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试帖(2 / 2)

大明第一相 半半道人 1016 字 1个月前

对试帖诗,李步蟾并不上心。

在科举长河中,试帖诗曾经是重中之重,不过在王安石之后,就沦落到只是一个点缀了。

现如今的科考,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道四书题,这道题决定中不中。其次就是第二道五经题,这道题决定排名。

至于试帖诗,就是有这么个东西,但不能不写,也不能像祖咏那般只写一截。

既然是这样,李步蟾当然就懒得花心思揣摩了,就是突出一条,四平八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道题答完,李步蟾再仔细地查看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就开始誊录了。

他小心地铺开呈文纸,重新将墨研磨了一下,让墨没有那么凝重,再闭上眼睛,自我放松片刻。

“你就交卷?”

这时有考生招呼,巡场的衙役过来,知道是要交卷,出言确认。

此时刚到未时不久,这位考生便举手交卷,确实有几把刷子,待考生出来从身侧的过道经过,李步蟾一瞥,这人他见过,是潘彦的朋友,好像叫江盈科。

李步蟾微微一怔,这江盈科不是早就过了府试了么,怎么还要坐在这里跟他们同场较技?

这江盈科不愧是老鸟,像这般提前交卷,当然是有用意的。

要知道这样一次考试,大几百份卷子,考官看得头昏眼花的,如何才能给他留下印象,这就有讲了。

最好的办法,是提前交卷。

这个档口正是考官清闲的时候,有时间细细阅卷,要是文章一下入了考官的眼,再与同侪水准相若时,自然就占了先入为主的便宜。

若是祖坟冒个青烟,考官一拍脑袋,搞不好就直接录取了,都不用再考后面的几场。

李步蟾懒得去想这些小花招,他有自己的节奏,按照节奏来就好。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心无旁骛地走自己的路,不受外因所干扰。

县试第一场的结束时间,规定是申时正,现在还有一个半时辰,十分充裕。

李步蟾在誊录之时,没有用自己拿手的灵飞经,而是用的台阁体,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馆阁体,每个字都写得方方正正,整整齐齐,乌黑透亮,跟雕版刻上去一般。

他的台阁体学的是永乐年间的翰林沈度,沈度的字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朱棣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