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亡了!”
这声震天动地的欢呼响彻云霄,饱含着无尽的喜悦,仿佛连天地都为之沸腾。
唐军将士们伸长脖颈,挥舞臂膀,攥紧拳头,仰天长啸,尽情宣泄着心中的狂喜。
他们喊得如此用力,额头、脖颈、手臂上青筋暴起,如同虬结的老树根。
这是千古未有的旷世奇功!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华夏大地英主辈出,三皇五帝、秦皇汉武......这些千古明君都未能征服的吐蕃高原,如今终于被大唐铁骑踏平。
这块困扰华夏数千年的心病,今日终得痊愈。如此功业,纵使倾尽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难以书写其万一。
“大唐万岁!”欢呼声再起,比先前更加热烈。
在这震耳欲聋的欢呼中,夹杂着将士们哽咽的哭声,这是喜极而泣,是胜利的泪水。
将士们相拥而泣,你捶我的肩,我拍你的背,尽情宣泄着心中的喜悦。
李乾望着这欢腾的景象,听着这震天的欢呼,虎目中的热泪再也抑制不住,滚滚而下。
往昔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河湟之地的浴血奋战,石堡城的惨烈厮杀,大非川的生死搏杀,积石山的艰难跋涉......唐军将士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这逻些城下,成就了这千古奇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
此刻的李乾,心潮澎湃,热泪如泉。作为灭亡吐蕃的最大功臣,他完全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大丈夫建功立业,能成就如此伟业,此生何憾?
“监军!”突然间,将士们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地将李乾高高抛起。落下,抛起;再落下,再抛起......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所有人都知道,这千古奇功的取得,李乾居功至伟。
在这胜利的时刻,将士们对这位监军的爱戴与感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唯有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他们内心的崇敬与感激。
“抛起来!”哥舒翰一声暴喝挤进人群,加入了抛掷李乾的行列。
作为三军统帅,他比谁都清楚,正是李乾在长安为他指点迷津,才让他得以挂帅出征;正是李乾运筹帷幄,才让唐军攻下积石山天险。这支大军的灵魂,非李乾莫属。
“抛!抛!抛!”李白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像个欢脱的孩童般冲上前来,抓住李乾的手臂奋力抛起。
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若非李乾慧眼识珠,至今仍会蹉跎长安。此刻他一边抛掷着恩人,一边热泪纵横,没有李乾,何来他今日的功成名就?
“使劲抛!再高点!”郭子仪雷霆般的吼声震得人耳膜生疼。
这位不世将才若非李乾,恐怕还在长安守着宫门。如今能立下如此不世功业,他对李乾的感激已非言语所能形容。
“别停!继续抛!”李光弼和李平西如猛虎般冲进人群,眼中泪光闪烁。
虽然与李乾相识不久,但钦佩之情早已无以复加。李光弼这个西北名将,正是因李乾才得以大展拳脚;而曾败在李乾手下的李平西,更是对这位监军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乾成了欢乐的漩涡中心,数不清的将士将他团团围住,一次次抛向空中。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仿佛要把这些年的喜悦一次释放个够。
时间流逝,欢腾的气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发热烈。
直到半日之后,在李乾再三恳求下,将士们才依依不舍地将他放下。
“大帅,是时候宣布我们的胜利了。”李乾对哥舒翰说道。虽然胜局已定,但正式的胜利宣言依然令人期待。所有将士都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地望向他们的统帅。
“监军,这事非你莫属。”哥舒翰连连摆手,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若非你运筹帷幄,我们怎能越过积石山天险?更遑论灭亡吐蕃。这份荣耀,除了你,无人能当。”
“是啊监军,您快宣布吧!”将士们异口同声地附和,眼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