后续更是大有可为!

这是多少老电影人一辈子都达不到高度,现在我们中心做到了。去年我们马导演才刷新了国内电影票房的记录,今年我们中心就打了个翻身仗,我心里高兴呀!”

韩主任也在那儿谦虚:“这都是魏主任英明领导,对我们也信任,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干大事。

这部电影是我们中心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您是我们的舵手,头功都是领导的!我和小池就是具体干活的,方向对,才能往前奔嘛!”

魏主任哈哈大笑起来,心情格外舒畅。

不过池影和小伙伴们对这种场合还比较陌生。

她刚才走进会场,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好多人哪!”

用前世常用的四个成语来形容就是——鼓锣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只能说,《婚礼婚礼》这部电影确实是火了。

总局那边还来了一个什么处的处长,代表总局来给大家庆贺。一帮领导聚在一块儿,在那儿互相寒暄、相互吹捧。

等庆功会正式开场了,魏局长首先发言。都是老一套——首先是对大家取得成绩的肯定,然后又是对下属工作成果的勉励,最后就是对未来的畅想……

其次是华影这边的大当家——董事长杨总发言。作为电影最大的利润收益方,华影这次不需要跟民营资本分钱了,集团上上下下都乐开了花儿了,所以杨总的喜悦真是发自肺腑呀!

杨总主要也是肯定各方面的工作成绩,后面就是号召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华国电影事业中来……

池影和小伙伴们只能是鼓掌、鼓掌、再鼓掌……

好在领导们都很忙,这些场面上的过场很快就结束了。

剩下的就是大家自己内部交际了。

马援朝和吴老板他们这次是第一个到达会议现场的,主要是吴老板还有点小想法,想借此跟池影近距离接触一下。

说实话,马援朝和吴老板本来对《婚礼婚礼》这部片子还没太放在心上,结果影片从一上映就高歌猛进,都把他们给惊着了。

到最后,《婚礼婚礼》国内总票房居然都冲到了3274万元,超出了他们去年贺岁档创下的票房纪录,这时他们才对池影这位小姑娘刮目相看。

而且有内部消息,《婚礼婚礼》的海外发行权也卖的不错,70万美元,这都没算在国内票房里。作为一部大火影片,后面还要发行DVD周边,还会在电影频道上多轮播放——简直就是一锄头挖了个金矿!

吴老板真是红了眼,自己个儿跑到电影院去认认真真看了一下这部片子,还拉着马援朝这位心腹大将给自己分析这部片子为啥能这么挣钱。

马援朝也仔仔细细坐在大荧幕前,用一个导演的角度从头到尾把这部片子梳理了一遍。

他也咂摸出点门道——他拍的片子是给广大老百姓中的大老爷们儿看的;人家姑娘拍的是给女性观众看的,而且更多的是40岁以下的女性群体。

这帮女性进入电影院的时候,边上时常都会有男性陪伴的,所以池影的片子和马援朝片子的电影受众群体不太一样,或许有部分青年男性观众的重合,但更多是差异化人群。

恰恰池影的观众群体又是最舍得花钱的那部分人——年轻女人的钱最好挣了!有的时候她们看不过瘾了,还会坐回去二刷三刷,反正谈恋爱都要找个地儿呆着,电影院不是更省钱吗?年轻男人们也很乐意呀!

等大家一扎堆闲聊,吴老板就抢先带着身边一位男青年跟来池影这边寒暄。

说起来吴老板带来的这位仁兄,算得上是池影她们电影学院的前辈了。表演

系的,池影进学校那年对方大四,但已经开始走红,学校里不太见的着面。

真要细论,也是前几年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但是池影并不太瞧得上这位主儿。她记得前世这位红了一段时间以后,就逐渐扑了,再往后就查无此人了。但当下确实是这位哥最红的时候,他接连演了好几部古装偶像剧,热度非常高。

不过在池影看来,这位兄台真是空有皮相,演技实力不咋地,完全比不上谈逸和刘小军他们。

还没寒暄两句,这边吴老板连正题都没进入呢,另外一家民营影视公司老总也带着自家当红小生插过来,挤到吴老板前面跟池影套近乎。

在《婚礼婚礼》庆功会这个场合,池影作为具体的导演,热度是最高的,也是大家争相结交的对象——无他,唯能挣钱焉!

