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周府夜宴(1 / 2)

工部侍郎周延年与户部侍郎郑明德接到圣旨后,周延年立即吩咐随从备马,郑明德则命人取来连夜赶路的干粮。不过半个时辰,两辆青幔马车已疾驰在官道上,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脆。

车帘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周延年借着车角悬挂的风灯,仔细研读圣旨上的每一个字。郑明德则不时催促车夫加快速度,手指紧紧攥着车辕,指节都泛了白。

沿途驿站见是钦差驾到,纷纷点亮灯笼,备好热茶。但二人只是匆匆换了马匹,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又继续赶路。

夕阳西沉,将清河府衙的青砖黛瓦镀上一层金辉。郑明德正伏案批阅文书,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知府的师爷手持烫金请帖,恭敬地递到郑明德面前:"两位大人舟车劳顿,我家老爷特备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

郑明德展开请帖,上好的宣纸上墨迹未干,还散发着淡淡的檀香。

他抬眼看向坐在对面的周延年,后者正皱着眉头擦拭着工部特制的银秤,银光在指尖流转。

"周大人意下如何?"郑明德将请帖轻轻放在案几上,指尖在"薄酒"二字上略作停留。

周延年头也不抬,银秤在他手中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既是知府相邀,不去倒显得我们失礼了。"

他忽然停下动作,银秤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不过,这秤砣可得随身带着。"

周府大门前,两排红灯笼将青石板路照得通明。府内丝竹声声,歌姬们身着轻纱,在回廊间翩翩起舞。

周知府亲自在二门处相迎,一袭绛紫色锦袍在灯火下熠熠生辉,腰间玉佩随着步伐叮当作响。

"两位大人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周知府笑容满面,亲自引着二人穿过雕花游廊。

廊下池塘里,锦鲤在莲叶间游弋,荡起圈圈涟漪。

假山上的滴水声与远处的丝竹声交织,营造出一派祥和景象。

宴客厅内,一张黄花梨木八仙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清蒸鲥鱼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红烧熊掌淋着琥珀色的酱汁,蜜汁火腿薄如蝉翼......侍女们捧着鎏金酒壶,为宾客斟上陈年花雕。

酒香混合着檀香,在厅内氤氲开来。

"这是下官特意从杭州请来的歌姬。"周知府拍了拍手,一队身着霓裳的舞姬款款而入。

为首的舞姬眉目如画,纤纤玉指拨弄着怀中。琵琶,朱唇轻启,唱起了《霓裳羽衣曲》

嗓音如清泉般流淌,眼波流转间,不时瞥向两位侍郎。

酒过三巡,周知府突然放下酒杯,青瓷杯底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他长叹一声:"两位大人此次前来,可是为了那土豆之事?"

郑明德夹起一块水晶肴肉,薄如纸片的肉片在烛光下近乎透明:"正是。周大人对此事可有高见?"

周知府环顾四周,挥手屏退左右。待侍女们退出厅外,他才压低声音道:"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与远处隐约可闻的更漏声奇妙地重合。

"但说无妨。"周延年放下筷子,银筷碰在瓷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宋源......"周知府凑近几分,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将他眼中的算计映照得格外清晰。

"他谎报产量,实则是为了引起皇上注意,好谋个升迁的机会。"

话音未落,厅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农被侍卫推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膝盖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厅内格外刺耳。

"这是......"郑明德眯起眼睛,目光如刀般扫过老农全身。

周知府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老农,锦袍下摆扫过桌面:"把你看到的,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