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恭敬道:"明王但说无妨。"
刘伯温代为开口:"夏武王对我们究竟是何态度?会不会转头就攻打我们?"
张良从容一笑:"刘先生多虑了。我王最重情义,况且我们已是盟友。若真有敌意,又何必专程送来厚礼?"
朱元璋拍案道:"好!那请先生回去告诉宁晨。我派五万大军出兵大幽,请荀彧在雁门关接应。我们一举灭了赵匡胤,事成之后,大幽全境归你们,我只要秦国的边境三城及函谷关。"
张良眉头微皱:"明王,边境三城好说。但函谷关乃天下第一雄关,恐怕......"刘伯温插话道:"灭了赵匡胤后,我军可转头支援韩信,助他攻取南郑。到时候再从长计议不迟。"
张良沉吟片刻:"此事关系重大,我需禀明我王。一有消息,立刻告知明王。"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好!就这么说定了。"次日清晨,张良正准备告辞,却见杨再兴在院中与秦良玉比试剑法。二人你来我往,剑光如虹,引得众多将士围观。
"秦将军好身手!"杨再兴一个漂亮的回身,剑尖轻轻挑落了秦良玉的一缕青丝。
秦良玉俏脸微红,收剑入鞘:"杨将军也不差。不过下次见面,我可不会手下留情了。"
张良见状,心中暗笑。他上前打断道:"杨将军,我们该启程了。"
回程路上,杨再兴一反常态地沉默寡言。张良打趣道:"怎么,舍不得秦将军?"杨再兴老脸一红:"先生莫要取笑。我只是......觉得她武艺确实不凡。"
张良意味深长地说:"秦将军确实巾帼不让须眉。不过眼下军务要紧,儿女私情还是......"
"我明白。"杨再兴正色道,"先助大王平定天下再说。"
三日后,二人回到长安。宁晨正在御书房与萧何议事,听闻张良归来,立即召见。
"子房,此行如何?"宁晨放下奏折问道。
张良将朱元璋的提议详细禀报,末了补充道:"臣观朱元璋确有诚意,但其对函谷关的野心不小。"
宁晨沉思片刻:"函谷关确实不能给他。不过联合攻打赵匡胤倒是个好主意。"
萧何进言:"大王,如今我军主力在秦,若分兵大幽,恐有不妥。"
"无妨。"宁晨胸有成竹,"荀彧来信说在楚城以及雁门关已有十万精兵,加上朱元璋的五万人马,对付赵匡胤绰绰有余。"
他转向张良:"你即刻修书给荀彧,让他做好接应准备。同时告诉朱元璋,寡人同意合攻赵匡胤,但函谷关之事容后再议。"
张良领命而去。
三日后,长安城张灯结彩。原来宁晨采纳萧何建议,正式颁布《求贤令》,宣布将在三个月后举行首届科举考试。
告示贴满全城:
"为求治国良才,特开文武科举。凡我大夏子民,不分贵贱,皆可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