其余的就是像谈逸、宋琳,还有一些参演的青年演员,上来打招呼相互介绍的人也挺多的,他们那边主要就是一些经纪人。

因为他们现在算是有热度的演员了,但很多还没有签公司,像宋琳和谈逸这种情况的,用俗话说就是“跑单班”的。

当下的这些民营资本,除了制作影视作品以外,也签演员。不像前世后来,这个行当发展比较成熟了,演员经纪和影视作品制作这两块,多数公司都逐渐分离了。

现在比较流行的模式是,一家公司要开始做电影或是电视作品了,先拿出投资,然后在自家演员艺人里面刨一刨,能上的都上——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剩下的角色,才会去别家公司寻摸……

“跑单帮”的个体户在当下竞争力还是不强,能捞到的资源有限。所以大家还是希望能有个地方呆着,要是再有个人脉广的经纪人出头替手下人找肉吃,那就更好了。

陆伟和孙妍妍就不算是什么热灶了,所以觥筹交错间,他们俩就缩在小角落里聊大天儿。

别看陆伟平时表面上挺高冷挺闷的一个人,但私底下跟熟悉的人又是另外一副面孔,经常是金句频出。说白了就是嘴贫、毒舌。

他跟孙妍妍通过这部片子打交道以后,逐渐熟起来了,加上孙妍妍经常卡他的胶片预算,对他严格要求,两个人几乎成了欢喜冤家。

陆伟跟孙妍妍在那里嘀咕,就见他手指着远处被众人包围的池影轻声说道:“呔!妖怪,快放开我们导演!”

孙妍妍差点笑岔过气去,但是她又不好在这种公开场合太大声,只能捂着嘴在那儿抖,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那你还不快去救她,都是自家人!”

“我干嘛要去?”陆伟翻了个白眼,“我才不去多管闲事呢!要急也是谈逸急,要救也是谈逸去救!”

两个人就在那里看热闹,偷着乐。过了一会儿,几位老师跟一些有年纪的老相识寒暄过了,也躲到这边来了。

他们都是高校教师,有编制的,社会地位高,待遇不错,这次出来拍戏更多是为学生助阵,不会去改换门庭的,所以对这种场合谈不上多热衷。

赵老师看到自己两个学生这样受欢迎,人脉也逐渐多起来,还是很欣慰的。她很惬意地坐在那儿,跟陆伟他们闲聊。

不过这段时间赵老师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对今年新收的这批学生都挺不满意的。

她跟陆伟吐槽:“你知不知道,现在刚进学校的这些年轻人都不安分!这不听说我要来参加庆功会,有几个居然还想跟我一起来。我说你们又没参演,跑过来干啥呢?人家说可以拓展人脉——脸可真大……”

孙妍妍和陆伟在那儿笑。

另外几个老师也有一搭没搭地一起聊着,他们打算过一会儿就走。

这时候,赵老师看到被人群挤得都有点狼狈的池影,也笑起来了,“看样子,小池也是不大喜欢这种场合。”

“赵老师,没事!一只男狐狸精还有点危险,一群男狐狸精就没什么杀伤力了,等一下我们去喊谈‘大师兄’过去救人!”陆伟也不太瞧得上那帮搔首弄姿“当红小生”。

老师们都“扑哧”笑出来,指着陆伟,不忍直视道:“你那张嘴呀!”

这次轮到孙妍妍翻白眼了:“你是不是特羡慕!恨不得也来一群女狐狸精这样围着你……”

“我谢谢你!”陆伟也算是见识过圈内的世态炎凉。

早几年在学校的时候,他算是摄影系的才子,经常有表演系的师姐师妹示好;后来毕业分配回了家乡,加上混得不怎么样,就没什么人上赶着和他套近乎了;再往后回了京城进了唱片公司讨生活,一下子又沦为社畜,经常被一群不着调的门外汉‘指点’……

现在又回到行业内了,对这一切早就看淡了,他和池影一样——只想拍电影。

第28章 选择玩个大的

陆伟觉得这个世界挺神奇的。

前两年,他从京城电影学院这边毕业,回到了川影厂这边,满腔热血想做一番事业的,结果最后搞成那样,最后被逼无奈,光身啥都不要,滚回了京城讨生活。

原以为不会再和原单位有什么牵扯了,结果这段时间,他拍的电影火了,居然原单位又找上他了,让他回去给单位做贡献——拍电影创收!

