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里,对于现代军队来说,已经是贴在脸上了。
优秀的指挥官不要看他怎么进攻,而要看他如何撤退。
进攻方兵力火力是敌人的几倍,谁来指挥都不会太差,换条猪放在麦克阿瑟的位置,区别也不大。
当然,也许猪做的会好一些,因为猪不搞政治。
而撤退,没有足够的军事才能,足够强大坚定的断后力量,那就不是撤退,而是败退,进而溃败。
很显然,当面的清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撤走,但凭借庞大的体量,就地防守再图后撤也可以。
清军就是这么做的,就地扎寨,而且用的是曾剃头那招扎硬寨,打呆仗。
想法是对的,不过刘庆森早就做好了预案。
在两个旅的掩护下,大汉军两个炮兵团花了两天运动到清军后方。
清军尝试过多次阻止,但面临机枪的交叉火力,清军的进攻往往都是虎头蛇尾。
战斗开始第三天,清军后方,新野和南阳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瓦店镇被大汉军占领。
工兵在白河上架上了浮桥,炮兵在白河两岸布置。
南北交通是沿着白河修建的,来往道路在大汉军炮兵的覆盖范围之内,代表大汉军彻底截断了清军后勤线路。
以及退路。
清军集中了五万兵力,全是战兵,希望能打通撤退路线。
如果是东瀛人,说不定真的能打开几个口子,因为东瀛人确实很勇。
但这是清军,阵亡不足两千,伤者也不过六七千后,剩余四万多大军直接士气崩溃,说什么也不再向前一步了。
回到营地里,八旗将领霸占了物资,借口他们打了败仗,不给他们发粮发药。
最后还是陕军将领凑钱去买的药。
三天后,因为恐惧、物资限制、士气低落、军官打压、八旗和团练的矛盾等,底层士兵发动了叛乱。
陕军团练下层军官带头,干掉了上官,然后开始进攻主帅大营。
负责防守的陕军纷纷倒戈,只有八旗坚持,因为陕军打出的旗号是杀尽清妖。