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张居正那一席渐渐压低声音。
"王兄,"崔浩借着敬酒动作凑近,"趁大王高兴,不如再提休战之事?"
王安石摇头:"不妥。子房先生说过..."
"嘘!"王导突然打断,因为张良正朝这边走来。
四人连忙正襟危坐。张良执壶为他们斟酒,声音轻得只有近处能听见:"四位年轻有为,但有些事...急不得。"
张居正忍不住低声道:"先生,春耕在即..."
"萧大人与我会劝谏大王。"张良手指轻叩桌案,"你们只需做好分内事。王介甫的农田水利,崔季伦的边关贸易,张叔大的税赋改制,还有王茂弘的吏治整顿..."他意味深长地扫视四人,"这些才是根基。"
四人肃然,齐齐举杯:"谨遵先生教诲。"
宴席散后,张良踏着月色来到萧何府邸。老丞相正在庭院中醒酒,见来客是张良,笑得胡子直颤:"子房!你这夜猫子不去陪新科进士喝酒,来寻老夫作甚?"
"来看看萧相是否醉得认不得路了。"张良笑着搀扶他。
二人进入书房,侍者奉上醒酒汤后退下。萧何忽然敛去醉态,目光清明如常:"为了劝谏大王之事?"
张良点头:"霍夫人有喜,正是天赐良机。"
萧何长叹一声,从案头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各州郡报上的存粮数目。"他手指在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上划过,"再打下去,就算大王有神仙相助,明年此时,恐怕就要难过了,"
"我有一策。"张良从袖中取出,"这是改造后的《轮戍制》。边关将士分三批更替,每批戍守四月,余者归田。"
萧何仔细查看,突然拍案:"妙啊!如此一来,既不误农时,又能维持边防。"
他忽然压低声音,"但大王报仇心切..."
"所以需要萧相与我共同进谏。"张良目光深邃,"先陈利害,若大王不允,便以杨再兴的婚事为由拖延。"
萧何捋须沉思:"秦良玉是朱元璋部下,这场联姻确实不宜仓促..."
"正是。"张良轻叩桌面,"筹备婚事至少需半年。届时霍夫人临盆,大王舐犊情深,或可再缓兵锋。"
二人商议至三更天方散。临别时,萧何突然问道:"子房,那两位少年俊杰...当真要送去北境?"
张良在月光下回头,眼中闪烁着莫测的光芒:"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那俩孩子...会是关键棋子。"
翌日清晨,宁晨正在批阅奏章,忽听内侍禀报张良、萧何求见。
"宣。"宁晨头也不抬,朱笔在竹简上勾画。
二人行礼后,萧何率先开口:"大王,老臣核算过钱粮。若继续用兵,恐怕..."
宁晨朱笔一顿:"萧大人,昨日不是说好马上就准备发兵吗?"
张良适时上前:"大王,臣与萧大人另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