只不过没有联系上他,直接去了他们家,跟他父母说的,让他回厂子上班。

他当然懒得理睬这些,原本就是老死不相往来最好。

但是他的家里人倒是挺动心的。就像父母跟他说的那样,你当下确实好吃好喝,有事儿干,但是你总不可能一辈子这样。

你以后总要成家立业,你现在租房子住,等以后结了婚有了孩子,孩子在哪里上幼儿园?后面还有升学等一系列的事情……

还有你的人事组织关系都在川影厂这边,你是拍拍屁股走了,等年纪大了,医疗养老打算怎么办呢?

这都是活生生可以预料到的问题。趁着人家单位找上门好说话的档口,赶紧做好打算,家里人也好帮忙找门路使劲儿。

陆伟其实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挺满意的,有吃有喝有收入,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拍拍电影干干活,别提多惬意了!

他主要就是操持摄影这块儿,那些乱七八糟和人打交道的事情,都是池影替他们处理好了,根本不需要他分心,他只要干他爱干的事就行,所以完全没打算回去上班。

但是父母的话,他也听进去了。

他跟孙妍妍提起这茬儿的时候,孙妍妍就非常奇怪,当时为啥就跟原单位闹得那么僵了呢?

像她所在的京影厂,每年有大学生分配过来,基本上都是当作金疙瘩一样的供着。就算厂里这边能人多,但是大学生们该有的待遇都有,大家都挺尊重这帮科班出身的天之骄子。

何至于闹成这样?

陆伟和她解释:“你不知道,这是在京城,大家都见过世面。我们那地方都是西南了,没见过什么大场面。我那个‘师父’上一次拍电影,都是小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他们还是老一辈思维——传帮带。说好听一点是优良传统,说不好听就是封建老一套。

说白了就像旧社会那种学徒制,徒弟为了学本事要白干三年活,不拿钱不说,更要像当大儿子一样伺候师父。只不过现在是新社会了,单位里都是国家给工资,轮不到师父来伸手,那就最好把师父供着,好酒好烟敬着——怎么可能?大清都亡了多少年,醒醒吧!”

像陆伟这种正经科班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吃这一套?况且,如果这位‘师父’真有什么本事,那他也能认。

可真实的情况是,师父都快退休的年纪了,总共也没拍过几部电影!很多新设备,陆伟在京城学校里和池影搭伙拍短片的时候都见过,而在川影厂这边,都是闻所未闻的,‘师父’别说摆弄了,连见都没见过。就这,还想摆臭架子,陆伟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他在学校里,跟着老师们学过真本事,都没遭遇这些扯淡的事,于是一拍两散。

孙妍妍也是老京城,她能进这个圈子,也是因为父辈有在这个行当里干活的,所以对这里有些门道还是很清楚。

她当时坏了人家的好事,触了霉头被雪藏,也很硬气的没低头,关键就是因为她父亲也是搞

电影的,所以厂里的一些老人对她还挺照顾。

她劝陆伟:“既然人家现在又去找你了,说明还有回缓的余地。你想个办法,把你的组织关系和人事档案转出来。我在京影厂这边找找人,看看能不能让你挂靠一下,反正也不用他们发工资,你每年给他们交点管理费,他们肯定也愿意。

而且我们中心现在跟京影厂常年搭班干活,后面我们再跟池影商量一下,大家一块儿走走门路,看看能不能把这事儿给办成。”

这话说的陆伟颇为心动。

因为他也知道,池影现在比在学校里圆滑多了,是个能扛事儿的人,和上面关系也挺好,说不定几个人凑在一块儿,真能把他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

他点点头,想等过几天闲了,就把这事儿给办了。

孙妍妍又跟他强调道:“最好在年前就把这事儿给办了。后面我们肯定都要忙起来了,没法京城川省两头跑。中心马上开年就要开片儿了,到时间哪里还有空跑这些事……”

谈逸和宋琳同样也面临着选择和变动。

谈逸是自己主意正,对那些送上橄榄枝的大经纪人们,完全不为所动。

说实话,他就是不想被控制,他觉得目前这样就挺好的——有一帮志趣相投的小伙伴,有电影拍,收入够生活就行了。

不过他家里人也是跟陆伟家里一个想法——不管是挂靠也好,还是真要去上班,总之还是要有个单位,这样家里人才放心。

谈逸的理想状态还是能进学校当老师。这样没戏拍的时候,也能跟学生们一起教学相长。

池影私下里问过他的想法,他也把这话说了。池影就让他再等等,因为据池影的记忆和了解,京城这几年会有很多新的单位诞生,到时候会缺专业人士,那他就有机会了。

谈逸自己没想过要大富大贵,扬名立万,他只想拍电影、想演戏,所以慢慢来,不着急。

宋琳就有点慌了,她不是没见识过圈里的眼高眉低。可自从演了这部电影之后,她的境况一下子就变了,周围都是好人,路演一圈下来,人人都是笑脸相迎,反而让她有点不知所措了。

