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四大才子(2 / 2)

宁晨暗自点头,这四人果然名不虚传。他示意萧何继续出题。

殿试持续了整整一日。日落时分,宁晨终于宣布结果:

"王安石为状元,授江州太守;张居正为榜眼,授岳州太守;崔浩为探花,授燕城太守。王导虽位列第四,但见解独到,特授南云郡守。"

萧何有些担忧地上前:"大王,四人皆年轻,一上来就任太守,是否..."

宁晨笑道:"萧大人放心,寡人的眼光不会错。给他们半年时间,必见成效。"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手捧两份军报快步走入:"报!前线紧急军情!"

宁晨接过军报,先拆开第一封。他快速浏览后,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韩信来信说,杨业将军威猛异常。在我军与秦军大战时,他率领杨家将成功抵挡住了关羽、赵云的偷袭,使秦军大败。"

张良接过信件细看,补充道:"信中还说,南郑城防依旧稳固。嬴政手下的管仲确实是个大才,单凭一己之力就保证了秦军的粮草军械供应充足。"

萧何皱眉道:"荀彧那边粮草供应不及,还要分兵与朱元璋合攻赵匡胤...这..."

宁晨继续读道:"司马懿建议,我们应当利用咸阳和其他州郡县,包括函谷关在内,全军休养生息。待大幽战局结束,再一举消灭秦国。"

张良点头赞同:"仲达此议甚妥。如今两线作战,确实吃力。"

宁晨对张良说:"给韩信回信,就说寡人同意他的建议。"

接着,宁晨拆开第二封军报。看完后,他的眉头渐渐皱起:"荀彧来信说,与朱元璋联合对抗赵匡胤,但并未取得实际性胜利。朱元璋又增兵三万,如今粮草都由我军供应。他请示是否继续。"

宁晨将信递给众臣:"诸位有何建议?"

张良率先开口:"臣建议速战速决。当派一员猛将前往雁门关支援,专门牵制赵匡胤麾下的高宠。这样一来,常遇春、徐达等人便不必再顾忌其他猛将,可以全力进攻。"

萧何点头:"张先生所言极是。高宠此人勇猛异常,确实需要专人应对。"

王安石进言:"大王,臣以为可效仿管仲之法,在后方实行'平籴法',稳定粮价,确保军需。"

崔浩补充:"还可命各地官府开仓借粮,秋收后加息偿还。如此既可解燃眉之急,又不伤民本。"

宁晨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如今薛仁贵、辛弃疾、岳云三人都在北境,是否调回一个支援荀彧?"

张良摇头:"臣还是建议命杨再兴或李存孝其中之一前往支援。北境虽有三位将军,但城池较多,路途遥远,不可轻易调兵遣将。"

宁晨沉思片刻,拍案道:"召杨再兴来!"

不多时,杨再兴大步走入殿中,抱拳行礼:"末将参见大王!"

宁晨笑道:"再兴啊,在长安是不是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