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朱家的儿郎,哪有躲在后方享福的道理?当年父皇带着咱们打天下时,不也是九死一生?"
朱樉望着弟弟们坚毅的面容,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军营里,朱元璋手把手教他们射箭的场景。
那时的夕阳也是这般浓烈,将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笼罩着他们这群稚嫩的少年。如今,他们都要长成父亲的模样,去撑起大明的万里山河。
马皇后悄悄抹了抹眼角。她看着这些从小抱在怀里的孩子,有的已经为人父,有的即将踏上战场。
烧鹅的香气混着酒香弥漫在殿内,却掩不住离别的愁绪。
她起身走到朱元璋身边,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袖:"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吧。咱们做父母的,只有日夜祈祷他们平安。"
朱元璋沉默良久,忽然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灼烧着喉咙,却比不上心中翻涌的情绪。"罢了!"
他将酒碗重重砸在龙案上,震得满殿烛火摇晃,"明日早朝,你们各自递上出征方略。但丑话说在前头——"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儿子。
"谁要是丢了朱家的脸,就别回来见我!"
夜色渐深,宴席散场。皇子们搀扶着微醺的父亲回寝殿,朱标留在最后,帮着马皇后收拾桌上的残羹。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母亲鬓角的白发上镀了一层银霜。
"标儿,"马皇后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柔,"做皇帝难,做兄长更难。你要记得,不管多忙,都要照顾好自己。"
朱标喉咙发紧,俯身将头埋在母亲膝间,像极了儿时受委屈的模样。殿外寒风呼啸,却吹不散这片刻的温暖。
他知道,这或许是兄弟们最后一次如此团圆地相聚,明日之后,他们便要奔赴各自的战场,用血肉之躯筑起大明的万里长城。
而在秦王府,朱樉倚着栏杆,望着宫城方向的灯火阑珊。手中的酒早已凉透,他却浑然不觉。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一声,又一声,敲碎了这难得的团圆夜。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纷纷扬扬,落在他的肩头,也落在大明广袤的山河之上。
秦王府的夜格外寂静,朱樉独自倚在九曲回廊的汉白玉栏杆上,望着宫城方向闪烁的灯火。
寒风卷起他的衣袍,带起几片残雪,落在他手中早已凉透的酒盏里,泛起细微涟漪。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声又一声,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更显寂寥。
就在他沉浸在思绪中时,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闪过,转瞬便落在他身旁。
来人一袭玄色劲装,头戴银色饕餮面具,面具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看不清面容,唯有那双眼睛在面具的缝隙中闪烁着幽光。
“殿下在想什么?”低沉的声音从面具下传来,带着几分神秘与莫测。
朱樉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出现而惊慌,仿佛早已料到此人会来。
他轻轻晃动着手中的酒盏,看着残雪在酒液中慢慢融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本王觉得来大明这一遭值了,在这里有了孩子有了父母,还为大明王朝弥补了诸多遗憾,想来也没什么可后悔的。”他的声音平静,却难掩语气中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