而那些大经纪人给她开出的条件让她也颇为心动。

但是宋琳也不是那种三岁小孩,口头承诺是一回事,纸质合同又是另外一回事,再到最后那些东西能不能落到实处,更是任何人没法保证了。

虽然好几位经纪人都拍胸脯打包票,说是她签了以后还是演电影。可国内现在就这么个状况,一年能拍几部电影出来,她也不是不知道,所以到最后会不会还要回去拍电视剧,她也吃不准。

宋琳在路演的时候,跟谈逸也聊过这事儿,谈逸让她回来之后和池影商量商量,毕竟池影的消息比他们多。

她就觉得很好笑:“池影叫我有事跟你商量,你叫我回去跟池影商量,你俩怎么回事儿?”

不过宋琳也承认,池影自从甩了张扬以后,没有恋爱脑作祟,一下子就清醒开窍了,分析问题看东西比她们都深刻得多——

池影一下子被那些老板们围着,都追着要联系方式。这些人都不是给张名片就了事,而是现场拿着手机要加她的号码。

结果池影理直气壮地跟大家解释:“我没手机,用BP机……”

搞得不远处的雷大佬都觉得有点丢人,他把韩主任喊到边上:“你们中心也真是的……虽说小池才工作不久,级别不够,但是可以特事特办呀!她这么忙,要干这么多事儿,总有一个例外。咱们这些做领导的,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啊!你们给人家小姑娘配个手机怎么了……”

韩主任在那儿叫屈:“领导,真不是我不想给她配,是人家姑娘嫌手机烦!我跟您说,签报我们财务都打好了,字儿我也都签过了,给她配一部手机,然后通讯费每个月实报实销。

真是人家自己不乐意要!小池说,电话一多就没时间干正事思考了。而且她不是一个喜欢乱跑的人,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去拍戏,再不就在宿舍,真用不上。拍戏的话,有的时候是现场录音,有手机会坏事;在办公室,我扯着嗓子喊一下,或者领导们打个电话,就找到她了……”

雷大佬闻听此言,只能感叹——这可真是干事儿的人了!

吴老板之前和池影接触过,后面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她的个人情况。

在他看来,这姑娘可能确实不看重钱。

吴老板跟马援朝吐槽:“韩海燕他们中心也好意思!人家拍了个3000万的片子,她给人家5000块钱年终奖……不过这姑娘好像真无所谓。”

马援朝在那儿笑:“人各有志,真要是不看重‘钱’,那就是看重‘权’了,小姑娘人在系统内,可能想上进吧!”

吴老板也深以为然,“没想到小小年纪,官瘾还挺大!老马,我这边有内部消息,他们策划中心明年的工作预算打了1500万,看样子韩海燕想玩儿个大的!”

马援朝倒吸了一口凉气,1500万!他去年的贺岁片卖了3000万,今年才有底气搞了个1000万投资的片子。这女人才拍了第一部电影,转头上来就加码到1500万元,胆儿可够肥的!

“什么片子,一下子要这么多钱?要上电影特效吗?”他追问道。

“看样子是,要不然花不了这么多钱,好像也是小池这姑娘搞的项目。你说,我们要不要也投点钱掺一脚?”

第29章 投资这是我的生产资料

新电影的投资是大佬们操心的事,池影最近也在想对自己投资——她想买一部电脑,自己的电脑。

之所以会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最近办公室实在是太吵了,跟以前几乎是天壤之别!

之前刚毕业那会儿,中心那边特别的安静,一层楼都没几个人,而且多数都是和她交好的女同事。

她每天早上第一个去,晚上最后一个走,待在办公室里吹吹空调,开着电脑上上网,写写剧本,非常开心。

所以那段时间她的工作效率也极高!但是自从《婚礼婚礼》这部电影大卖以后,一切都变了。

以前那些找不到影儿的同事,现在一下子都出现在单位里头。

前段时间,他们是堵在韩主任这儿,要搞个电影创意……现在韩主任这边也不搭理他们了,时常要去局里和集团那边开会,还有年底的各种各样单位总结报告什么的,所以他们压根就找不到主任了。

不知道哪天,有位老同志想到了池影这个新人软柿子,揪着她,说要跟讨论电影剧本,一副不耻下问的样子。

池影也实在也拉不下脸来,只能是陪着聊了几句。结果越来越多的人跑来,要跟她聊这聊那,都一副指点后辈的感觉,搞得池影烦得要死。后来她也学精了,上班就更早,见着了张姐和苏娟她们,打了个招呼,就跑到研究中心那边放映厅去看电影去了——学习嘛!

老电影是看了一部又一部,池影只想着这波赶紧过去。

文人相轻,前世她是吃过亏的,知道这帮人实在是沾不得,否则你以后写出什么东西来,他们都会说“这个创意,我之前和谁谁谁提过呢……”

前世她在省台有一次搞了一个法制类的案件回访节目,就是把本省这边的一些著名的老案件拿出来,回访那些当事人,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案件,后来那些人又怎么样了……结果这个节目非常受欢迎,收视率创了好几年的新高。

本来大家都挺高兴的,结果没多久张扬就跟她讲,有个

老同志说她“剽窃”了这位老同志的创意,是他某年某月先跟池影说的怎么样怎么样……

当时池影就气坏了,跟张扬说,我都没跟他说过话,你让他把本台本拿出来!

张扬也知道这里的内情,和那些人的德性。就跟她说,得亏你有台本儿,但是人家说是人家的创意,他跟你讨论过,这种事情光靠嘴,真的说不清汤……

那时候,张扬在台里已经算是有点小能量了,为了自己人的利益,四处活动;加上台里还指望这帮年轻人干活,所以就把这事压下去了。

但是池影后来就对这一类事情有心理阴影了,从来不听别人说什么创意之类的,碰都不要碰!人家要主动说什么,拔腿就跑出三里地去。

但是现在都12月份了,那部片子要想开年就开拍,就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准备工作了。

韩主任这段时间主要在上面奔着投资的事儿。

池影琢磨着,你不能到时候人家投资都到位了,你的剧本都还没有搞完,那不完蛋了!

一定要赶在这之前,把剧本演员还有这些团队的事情搞定。但现在中心就这么个工作环境,于是就产生了要自己买电脑的想法。

和小伙伴们一说,因为她记得谈逸有个同学是在电脑村那边,所以就让他带着去电脑村那边看看,让专业人士给点建议。

后来是宋琳和谈逸一块陪她去的。一开始宋琳还说电脑贵得要死,比手机还贵,你给你们单位干活,合该用办公室电脑呀!

谈逸非常能理解池影,当时就说了:“你歇了吧!我上次去她们中心,吵得要死,来来往往都是人,都是些老资格,池影又不好得罪人家,直接把人家轰出去。有些活儿还是回来搞……”

宋琳一听,也不得不点点头——确实烦人,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找到谈逸那位同学后,不知道为什么,池影老是觉得这位仁兄看着有点眼熟,但是具体什么情况又想不起来了。

但当谈逸跟她们介绍,同学叫丁建辉的时候,池影忽然恍然大悟——我去,这是未来的IT新贵、科技大佬呀!

现在这位新贵大佬看着还青葱得不得了,后来飞黄腾达后,就是池影这种科技圈外的人,都被狂轰滥炸得耳熟能详,难怪她瞅着眼熟了!

“久仰久仰。”池影赶紧上前过去打招呼,搞的丁建辉莫名其妙。

此时丁建辉也就是一个刚刚工作的小菜鸡,虽然挺得老师兼老板的欢心,但是“久仰久仰”实在谈不上。

他还以为是谈逸跟池影她们说了什么,“我们都是同学,哪有什么久仰,你们别听老谈胡说。你那部电影还真不错,我们都去看了,里面拍我们这些电脑村的生活,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我们好些同学同事,都带人看了好几遍呢!”

池影在那儿笑,她心想:前世讲你们这些人的传奇经历的电视电影,我也不知道看过多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呀!

丁建辉听谈逸把他们的来意说了一遍,满口答应:“行!没事儿,今天我们老板不在,我带你们去周围转转,你想攒个什么样的电脑?”

池影愣了一下,随即也明白过来,这个时候还不流行用品牌电脑,个人用的台式电脑都是靠拼出来的,比如说用哪个牌子什么型号的处理器,用多大的内存条之类的,拼成一台整机,然后再装操作系统和各种各样的软件。

但是因为不是品牌,肯定一些软件硬件都没有什么质保的,后面用起来比较麻烦。

池影只能把话说清楚:“我不想拼电脑,我想买个笔记本儿,行吗?”

这回轮到丁建辉和谈逸他们愣住了,电脑贵,笔记本就更贵了!

宋琳逗她:“我想配个手机,你都让我省着点用,你这上来就要买个笔记本儿,现在一台笔记本要多少钱?”

丁建辉想了一下:“至少要一万多,这还不是大牌子的,你怎么好好想起要买笔记本儿了?”

“因为这是我的生产资料呀!我以后去片场,还是去在宿舍里待,都能直接拿出来就用,夹着就走,方便!”

这话说的丁建辉顿时对池影刮目相看。

因为这个时代个人买电脑多数还是为了玩,因为真要是办公的话,都是在单位。像大学里现在电脑都没普及,大学生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都还要去学校机房约上机时间。

也就是池影他们是刚成立不久的新单位,所以每个办公室都配好了电脑,也拉了网线。很多二线城市或者是一些老一点的单位,人手一台电脑都做不到。

现在这位姑娘居然说,要把电脑作为生产资料,实在让人肃然起敬。

“你平常主要是用电脑做什么呢?”

“我主要做一些文档处理或者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图像处理。”

这又是专业人士的口吻了!

“所以我想处理器好一点,内存大一点的,硬盘最好也大一点,因为像一些视频、音频的话,都挺大的,不能一下子就把硬盘撑满了……我也不知道现在硬盘最大能多少G?”

这一大通专业术语出来,别说是丁建辉了,谈逸和宋琳都懵逼了。丁建辉就是扯着谈逸私下悄悄问道:“你这同学真不是学计算机出来的?她在哪里知道这么些词儿呀?”

“可能她就是见多识广吧。”谈逸也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池影挺厉害的,难道这就是大神和普通人的区别?

池影自己倒没注意到这些,因为前世后来这些都是普通人能了解的知识了。那时候,计算机系已经是烂大街的专业了。

“行,你提的这些要求估计还是得大品牌,那可就更贵了。现在笔记本比较主流的都是IBM或者是戴尔的。

听到“戴尔”这个名词一出来,池影颇有点怀念。因为到前世后来,笔记本几乎都是联想一统天下了,连IBM都被收购了,哪里还有戴尔出没呀?

这趟买电脑之行,到后面就是丁建辉和池影在前面边走边聊,谈逸和宋琳在后面跟着嘀嘀咕咕。

宋琳捅了捅谈逸,逗他:“完了,买个电脑,把人搞丢了,怎么办?”

谈逸倒是没放在心上,他觉得池影肯定还是在跟丁建辉讨论专业的事儿。

丁建辉带着池影到他们单位专门的设备供应商那边去了解了一下,要满足池影的要求,至少要小2万块钱了。

池影算了一算,她的年终奖还没到位,平时这段时间吃住都在单位,工资基本上都攒下来了,但她顶多只能拿出8000块钱来,再多就要闹饥荒了。

这就还有1万块钱的缺口。谈逸就是说:“我那有,你先拿着用。”

宋琳也说:“我来吧,我现在手头比你稍微宽裕点,我还在你那蹭住,不要房租,该我出!”

池影转头就弄了两张纸来写欠条,她打算一人借5000块钱。现在大家都穷,这样谈逸宋琳他们身上不会一下子被掏空,她这边也能把钱凑上。

这时轮到宋琳不干了:“你至于吗?还写什么欠条,我们又不怕你赖账。再说了,跟我们还来这一套?有钱就还,没钱就拉倒……你这么搞我可就生气了!”

而谈逸也觉得池影把他当外人,让他颇受打击。

池影跟他们讲得很清楚:“欠条我是一定要写的!你们不跟我计较是你们的事,但是这件事我是要记在心上。

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人了,以后在社会上,这种事儿肯定还会遇到得更多。所有事情,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该立的字据一定要立,要不然后面很多事情都扯不清!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的!这是契约精神,即使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维护各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说的谈逸、宋琳还有丁建辉都一愣一愣的。“我这是说真话,在商言商,工作归工作,我们私下的感情归私下的感情,一定要分清楚。”

谈逸见池影这么坚持,一副他们不拿欠条就要找别人借钱的架势,只能干脆把欠条拿了

,至于池影还不还,他们俩真是无所谓。

不过一边的丁建辉倒是把这一幕记下来了,后面遇到同样的事,他为了安全也做了同样的事,还真避免吃了个大亏,提前十年进入财富自由状态。这都是后话了。

反正对于池影来说,有一个笔记本心里就踏实多了,那里面都是她的心血宝贝!哪天她真要在中心干不下去了,夹着笔记本就走,你们能奈我何?

真要把那些剧本创意都放在办公室电脑上,以后遇到什么情况还真说不清楚。你总不能滚蛋的时候,还把电脑的硬盘格式化吧,那也不合规矩呀!

第30章 团队宋琳&金学英

忙完了池影这边的事,宋琳就要拉着两个小伙伴去谈她的经纪约了。

这段时间,宋琳的知名度起来了,又都知道她刚出校门,还一个人干,好多圈内知名的大经纪人都主动联系她,要签她。

她琢磨过来琢磨过去,跟池影和谈逸也是商量过来商量过去,最后相中了金学英金姐,也就是“天成影视”吴老板手下主管艺人经纪这一块的。

之所以会选中这位姐,是因为池影分析了一圈,除了觉得在现阶段,天成的综合实力是各家民营资本中最强的之外;更重要的是金学英这个人靠谱,用一句江湖话说就是仗义,人品不错,能力也出类拔萃。

目前金学英已经算是圈内首屈一指的经纪人了,手下带的艺人不少,很多都已经是大咖了。

一般来说,带的艺人对于那些要新签进来的人有利有弊。弊端是有可能造成新人资源分不到自己头上;但是同样,带的艺人多,也说明经纪人的人脉广,靠得住,有些资源找到手下一个演员,当事人要不愿意或是档期不合适的话,说不定就落到你头上了,这也是一种资源正常流动。

而且池影觉得,宋琳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没戏拍。

她自己这边马上就要开片了,怎么都能给宋琳找到位置,不会出现那些新进艺人在经纪人手下长时间捞不到资源的这种情况。

而等宋琳多拍几部电影,在电影圈内站稳脚跟以后,这边就能跟金学英手底下其他艺人的平起平坐了,也不怕被排斥,那时候宋琳说不定还能是金姐手下的王牌呢!

除了这些利益关系,池影最主要考虑就是金学英这个人人品是没得说。前世好多年过去了,她都没听到过金学英有负面消息,不像她后来在网络上听到爆料——有些经纪人坑艺人,把人家全副身家都卷走了;或者是把自己手下艺人送出去当礼物,去交际笼络一些大佬;再或是哄骗艺人们签一些不平等条约,要离开就要付天价违约金……

所以后来金学英跟吴老板闹翻了,手下的艺人居然齐刷刷全跟她走了,至少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来,金姐还是很值得信任的。

池影给宋琳分析了很长时间,再结合宋琳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想法,最后决定真要找个公司或是经纪人帮她操持一些事情的话,金学英是最佳选择!

眼下又是宋琳最好的时候,刚刚拍了一部大卖影片,虽然是新人,但是在外人看来,池影这种能挣钱又被上面看重的导演也算是她的靠山了。

吴老板这边是频频向池影示好,所以如果是现在宋琳签到金学英手上,吴老板肯定会认为这是池影也向他示好,这样可以谈的条件就更好一些,大老板看重总没有坏处。

约见的地方是一个茶楼,因为现在没有正式签约,去他们天成的大厦不好,主场客场还是很有分别的,而且谈逸和池影都一道跟着来了。

池影之所以跟着,其实一定程度上就像是给宋琳站台了——这是我们自己人,主要是怕宋琳莫名其妙就吃了暗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然金学英口碑很好,但是不能不防,有些丑话说在前面更好点,免得后面尘埃落定又生出什么埋怨。

进门的时候,金学英一看,三个小年轻都过来了,心里顿时高兴起来。其实她不仅想签宋琳,更想签谈逸。只不过之前跟谈逸接触了好几次,感觉好像对方兴趣不大,这上赶着的买卖就不香了,索性歇了这个心思。

池影是系统内的人,而且现在国内也没有哪家公司签导演经纪约的,所以跟金学英业务关系不大,但跟一个上升期能挣钱的导演搞好关系肯定是一条重要的人脉。

因为据金学英了解,这两个姑娘现在都住在一起,宋琳好像是遇到事情了,现在暂时挤在池影宿舍那边,可见关系好。

“我没想到你们都过来了哈!”金学英赶紧招呼三个人坐下,他们三个人也都亲热尊敬地喊了一声“金姐”。

“我们今天主客是宋琳,来,你坐中间。我让服务员上壶好茶……”

金学英一边招待三个人,一边半真半假地争取谈逸:“小谈,你真的不再考虑考虑我们公司吗?”

谈逸笑了笑:“谢谢金姐厚爱,我还是先这样吧!”

金学英点点头,她私下里也了解过谈逸的那些经历,可能是他们学校那些糟心事把他搞怕了,他现在对人都提防着。

“怎么说呢,小谈,要说你们学校把你耽误了,真不至于,塞翁失马谓之非福。你今年真要留校,第一年肯定要当辅导员带新生,那么忙学校那边也不会放你出去演电影,那你不就搭不上池导这列快车了吗?”

其实谈逸现在已经不是很在意那件事了,有的时候他感觉冥冥之中,上天对每件事都是有安排的,所以也跟着笑笑点点头。

下面谈的主要就是宋琳的事儿了。

宋琳很实诚地把自己想法讲了一下——就是她其实还是想一直拍电影,但是就不知道天成这边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分给她。

“小宋,我听的出来,你跟我说的是实话。所以我也要跟你说实话,即使你签到我手下,我真的不能保证你能一直演电影,不仅是你,我跟我手下每个演员都是这话。

尤其是你现在已经演了电影女一号,我以后让你去哪个电影里演个没几句台词,不着四六的女配角,我觉得你心里过不去,我也拉不下脸来。

但是现在国内就这种情况,电影资源非常有限。我可以保证你每年都有戏演,而且尽量都让你演女一号,但是如果部部都是电影,我是保证不了的,我不能睁眼说瞎话,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个人觉得,如果有好的电视剧,也还是可以去的,重要的是你年轻,起点高,多尝试尝试没有关系的。而且你比我手下那些成名的女演员资源好多了,你有池导这么个好姐妹,有什么适合你的角色,她肯定第一个就想到,这都是你的优势,你有啥可担忧的?

真的,你看看国内那些电影大咖,无论男女,没有演过电视剧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很多也都是在演过成名电影以后,再来演电视剧的。”

这些话说的宋琳又有点犹豫。其实来之前,他们就估计过金学英这边给出的条件,基本上只要不是吹牛逼说瞎话,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不能保证电影,后面还是要去演电视,除非宋琳自己能捞到电影演。

她习惯性地又看了看身边的池影,见姐们拿起了一杯茶,微不可察地点点头,于是心定了。因为池影也和她说过,以后只要开电影,有适合宋琳的角色,肯定第一个找她,就凭这一点,她就比金学英手下的很多女演员多一个资源渠道了,所以大可不必慌张。

金学英见状,立即明白过来,可能池影和宋琳说过什么。

她知道迟影也是个有主意的人,于是又接着说道:“当然了,要是池导这边有电影要用你,那我肯定是乐意了,绝对不会用合同约束你,拦着你去演电影的。我给你我手下最好的约都没问题,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话都说道这份上了,基本上也都没啥可啰嗦的了,最后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合同条款了。这些都需要咨询一些专业人士,但肯定能签。

池影这边当然希望自己的团队小伙伴都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接下来紧张的电影拍摄。

这段时间,宋琳总是瞻前顾后,魂不守舍的,她既不想错过大好时机,又怕一不留神做了错误的选择。

现在如果能签在天成,在金学英手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局。后面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演戏,尽量延长演艺寿命,毕竟女演员的花期太短了。即使宋琳要走大青衣路线,也要把握时机。

所以池影也把好话说尽:“金姐,今天我们来,肯定是想把约签上,您在圈内也是有口皆碑,我们宋琳还是想跟着你干。不瞒您说,之前有好些经纪人找宋琳,我们都不太想考虑的。

宋琳跟我是一个寝室上下铺住了四年,她真是个好姑娘,专业也过硬,要不然我也不会跟她这么好,毕业了还老是在一起行动。

但她有时候也大大咧咧的,心不细,所以我怕她在外面飘着会吃亏,她在您手下我们也放心。

后面我们策划中心也要大力发展,跟你们天成说不定就会有合作的,这些都是双赢。

所以这次真是谢谢金姐,也不嫌弃我和谈逸这两个外人跑到这里来凑热闹!”

“嗐!这马上都要签了,都是自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你的意思我明白,大家都是爽快人,以后好好合作。不瞒你说,小池,我们吴老板不止一次很我说,你是个能人,就是打定主意要吃公家饭,要不然他一定要拉你来我们天成!大家一起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